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部分选文问题微探

2018-02-26 10:36
关键词:必修课苏教版普通高中

(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 浙江杭州 310003)

在分析苏教版课本选文的合理性之前,我们需充分理解解读必修课本本身的选文目的与思路。观察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的目录,不难发现每一个单元在课文后都有“写作观”“写作指导”“写作实践”三个部分(“写作观”与“写作指导”必有其一)。抛开任务型的“写作实践”部分不谈,这两个部分是编者直接对话学生,对选文进行一定的总结与分析,并切实向学生提出指导性方法论的部分,它们显然比单元的导语更能体现编者选文的目的。因此,要理解苏教版必修课文的选文目的与思路,首先就要抓住这些部分来分析。不难看出,课本的选文与安排均是以指导高中学生写作为目的,来进行一系列的选取、分类、改动与排列的。

当然,语文课本最直观的目的虽然是指导写作,但远远不止于此。因此在分析合理性之前,我们需要先站在理想化的角度思考:一册优秀的语文课本应当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起到那些指导作用。我们不妨来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一部分提到对必修课程课程目标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阅读与鉴赏部分

1.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3.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表达与交流部分

4.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5.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6.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不难整理出语文课本应当对高中生学习起到的几点指导作用:1.培养高中生对于文章的鉴赏分析能力。其中要求能够区分论述、实用、文学几类文本,了解不同文学体裁并且培养审美能力。2.培养高中生写作应用能力,能学习使用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文体,培养优秀的,多元的写作能力。

(当然《课标》还谈及其他的要求诸如文言文的学习等,并非笔者断章取义,文言文等不在讨论之列)

苏教版课本在充分迎合《课标》的基础上,显然将侧重面放在对于写作,即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当然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它的选文是否能起到预想的指导作用,在这一方面,苏教版存在瑕疵,我将在下一个段落展开分析。

一、浅谈苏教版语文必修课文选文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1.结构与排布欠妥

正如高考对于作文的考察一直重视文体的区分,我们不难发现苏教版每个单元的写作指导部分,皆有其固定针对的文体与适用范围,相关选文也满足文体上的统一,这一点上,苏教版做的好。但是即使指导部分编写合理,在不同课本间的结构安排,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我们来观察分析一下各必修各单元中“写作指导”和选文所针对的文体:

必修一:1.《激活我们的诗情》——诗歌创作的情感基础(诗歌)

2.《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议论文)

3.《夹叙夹议,枝繁叶茂》——散文中描写与体悟的调和(散文)

4.《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景物描写技巧(记叙文或散文)

必修二:1.《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叙述描写中的详略问题(记叙文或散文)

2.《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人称与视角问题(记叙文)

3.《言之有理,持之有故》——逻辑与论证(议论文)

4.《看好处,说门道》——鉴赏文的写作方向(文学评论)

必修三:1.《生成诗歌的意象》——诗歌中意象的使用技巧(诗歌)

2.《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人物形象的刻画(记叙文)

3.《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论据的选择和使用(议论文)

必修四:1.《让说理更令人信服》——论证方法的试用(议论文)

2.《要有描写意识》——描写的技巧(记叙文)

3.《文学短评的写作》——文学短评写作方式(文学评论)

4.《演讲稿,写给听众》——演讲稿的写作规范与技巧(演讲稿)

必修五:1.《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说明文)

2.《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情感的积累与表达(记叙文或散文)

3.《学会分析》——议论文中的分析技巧(议论文)

4.《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议论文挖深论点的方法(议论文)

观察必修一到必修五对于文体的分类与排布,不难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分的太散了。高考的作文考察中,最主要的文体是议论文、记叙文和散文三种,而近年来又呈现出议论文占据大头的趋势。显然这三个文体是在以写作指导为骨架的苏教版语文课本中占据核心的,数一数,记叙文与散文共7个单元,议论文6个单元,演讲稿和说明文等实用性文体2个单元,诗歌与文学评论各2个单元。在量的安排上还算合理,而且也符合层层递进,逐级深入的学习需要。但是这种打散的分布方式容易带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思路混乱,也会削弱教材的针对性。虽然有少量高水平的教师能够理出自己独有的高效清晰的学习线路,但我们若以一般水平考虑,不妨假设教学进度完全遵循课文的顺序,在同一类文体的教学上就会产生长时间的空档期,效果当然不如集中安排一类文体的学习来得更有连贯性。何不将记叙文和散文的选文浓缩在两本必修中,将议论文和实用类文章再整理为两本,最后将应试方面需求不那么强烈的诗歌与文学评论单独合为一本。至于具体的顺序安排上就灵活多了,基于初中的写作学习以记叙文为主,大可以在最初接触新的议论文体,开拓理性思维(这也有助于其他学科思维的培养),再学习回忆记叙文与散文的文学性写作;也可以先进行记叙文散文的深入,再集中精力学习议论文体将应试能力最大化。但无论如何都胜过交叉相间出现的结构。越是集中,学习越是高效。

2.部分文学类型的缺失

苏教版课本的编写并没有采取相当功利的纯应试角度,这一点是好的,譬如专业性较强而在高中应用面极窄的说明文,和高考几乎考察极少的诗歌和文学评论也占据了一定量的版面与篇幅。我们可以看到苏教版语文必修课本的编者充分尊重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课标》的要求,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接触到语文表达的不同体裁。然而,我注意到苏教版课本中存在时政类、新闻类、通讯类文体的严重缺失。从高考近年的倾向来看,“微写作”部分明显倾向于对这些实用类文体的考察,那么这些文学类型就理当在课本中占据一席之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编写说明中就提到新闻报告文学,既然人教版没有完全舍弃,苏教版也不应该完全不接触这些文体,更何况现在产生了应试的需求,单独抽取一两个单元来讲述新闻类时政类文体完全是必要且可行的。虽然《课标》中将“新闻与传记”列为选秀内容,但是适当提升它们的重要性是必要的,其使用广度在现阶段绝不会小于说明文与文学评论。

3.选文在阅读导向上的不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必修课本的阅读导向能力,即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达到何种水平,做了较明确的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截取关键词来分析,“广泛的阅读兴趣”和“提高文化品位”两点分别在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提出要求,而“读整本书”则要求学生阅读相对篇幅较大,前后文相关度较高的作品。兼具这几点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我们所称的名著。事实上必修课本在选文的范围上做的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涵盖古今中外,涉猎到相当数量的冷门作品。但是课本的篇幅毕竟有限,单靠它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必然是行不通的。我认为,必修课本不应当是文学佳作门边的橱窗,让那些文字在学生的走马观花中昙花一现,而必应当是小巷里飘出的酒香,引着他们窥见文学深处的道路,使他们能越走越远。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兼顾到选文能否在有限的篇幅内充分展现出某一作品或某一作者文笔的魅力,吸引学生在课外自发的进行阅读。

以必修一中所选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为例,此文论点清晰,后续的论述理据充分而富有感召力,同时此文的论点与《劝学》和《师说》有所关联,也有宜于学生学习对比分析的能力,此文的选取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必修课本对于赫尔曼的引用到此戛然而止,完全没能体现出赫尔曼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魅力。《获得教养的途径》从论点上讲是老生常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难有眼前一亮的收获感,自然不会产生去发掘赫尔曼其他作品的探索欲望。作为学生写好议论文的范例是一回事,但是要培养学生对于议论性文学的兴趣,最好的做法绝不是让他们看一部作品如何把他们已知的论点论述的更好,而应该让他们看到自己未接触未思考过的观点如何在他人的笔下熠熠生辉。实际上,论点拥有一定深度的作品才更符合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再以赫尔曼·黑塞的作品为例,在此选文之外,完全可以再选取一些他的作品来充实学生对他的认识,(实际上赫尔曼是学生课外阅读非常合适的对象,他的作品类型不至太杂而著作又不至于太多),《堤契诺之歌》和《在轮下》都是非常适合开始阅读的作品,能充分展现他作品的诗体语言和对二极性的思考,在这里选取《在轮下》的一部分为例:

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科学家总是为了新瓶而忘了陈酒,而艺术家们总是不在乎固执于无数表面的错误,来安慰、讨好许多人。自古以来,批判与创造,科学与艺术,就是不分胜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前者常常是正确的,但对人却一点益处也没有。而后者则不断地传播信仰、爱、安慰与永恒的种子,不断地盘踞着优良的地盘。因为生比死更强,信仰是胜过怀疑的。

这一段文字的论点具有更强的冲突性,在读到此处时,无论是崇尚理性的学生或是崇尚感性的学生都会产生观点上的冲击,因为赫尔曼对于二者的褒贬显然是不绝对的,比起单纯地接受和输入,复杂而不同的论点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思辨接近高中学生能力的边缘,能够在适度的晦涩中提升他们的接受能力上限,从而将他们推向深度作品的世界。

再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为例,在必修四中节选了艾斯梅拉达怜悯加西莫多的选段,的确是雨果高密度描写的经典段落,但它能否展现这部作品的魅力还不好说。与现今时代的通俗小说相比,雨果的描写显然在时空间密度上要疏松的多,他的描写追求全面与精细,这一点上在习惯于高密度,快节奏阅读的当代高中生读来可能跨度有点大,不能充分理解这部作品的魅力。实际上《巴黎圣母院》的魅力集中体现在雨果对于建筑艺术变迁的论述中(第五卷第二节),在这段华丽而深情的文字下,雨果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高密度的信息量而少有纯文学的冗余,具备这种信息密度的文字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选文才能吸引学生阅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的问题。

结语

综上,苏教版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选文问题上仍有改进的空间。在结构问题,类型覆盖面问题和阅读导向问题上,必修课本更应该走向同类课文更密集,文类更广,选文的阅读深度更高的方向优化。

猜你喜欢
必修课苏教版普通高中
鲸宝宝的必修课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凉山羊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