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颗童心,做最好的教师

2018-02-26 16:48钮琪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童心兴趣教育

钮琪

【摘要】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与学生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能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人。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能想学生所想,能思学生所思的人。

【关键词】教育;童心;兴趣;情感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指出:“没有教育者的童心,就沒有完美的教育。”可见,童心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童心是一种教育的智慧,一种理性的自觉,一种返璞归真的本性。教师有了童心,才能走近学生,理解学生,体谅学生,与学生达到心灵上的接触,情感上的交流。

一、能与学生有相同的兴趣爱好

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与学生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也许有人会问,教师和学生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这还是一个师者吗?这样的老师在学生面前会有威信吗?其实教师威信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影响所产生的众望所归的心理效应。能够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点就是情感威信,也就是说一个教师如果能与学生有那么几个相同的兴趣爱好,也许你很容易就能成为他们的朋友,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威信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我曾在班级里做过一个小调查,目的是了解什么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最有威信的。调查结果显示,班中有50%以上的学生最信服数学老师,这个结果让我感到很意外。根据进一步的调查,我发现有38%的学生之所以信服数学老师,是因为数学老师课后总是愿意和他们一块下五子棋,一块玩孔明锁……那时候我才意识到只有尽可能地保持一些和学生一样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感觉到你带他们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老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才会不知不觉把你当作朋友。作为班主任,我确实应该问一问自己:我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吗?当他们喜欢下棋时,我是不是不应该制止他们,而是和他们一起探讨下棋技巧呢?当他们喜欢看金庸武侠小说时,我是不是不应该没收他们的书,而是可以专门安排一个时间和他们交流一下读书心得呢?只要我能够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到正当的途径和允许的范围内发展,我想这将会使学生的心和我的心贴得更紧,学生更愿意信服我。后来,一次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惊讶地发现学生这样评价我的:钮老师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她就像一位大姐姐,会和我们讲她上学时候的故事,会给我们做蛋糕,还会和我们下棋玩游戏……看到孩子们是这样评价我的,我感到很欣慰,也许,我与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一种依赖感,我们的心灵已经融为一体。

二、能与学生有共同的情感体验

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能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人。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情绪、情感是丰富强烈的,但不稳定,易变化,也易走极端。他们的行动往往不能由理智来控制,而多受情绪驱使。因此和孩子交谈时,教师的情感态度至关重要,这将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在信中写道:“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显然,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那么毫无疑问,学生一定会把这样的老师视为知心朋友。

曾经在一次拔河比赛中,我班一开始是英勇无敌,战胜了实力强大的七班和六班,可在最后一场比赛中由于个别同学的缺席,导致了最终的失利,为此班中同学难过至极。作为班主任的我并没有立即给大家进行一番语重心长的教育,而是和大家一样,对这次的失败表示很可惜,不过伤心之后我便让学生总结这次比赛失败的原因,以及以后参加比赛要注意些什么,最后还和学生一起唱歌为下一次比赛打气。此后我发现班中同学之间更加团结了,学生和我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更密切了。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所以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更胜于语重心长的教育。

三、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能想学生所想,能思学生所思的人。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急需教师给予各方面的认同。有时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些事情,教师可能会觉得幼稚,但那恰恰就是孩子的世界。

班中曾有学生不爱做作业,其理由就是如果在学校把回家作 业都做完了,那么回家还会另有一大堆课外辅导作业要做。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在学校好好玩一会呢?如果教师以过来人的口吻,苦口婆心地劝说,讲道理,那么最后的结果反倒是加深了师生间的 “代沟”。学生会觉得老师不理解他们,久而久之,他们连解释都会懒得做。反之,如果教师能够不以自己的参照标准去评判学生的行为,而是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内心的体验,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更愿意主动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李镇西老师说过:“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刻也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转换角色,换位思考,贴近孩子的思维,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思,用孩子的思维去考量世界。

教育是需要教师用一颗童心去贴近另外一颗童心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能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能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拥有一颗童心,就是拥有一群你爱的和爱你的学生;拥有一颗童心,做最好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李镇西. 做最好的老师[M]. 广西:漓江出版社,2014.

[2] 张焕庭.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童心兴趣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