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

2018-02-26 16:23迟春苗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发展

【摘要】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通过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业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发展小学教师评价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小学教师;评价素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2 年2 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激励与评价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必备技能之一,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展开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有效利用评价结果促进教育教学。”《标准》的颁布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于评价的高度重视,评价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的进步,因此,教师应具备相应的评价素养。

美国评价专家斯蒂金斯提出:“教师要花费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专业时间用于评价相关的活动。”教师评价素养的高低,影响着评价质量的好坏,更重要的是,评价是促进学生与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良好的教师评价素养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

“评价素养”这一概念最早由斯蒂金斯于1991 年提出,国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较早,发展也相对全面。而我国关于“评价素养”这一课题研究起步较晚,2004 年才出现关于评价素养的论文。近几年,学术界对于教师评价素养更加关注,但我国小学教师的评价素养仍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

一、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

根据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对于“评价素养”的概念界定已达成共识,评价素养即对学生学业评价应具备的素养。表述方式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评价素养是什么;二是什么样的人是具有评价素养的人。虽然界定方式不同,但把评价素养大体上分为三个维度,既评价知识、评价技能和评价态度。

(一)评价知识

评价知识是指教师在进行学业评价时应具备的关于评价的知识,包括标准测验知识、课堂评价知识两方面。

标准化测验是对小学生学习效果的阶段性检验,无论是随堂测试、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皆属于标准化测试。标准化测试结果通常是以分数来体现,但具备核心素养的教师并不应该通过分数给学生划分等级,而应该通过测试发现学生不足之处,督促学生加以改进,促进学生发展,同时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自我认识与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标准化测验知识。教师具有编制标准化测验试题的能力,在测试时,便可以自行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试题,更有助于教师在测验后合理地解释运用评价结果。

评价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具有一定的课堂评价知识。斯蒂金斯提出的评价素养“七要素说”则更加偏重于课堂评价的重要作用。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评价知识,在课堂评价中,充分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中,自主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评价技能

评价技能是教师综合运用评价知识进行评价实践的一种外在表现。具体说,教师应具备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方案,解释、运用评价结果的技能。

评价方案是对学生展开评价的手段和依据。优秀的评价方案不仅能够实事求是地检测出学生的水平,更能够体现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已知的评价方案有很多,但未必适合每一个学生群体或个人。用固定的评价方案去评价不同年龄、地区的学生,导致评价效果低下,可用信息少,甚至评价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小学教师应具备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方案的能力,了解小学生特点,依据不同地区的学生的特点与差异,设计开发出最佳的评价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依据学生特点,寻找效果最佳的实施方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利用是评价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需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对家长以及学生解释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通过评价促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帮助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三)评价态度

教師在评价中应秉持正确的评价态度。教师的主观态度有时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良好的评价态度是评价公正公平的基础。教师在评价中要避免存在偏见。正确的评价态度要求教师在外部评价中正视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另一方面,教师要正确对待标准化测试,不能仅仅依靠成绩来判定学生优劣,而应该多方面综合评价,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结果才全面具体并能够起到促进师生发展的作用。

二、小学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

当前小学教师的评价素养处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这绝不仅仅是教师的问题,也不是靠教师的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提高当前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水平,促进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共同努力。

(一)政府的支持

社会环境对于“评价素养”认识不足,是由于外部功利化考试的影响,家长、社会常常把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具有评价素养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的全方面发展,并能够指导家长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评价结果。促进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政府提供一定的支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

合理的评价制度是进行评价的前提与基础,国家已颁布相应的政策文件,明确规定学业评价标准与学生考试的具体要求,但仍有不足之处。评价不仅仅是教师一人的活动,但目前评价只是教师一个人的活动。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把评价权利分享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评价中去,评价中不再仅有教师的意见,同时涵盖了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那么评价内容也更加全面。把评价权利分享至学生手中,增加了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学生不再谈评价而色变,担心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不够优秀。相反,把评价的权利分享至学生手中,学生乐于评价、积极评价,评价的权利也掌握在学生的手中。提高评价的信度与效度,是发展小学教师评价的基础。

2. 增强课堂评价的关注度

仅仅依靠标准化测试的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是片面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场所,增强课堂评价的关注度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增强对课堂评价的关注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考查教师是否进行课堂评价活动,课堂评价活动是否多元化,评价语言是否具有多样性等都是课堂评价活动的重点内容。教师提高评价素养,增强课堂评价能力,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政府支持学校和教师关于评价素养与课堂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促进课堂评价的发展。

(二)学校的责任

学校的支持是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基石,学校在社会与教师之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落实政府与社会制定的评价相关的教育政策,对一线教师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做出及时反馈,只有学校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才能够实现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通过文献检索和实际观察,当前小学对于教师的评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学校对于教师评价素养的关注程度也比较低,大部分学校在进行整体评价、班级评价时,还经常以学生分数为准绳,并没有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很少有学校制定相应的评价素养制度来规范发展教师评价素养。

要改善当前校园评价环境,创设适合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氛围,学校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展关于评价素养的教师培训;另一方面是营造校园评价文化。

1. 开展关于评价素养的教师培训

教师提升自身评价素养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在职培训是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但是,目前小学教师参加的培训中,涉及提升评价素养的内容却少之又少,这就难免出现教师评价素养低下、评价方式单一的状况。学校应正视评价素养的重要作用,在教师培训中,确立提高教师评价素养内容,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展开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评价素养。

开展评价理论知识的课程。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理论基础后,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评价理论知识中, 应包含评价的内涵与基础、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模式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培训中纠正教师的评价态度,改变以往以考代评的顽固思想,使教师明确评价的多元性,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评价的发展。

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实践,不能让理论脱离实践。在提高评价素养的教师培训中,开展评价实践训练,才能够真正实现评价培训的意义,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开展评价,实现发展。实践培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应结合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学段的小学生年级小,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评价中应运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评价和解释评价结果。如多运用表扬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对的。榜样的模范示范作用使学生表现的更好。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教师同样应该根本本学段学生年龄的特征,运用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差异性评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发展作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营造校园评价文化

校园文化对教师以及学生会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营造校园评价文化,促进校园评价氛围的形成,促进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营造有序的校园评价文化,师生处于乐于评价、善于评价的氛围中。学生了解评价准则,以评价准则要求自己,在校园评价文化中不断进行着自我审视、自我评价,同时又对其他同学开展评价。教师在评价的氛围中改善自己的评价态度,积极提高自身的评价知识与能力,提高自身的评价素养。在实践中,掌握自我的评价角色,开展公正的师生评价、良好的生生评价氛围,在校园整体上促进评价文化的形成。

(三)教师的努力

教师是开展评价的主体,提升评价素养的根本也是教师。只有教师认识到评价素养的重要作用,不断充实自身评价知识的储备,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尝试、创新,寻找适合本班学生以及每个学生的评价方式,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評价素养和专业能力。

1. 学习评价知识

评价知识的获取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看评价类书籍是教师获取评价知识最基础、最可靠的方式。如《课程评价论》《教育评价》等书,都有助于教师学习评价知识。不仅如此,还要关注评价素养的发展,看评价素养的论文,从论文中了解评价素养发展状况,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教师要明确评价目的,掌握评价的多样性。树立正确的评价观,首先要做到评价的公正性。身为教师要拥有公正的心态去评价学生,不能因为个人的喜恶造成对学生的不公平评价,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对学生造成一辈子的影响。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考试评价和非考试评价,不能以考试为评价,以考试代替评价。加强对课堂评价和平时评价的关注度,多方面评价学生,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通过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业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发展小学教师评价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东辉. 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 耿娟娟. 教师评价素养内涵的嬗变[J]. 中国成人教育,2017(1).

[3] 郑东辉. 教师评价素养内容框架探析[J]. 教育科学研究,2010(10).

[4] 王少非. 我国教师评价素养现状及归因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8(12).

[5] 杜红娥. 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迟春苗,女,1993年生,辽宁海城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秦皇岛市蔡各庄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雄县第三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