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18-02-26 07:56周衰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基础知识语文课程

周衰国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嵩峰乡中学 江西上饶 334614)

引言

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需要代代传承。在语文课程教学期间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所以教师需要结合现阶段的学生实际情况,探究学生教育引导的有效途径,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与优点,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文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点,这样对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有积极教学引导价值。[1]

一、课前教学引导阶段的传统文化引导

对于初中生来讲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能够让学生掌握接下来的课程大概,同时还能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初中生进行预习教育引导,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传统文化知识。当然学生如果在阅读期间存在认知理解方面的困难,还能通过课前的阅读资料查询,将课业知识进行补充或完善,预习期间的课程学习质量就能进一步提升。[2]

教师在讲解《世说新语》两则这一课期间,可以让学生在预习阶段了解这本书的来源,以及汉、魏、南北朝的文化特点,根据书本内容了解人物的优秀美德,这样学生能够在课前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有一个了解,还能从当时的名士的生活态度、行为作风中,对自己的生活态度以及为人处世有一个全新的思考。当然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极为残忍暴虐。学生在对一些周边的传统文化分析处理,结合自己的课前资料搜集,掌握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句子,对文章教育引导的主要目标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3]

二、朗读教学引导增强学生的情感带入

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期间,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出师表》《陋室铭》这些脍炙人口的古文内容阅读,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尤其是不同时代以及作者的处境,对学生的思想启迪有着重要作用。这种古文学的内容朗读学习,教师可以在备课室留好朗读时间,总的时间包括学生个人在课堂上的朗读展示最好不要超出12分钟。相对来讲这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但是每个学期经过积累与联系能够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积极影响作用,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另一方面还能给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带来巨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鼓励与点拨,让学生掌握更加积极有效的语文知识朗读方法,同时还能将这种学习能力应用到课下朗读学习之中,通过摘抄以及背诵不断积累语文知识。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程之间的融合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应用的课堂教学材料,是根据社会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以往的教学资源往往都是来源于文献或是实体图书。但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引领之下,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这对于学生来讲能够将自己的前瞻性提升,并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在课堂上教师将各种教学资源综合起来,能够将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将课程中的价值性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分析,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程基础紧密融合,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内容。

教师在讲解豪放诗词期间,主要是围绕人物的发展历程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这样学生就能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之上,对其写作风格、情感表达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也能在传统文化活动中,在课堂上获得沟通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快乐,能够在一种文化重合的教学引导之下,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空间。

四、重视语文课程教学引导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渗透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涉及到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相对较多,所以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节日相关的知识导入其中,由此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快乐。我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都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且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这样的教学引导方式能够实现语文课程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教师可以将《屈原》的生平细致化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之后,将自己的课外知识学习范围拓展。每一个传统优秀文化都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在现代化的语文知识讲解期间,将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内容潜移默化的导入,能够极大的保证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的丰富性以及趣味性,这样学生能够在民俗风情以及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之下,对语文课程的魅力有全新的认识,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主向外拓展自己的语文知识学习面,增强自己的文学知识储备量。

五、通过实践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精神

基础知识的学习本质上是离不开教师实践引导的,文化也不是独立的象征,而是经过多个学科的融合与应用展现的一种新形势。语文教师加强初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可以从社会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弘扬民族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效率。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具备中华特色,所以在开展教学引导期间,既要保留老祖宗的优秀精神、品质,同时还需要创新知识应用形式,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的渠道逐步打开。教师将课本中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文化、探索文化,这样就不会出现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只是停留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表面。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具备培养学生判断力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辩证发展的机会,这样语文知识学习的实践应用价值提升,课程教学目标也能更好的达成。

结语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引导,教师需要从各方面入手,加强对传统文化内涵特征的挖掘与应用,结合目前初中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保证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渗透到语文课堂之中,这样就能将我国的文化精神传承并传播,不断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基础知识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清律的基础知识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掌握基础知识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