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文学平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2018-02-26 10:36
关键词:熏陶名著文学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哈尔套九年制学校 辽宁阜新 123221)

农村的教育犹如田野间深深浅浅的鱼塘,注入多少水才能为鱼儿茁壮成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农村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苦而又漫长的考验。选择怎样的语文教学理念才能既传授了知识又教育了人;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又能兼顾学校教育的全面性,是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而我觉得以文学为媒介、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把我们的语文教育跟“立人”结合起来,熏陶情感、提高审美、培育德育、学习做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拥有健全的人格,是语文教师的一大尝试。

一、捕捉亮点 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起初在课内阅读中,只要发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一点点感悟或认识,就精心的去呵护那最初的萌芽,给予支持和鼓励,进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然后用名著去提升他们的兴趣点,以写读后感的形式,让学生从文学名著中得到人生的阅历,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愉悦,道德的感化,甚至写作的方法。学生徜徉在文学名著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情感、思想、审美等方面的引导,不自觉的形成一种人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的暗示。从某种意义上看来,读名著所受到的教育,比依靠课堂要更能有效的达到无声的教育作用。这无声的暗示,往往要好于课堂上的“管”和“惯”。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进步是参差不齐的,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并把行为与读书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阅读文学经典,是思想教育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动力。这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正是由于教师及时发现亮点,给予肯定,学生才觉得读书受益无穷,才对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人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有人读了《鲁迅全集》,有人还读了《悲惨世界》、《红楼梦》等等。

二、育人无痕 文学导引

农村由于条件所限,学生接触课外读物的机会较少,所读到的课外书籍中除了父母小学阶段买的几本童话书外,很少有人读些成本的课外文学作品,除了从电视中看些诸如《西游记》这些经过人工痕迹的演绎外,文字的接触可谓少之又少。加之,农村的实际问题,留守儿童较多,父母的本身素质也不高,家庭教育和影响存在偏颇和缺失的情况,孩子所活动的空间文明程度也不高。在小学阶段,对语文的学习偏重于字词及仿写背文,因而存在分数高而能力不足,基础知识较好而语文底蕴不足。加之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十分迅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在不断形成,但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情绪波动较大,有一定的叛逆心理。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因势利导,点石成金。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分析课文、赏析名著和写作实践的机会,一点一滴地渗透文学意识,用文学的力量引导学生了解生活,感受人生,认识人性,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这种教育的力量要远远胜于填鸭式教育。读一本名著就是走完一种人生,你从中得到的人生的阅历,情感的熏陶,审美的愉悦,道德的感化,写作的方法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语文不是在课上学得的,而是在课下习得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规定: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所以说,对学生进行文学导引,让学生在欣赏一些名家作品中,受到文学的熏陶,激发他们的文学共鸣,让文学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行之有效的途径。正如有的学生在读到《朱自清文集》时,不由得发出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珍惜时间的种子在幼小的心中播下种子,读书有益的幼苗在发芽伸展。

三、读读写写 抒发心声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还具有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的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一点优秀的作品以其特有的文学形象和强烈的文学感染力教育着人、鼓舞着人。它们兼具金玉良言与思想的光华,能帮助读者识天地之大,晓人生之道。正如郭秉义所言“教育贵在薰习,风气赖于浸染”,在文学的熏陶下,学生们不由得对作品中的语言产生效仿之心,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敬佩之情,更主要的是对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读完高尔基的《母亲》,学生写道“就是在这本书的影响下让我更深切地去理解母亲,去爱母亲。

言为心声,正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从中慢慢的被作品吸引,作品的魅力才能深入人心,他们才能由衷的将读到的文字内化为心灵的震撼,才能将感触外化为行行的倾吐,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当一个人心中有了某个概念,并于行动中有指向性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开始有意无意的靠近和认同,心灵也会产生回声。学生头脑灵活,心灵通透,接受新的意识很快。事实也是如此,有的学生写道:“《爱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一定要做一个有爱的孩子。”而在另一篇则直接写道:“《苦儿流浪记》让我学会了坚强,我相信自己有坚强为伴,定会一路畅行无阻的!”

在文学的影响下,学生们一方面写作能力逐渐提高,《追梦》、《乘着歌声的翅膀》等都写的有滋有味;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了提升,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遇到事情再也不退缩,而是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人际关系良好,抗挫折能力提高。更主要的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心灵得以净化,自信得以提升,精神视野变得异常的开阔。

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用文学为学生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用名著去滋养和浸润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教师借助于文学的媒介,将大语文的理念植入学生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我们拥有梦想的农民的孩子势必能插上文学的翅膀,飞向远方。

猜你喜欢
熏陶名著文学
用艺术熏陶家风
我们需要文学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