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汤配合隔姜灸治疗老年糖尿病性胃轻瘫30例

2018-02-27 00:17杨胜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胃轻瘫排空半夏

杨胜男

(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硕士研究生2015级,湖北 武汉 430065)

糖尿病性胃轻瘫 (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胃肠道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这一概念最早是由Kassander在1958年提出[1]。其特征是在没有胃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出现排空延迟,多表现为胃脘胀满、早饱、厌食、恶心、呕吐、消瘦等。国内外相关研究证实,50%的糖尿病患者有消化不良症状,50%~76%的糖尿病患者有胃排空延迟[2],DGP占胃轻瘫患者的29%[3]。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自主神经病变随着年龄及糖尿病病程增加而增加,DGP发病率明显增高。老年DGP患者血糖更加难以控制,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和营养不良。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寻找疗效更确切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武汉市中医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60例老年糖尿病性胃轻瘫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 (67.3±4.2) 岁;糖尿病病程5~12年,平均病程8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7.26±1.08)%;出现DGP消化道症状0.1~9年。治疗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1±3.9)岁;糖尿病病程7~14年,平均病程10.5年;HbA1c:(7.45±0.96) %;出现DGP消化道症状0.2~9.5年。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HbA1c、出现DGP消化道症状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并且符合《实用临床胃肠病学》[5]中DGP的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病程较长;②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早饱、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厌食等胃排空迟缓症状群;③X线钡餐检查提示胃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④实验室检查、腹部 B超、消化道X线检查、胃镜等排除溃疡、炎症、幽门梗阻、肿瘤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6]确定糖尿病胃轻瘫脾胃阳虚证的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确诊为糖尿病性胃轻瘫,符合中医脾胃阳虚证标准;②年龄≥60岁。

1.4 排除标准 ①食道炎、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器质性病变;②肝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③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④精神疾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予以低脂肪、低纤维、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将患者空腹血糖(FPG) 控制在6.0~8.0 mmol/L,餐后2 h血糖 (2hPG) 控制在8.0~11.0 mmol/L。不使用其他促胃动力药。

1.5.2 对照组 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3)5 mg/片,餐前30 min口服,每日3次。

1.5.3 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小半夏汤加减。方药如下:法半夏15 g,生姜10 g。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辨证加减:若气逆甚者,可合苓桂术甘汤;若恶心、呕吐甚者,可合旋复代赭汤;若腹胀、纳差甚者,可合枳术汤;若痰湿甚者,可合二陈汤、平胃散;若脾虚甚者,可合资生汤、六君子汤。水煎取汁200 mL,分2次口服,日1剂。合用隔姜灸内关、中脘、足三里每天1次。取0.3~0.5 cm厚的鲜姜片,针刺数孔,放在穴位上,再将艾柱点燃施灸,直至患者皮肤潮红、温润为度,每次不少于20 min。2组均连续治疗15 d,15天后比较治疗效果。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按严重程度记分,将胃脘胀满、早饱、上腹部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嗳气等主症分为:0级—无症状;1级—偶尔出现症状或程度很轻,不要求治疗;2级—有明显症状,要求治疗,但能忍受;3级—症状频繁,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各级分别评以0,1,2,3分,临床症状积分采用尼莫地平法,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实行)》[7],确定疗效指数>75%为显效,50%~75%为有效,<50%为无效。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FPG、2hPG和HbA1c比较

2.3 2组随访1个月后复发率对比 见表3,对照组复发率为30.0%,治疗组复发率为16.7%,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3 随访1个月后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论

DGP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欠佳而导致的继发性胃轻瘫,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8]:①高血糖导致的自主神经病变,尤其是迷走神经病变是引起DGP的主要原因;②高血糖可导致胃底收缩减弱、胃窦波受抑制,胃排空速率减慢;③相关研究表明[9]高血糖导致一些胃肠道激素分泌紊乱,直接影响胃肠道平滑肌运动;④自身免疫减弱,继发Hp感染等。通过DGP的发病机制可知控制血糖水平是其他治疗的重要前提,因此本研究对住院患者均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使血糖水平迅速达标,同时予以促胃动力药物。中医学将糖尿病性胃轻瘫归属于“呕吐”“胃痞”“嗳气”等范畴。《千金翼方·十六卷》中记载:“食不消,食即气满,小便数起,胃痹也……痹者闭也,疲也”,所描述症状与“胃轻瘫”相符合。明·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杂证谟·三消二渴》中提到了“不能食而渴”的认识,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消渴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疾病。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消渴“皆起于中焦而及于上下”,消渴与中焦脾胃关系密切,病程日久,脾胃阳气受损,气机逆乱,运化功能受损是其病机,故治疗以健脾和胃为本,病证结合。小半夏汤中半夏健脾和胃降逆,生姜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徐可忠在《金匮要略论注》中提到“半夏、生姜,止呕去逆,燥湿下饮”。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小半夏汤对神经性呕吐有较好的疗效。隔姜灸是借助生姜之温性和灸火之热效应,通过体表穴位,达到温散胃肠寒邪、调理肠胃功能的作用。内关穴为络穴,八脉交汇穴,《标幽赋》提到:“胸腹满痛刺内关”,隔姜灸可以通畅三焦气机,降逆和胃,通调经络。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取其“温中暖腑”之效,治阳气衰微之虚弱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该穴可以增强胃肠运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隔姜灸刺激足三里可双向调节胃动力,对于胃排空延迟患者,可明显缩短胃排空时间。中脘配足三里,可振奋脾胃阳气,醒脾和胃,恢复胃肠生理功能。本研究发现经治疗15 d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效率为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和23.3%。 (P<0.05)。随访1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16.7%,对照组30.0%。

本临床研究发现小半夏汤加减配合隔姜灸内关、中脘、足三里能显著改善DGP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中西医结合疗法整体疗效高于西药,且临床操作简便。但本研究样本数量偏少,观察时间较短,另外未采用盲法,可能对治疗组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

[1]KASSANDERP P.A symptomatic gastric retention in diabetics(gastroparesis diabeticorum)[J].Ann Int Med,1958,48(4):797-812.

[2]周丽荣,林征.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10):589-592.

[3]Ali,Hasan M,HamadaniM,etal.Gastroparesis[J].South Med J,2007,100(3):281-286.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789.

[5]池肇春.实用临床胃肠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811-812.

[6]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57.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8]冯日露,麻静.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5):761-766.

[9]杨晓辉,丛佳林.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与处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3):369-370.

猜你喜欢
胃轻瘫排空半夏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