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开展系统化护理的可行性研究

2018-02-27 02:21郭蕾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系统化踝关节量表

郭蕾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

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在骨科临床上较常见,在全身骨折中罹患率约占3.92%[1]。若未尽早妥善的固定与复位,极易造成踝关节解剖对位不稳定、关节面不平整等一系列问题,进而继发创伤性关节炎,造成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2]。此外,治疗与护理不及时,也可延缓患者的术后康复,给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016年7月—2018年7月,该院尝试在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中开展系统化护理,旨在明确系统化护理对该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现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实验设计采集68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该院接受X线、临床症状诊断等确诊,已签署实验研究知情同意书,已对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意识问题、基线资料缺失等问题者做排除处理。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范围24~67 岁,中位年龄(40.30±5.20)岁;骨折部位:单侧58 例,双侧 10 例;Lange-Hanson 分型[3]:(1)Ⅰ型有 38例;(2)Ⅱ型有 17 例;(3)Ⅲ型有 8 例;(4)Ⅳ型有 5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34例/组)实验,Ⅰ组与Ⅱ组的基线资料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Ⅰ组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包括入院介绍、向患者简单讲解疾病知识、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对症处理并发症等。Ⅱ组在基础护理下接受系统化护理,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术前评估与宣教:由责任护士负责为患者建电子档案,录入患者的姓名、性别、骨折原因、文化程度及饮食习惯等信息;再通过口头、书面材料2种方式,向患者讲解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流程、康复锻炼方法、并发症预防等,以加深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提高配合度。(2)心理护理:骨折脱位会给患者造成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各种问题,使其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护理时,应积极与患者沟通,根据其心理特点、情绪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导与安慰;并列举成功案例,以增进患者的治愈信心。

1.2.2 术后护理 (1)回病房时,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以尽量保证舒适;患肢应稍微上抬 30°~45°,以缓解水肿、疼痛等症状。同时定期对患肢的皮肤颜色、肿胀程度等进行观察,做好局部皮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2)术日无麻醉感后,开始指导患者适当活动膝关节,练习足趾屈伸动作;在石膏固定阶段可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练习、股四头肌练习,并活动足趾与膝关节。(3)术后6周,鼓励患者拄拐不负重行走,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牵拉、足趾牵拉等训练,每次牵拉约 15 s,10 次/组左右,每日练习 3~5 组/d。 (4)术后8~10周,指导患者开始在半负重或负重情况下进行功能训练,锻炼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且具体应以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为准。

1.3 评估项目

记录两组的术后下床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同时以生活质量(QCL)评估量表为参照,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等方面评估两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状况[4]。

1.4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经t检验,由(±s)的方式描述,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后使用生活质量量表评测,Ⅱ组各项量表指标对比Ⅰ组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指标的记录结果显示,Ⅱ组在术后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上对比Ⅰ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术后指标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的术后指标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s)

评估项目指标Ⅰ组(n=3 4) Ⅱ组(n=3 4)生活质量(分)术后指标 (d)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总分术后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7 9.4 3±5.8 1 7 8.8 4±4.7 2 7 6.9 3±5.1 4 7 7.4 5±4.3 3 7 8.9 2±5.1 3 3.7 6±0.5 8 7 4.8 8±5.4 7 8 9.7 1±6.1 2 9 2.2 3±5.2 3 8 7.8 0±4.3 6 9 0.2 9±5.0 5 9 0.2 5±4.8 8 2.2 1±0.3 1 6 5.2 8±4.9 3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脱位是由于踝关节受外旋、外展两力相互作用,导致内踝三角韧带断裂,踝关节骨折与移位所引起[5]。目前临床多推荐采取手术复位内固定对该骨科疾病进行治疗,但术后有一定的概率引发并发症,容易延缓患者恢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

有资料显示,在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中开展科学化、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疾病预后有明显的帮助[6]。系统化护理在现代护理领域已得到较广泛的开展,其除了能够满足患者基本的诊疗需要外,还可围绕术前与术后2个阶段,有顺序、有目的地向患者提供入院评估、疾病教育、心理辅导、康复锻炼等一系列干预。既能够让患者更好地加深对该骨折脱位的认识,增进护患感情;又可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舒适度[7-8]。

该组实验将该护理模式引入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果显示,Ⅱ组患者在术后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上均明显缩短;系统化护理的开展,能够让患者在临床治疗中接受更系统、更全面的护理服务,对加速其术后康复非常有利。并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测结果显示,Ⅱ组在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等各项指标评分上对比Ⅰ组均明显提升,进一步说明了系统化护理在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与上述研究观点相似。

综上所述,在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中推行系统化护理,对加速患者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有明显帮助,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系统化踝关节量表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