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2018-02-26 15:19
关键词:贝贝丽丽解决问题

(浙江省龙泉市机关幼儿园 浙江龙泉 323700)

一、 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

1.寻求帮助

当幼儿在进行交往时由于一些事情会产生纠纷,使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同伴陷入到麻烦的境地,或者是在当幼儿在进行活动时其他的幼儿违反教师的规定,但是自身又无法解决问题时,幼儿往往会告诉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希望教师能够对其他的幼儿进行管教,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比如说有些幼儿在画画时,其他的小朋友在他的画纸上乱涂乱画,此时小朋友向老师“告状”,这种行为的动机就是寻求帮助。

2.表现自己

每一个幼儿在教学活动中都希望通过自己良好的动作和行为获得老师的表扬,因此很多幼儿为了得到表扬就会做出一些“告状”行为,营造自己“乖宝宝”的形象。比如说在教学活动进行时,其他的同学都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说话,只有一位同学在那自言自语,此时有的幼儿就会站起来“举报”:“老师,XX说话了。”幼儿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向老师传递出“我没有说话、我很乖”的信息,以期能够获得教师的表扬。

3.嫉妒他人

幼儿都具有好胜的心理,许多幼儿觉得其他的小朋友比自己优秀时就会不服气,从而对其他的小朋友产生嫉妒的心理,这样就很容易对老师进行“告状”,以期破坏其他小朋友在教师心中的形象。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表扬了明明,但是没有表扬芳芳,芳芳就会整天关注明明的行为,并对一些小事“告状”:“明明上厕所没有关门”等等,这就是明显的嫉妒心理。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1.正确看待幼儿“告状”行为

幼儿的“告状”行为并没有什么好坏上的差别,而且作为幼儿教师要能够正确看待其这种行为,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这样才能够对幼儿行为进行正常引导。首先,如果有幼儿“告状”,需要耐心的倾听他阐述告状的理由,然后进行询问和调查,对待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要对告状的幼儿进行表扬,也不要对被告的幼儿进行批评。除此之外针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也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心态,这样会使幼儿对教师失去崇拜感,从而失去与幼儿进行亲近的机会。

比如说丽丽找到老师“告状”说:“老师,贝贝说我长得胖,我很生气。”但是丽丽在告状之后没多久又会同贝贝一起玩耍。对丽丽的这种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告状行为的动机是寻求帮助,想要借助教师的力量来制止贝贝的嘲笑。作为教师需要正确的看待这种行为,告诉丽丽:“你可以大胆的告诉贝贝你不喜欢这样嘲笑你,如果有下次不会再和她做好朋友了。”这样教师虽然没有插手两个好朋友之间的事情,但是通过对丽丽的鼓励,让丽丽学会如何自己解决问题,处理与好朋友之间的矛盾,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丽丽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而不是第一时间去老师那“告状”。

2.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告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幼儿能力上的限制,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只能够通过“告状”这样一行为进行发泄。如果幼儿在成长中具备了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其“告状”的行为就会减少,因此教师要想从根本上降低甚至是消除幼儿的“告状”行为,就需要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进行感悟,培养其对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动画视频的观看,观看之前,让幼儿注意对动画中人物进行了解,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然后观看完之后让幼儿对自己所喜欢的人物进行总结,这样幼儿就会进行判断和思考,然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指导,从而让幼儿学会如何判断事物的好坏,从而减少“告状”行为的产生。幼儿能够判断事物好坏也就不会时时寻求教师的帮助、也不会为了得到表扬而告状,更不会对表现优秀的幼儿产生嫉妒心理。

3.家长正确的引导

幼儿都是家庭中的宝,许多家长为了让幼儿享受更好的生活,往往会什么事情都满足幼儿的要求,这样幼儿就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如果在幼儿园内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容易找老师“告状”。因此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不能够一味的溺爱幼儿,而是要帮助其培养独立能力和交往能力,在生活中对幼儿也养家管教,从日常生活中进行指导。(1)让幼儿感受到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幼儿接受别人的好心。(2)对真实的告状行为,立刻进行处理,保证幼儿的积极性,对欺负他人、胡乱告状的行为要立刻批评,绝不姑息。

比如说幼儿在楼下玩耍时,有别的小朋友抢他的玩具从而产生“告状”行为时,家长可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让幼儿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这样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友情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而假如说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批评,让其学会尊重他人,与人友爱。

结语:

幼儿的“告状”行为是该年龄阶段中的正常表现,一般“告状”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种,但是不管哪一种“告状”行为都是不能够提倡的,需要专业的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这样才会为幼儿的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首先教师要能够正确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能够耐心倾听;其次教师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幼儿“告状”行为出现的频率;最后家长还需要对幼儿日常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保证幼儿能够健康成长。

[1]孔京东.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10):79-81.

[2]翁茜茜.关于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

[3]袁丽娟,刘晶波.混龄班幼儿告状行为及指导策略研究[J].幼儿教育,2014(12):9-13.

[4]刘莹琦.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与指导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168-169.

猜你喜欢
贝贝丽丽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画一画
王wánɡ冕miǎn学xué画huà
贝贝失踪了
《咔嚓!老田就爱高丽丽》
冬天来了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相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