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浅探

2018-02-26 17:36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第三小学538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5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学困生分层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第三小学(538000)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了多元教学方法。其中,分层教学法尤为引人关注。因为,分层教学法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更为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何谓分层教学法呢?分层教学法即将班里的学生有机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层次,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分层可建立在教师日常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可建立在学生历次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可建立在对学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一旦确定学生的具体学习层次后,便可有的放矢地对其展开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动用自身的教学智慧。那么,究竟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分层教学法呢?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展开教学。

1.分层提问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着个体差异。对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也应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提问。

例如,执教《燕子妈妈笑了》一课时,教师针对学困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燕子一共飞去菜园几次?”该问题较为简单,学困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容易发现:小燕子一共飞去菜园三次。教师针对中等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冬瓜的青,茄子的紫是从哪个方面去观察的?冬瓜皮上的细毛,茄子柄上的小刺又是从哪个方面去观察的?”这样的问题对于学困生来说难度有所增加,但通过仔细阅读课文,同样能够准确作答。而教师针对优等生提出的问题:“小燕子的这三次发现,让你最喜欢、最佩服的是哪次发现呀?为什么?”该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才能作答。上述三个问题均是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应尽可能做到分层提问。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时,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好提问的难度。诸如,对学困生提出的问题如若过难,则很容易降低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若对优等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则很难形成造成挑战,同样不利于激发优等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分层评价

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语文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时也不应一概而论,而应做到分层评价。

例如,执教《燕子妈妈笑了》一课时,语文教师针对学困生提出问题:“小燕子一共飞去菜园几次?”之后,被提问的学困生并未直接给出回答。看到这名学困生犯难的表情,教师鼓励性地说道:“没关系,你可以仔细阅读课文,这样你很容易就会发现答案。”在教师的鼓励下,这名学困生最终给出正确答案:“三次。”听到了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微笑着说道:“回答得相当不错,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对课文进行认真阅读与思考,就很容易找到答案。”而针对中等生和优等生的教学评价,应做到鼓励与批评相结合。

之所以有区别性地采用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因为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般较低,如若语文教师对其采用较为严苛的评价方法,很容易使学困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降低。而对中等生尤其是优等生采用鼓励与批评有效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为了避免这部分学生产生骄傲的情绪。

3.作业分层

为尽可能地调动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练习参与积极性,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分层。

例如,执教《蚂蚁的救助》一课时,教师针对学困生布置作业:“请将本节课所学生字词抄写10遍,并认真阅读课文5遍。”针对中等生布置作业:“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针对优等生布置作业:“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了什么启发?”作业布置下去后,教师并未明确指出哪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具体应完成哪些作业,而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完成上述作业。这样的做法更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能够满足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是有效的。它充分尊重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体现,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语文教师应灵活运用分层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学困生分层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有趣的分层现象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