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良好课堂生态 实现教学长远发展

2018-02-26 10:36
关键词:爱心探究生态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 河南三门峡 472000)

叶澜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锁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上。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一直很喜欢这段话,那么怎样才能打造出这样的活力课堂呢?几经思索,我对良好课堂生态的几点肤浅认知如下,还望大家多多指正。

一、创建良好课堂生态的前提

教师作为“导演”,用能力,学识、爱心,力促师、生、课堂一片和谐

一堂课的呈现,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舞台演出,尽管剧本和演员很重要,但是导演更是举足轻重。数学课堂要展示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不仅仅是数学课上的公式、计算过程,而更是数学方法、思想和精神的渗透,而这个过程教师的引导、启发、鼓励和支持就至关重要。引导学生欣赏数学,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经历探索的历程,体验数学中的智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而让学生真正愿意乐此不疲追随的原因就是老师的耐心和爱心是否足够强大,能否支撑这个完美雕琢过程的最终实现。每一个孩子的认知和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就如小树苗从发芽到长大,要有肥沃的土地、春雨的滋润、爱心的呵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教师的基本功、学识、能力和爱心、耐心都是促成课堂高效、一片和谐的前提。否则再好的剧本,三者支离破碎,“惨剧”的生成不容置疑。

二、创建良好课堂生态的关键

课堂要有张力,实现自我探究和认知过程的无缝衔接

数学是为孩子们长远发展和社会需要服务的,让数学回归本真与简单,适时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正确认识学生的发展潜力,找准学生的认知点,留给学生足够的认知空间,产生探究的欲望,经历由困惑到明了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当认知出现错误或失衡时,不失时机的引导探讨,达到新的平衡。曾听过一节观摩课:教学“圆周率”,这位老师设计了生动形象的动画,新颖独特、漂亮、吸人眼球,但是任何设计都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并想方设法强加给学生。整节课下来尽管有情景创设、学生操作、小组讨论、思考总结、数学文化、数学反思,很完整,甚至看似完美,但是学生根本学不到数学本质的东西,更谈不上兴趣和知识的升华,都浮于形式,学生对测量方法没有思考过程,是老师强加给予的,学生测量数据出现误差他避而不谈,这样的课还不如学生完全自学。其实这节课的教育意义深远:画曲为直思想方法的渗透,平均数的意义,学生求真态度的培养,对知识的完美追求都是一个人文素养的培育过程,甚至对数学文化的延伸、理解以及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是这个老师错过了,还扼杀了学生们的这些潜质。如果我们关注数学的结构与算理多于关注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如果我们总试图训练孩子们的“专家思维”,那么“高分低能”的潜藏毒性不到初中就致学生奄奄一息了。所以,摈弃那些人为的“刻意”与“做作”,呈现张力课堂,实现自我探究和认知过程的无缝衔接。

三、创建良好课堂生态的重心

开发学生思路,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力促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知识而是思想。数学学习的过程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地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曾记得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自己预习,然后提自己想提的问题,有个学生提的问题竟然是“怎么让井盖才能掉下去?”这是他课前没有预设到的,但是他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总结,他不回避学生提的任何问题,而是像朋友一样和学生讨论、交流,多思维、多角度的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法。整节课下来近90分钟,可是学生越学越热烈,似乎都忘记了下课,要不是时间关系,他们都不愿意走,这是怎样的一个课堂艺术?

课堂不受时空限制,生态课堂就应该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矛盾现象和问题,任何时候对待教学都要灵活,多角度的考虑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能一味只求结果,应正确认识到问题长远价值,探究和思考的价值,甚至可以反退为进,力促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用真爱点燃课堂生命,让真实体现课堂生态,用真诚进行课堂交流,呈现活力课堂!

猜你喜欢
爱心探究生态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爱心树(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