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鲜食玉米发展策略之高效种植模式(上)

2018-02-28 03:38秦慧豹俞艳丽马战强
长江蔬菜 2018年1期
关键词:间作鲜食轮作

秦慧豹 俞艳丽 马战强

特约栏目主持:秦慧豹

男,安徽潜山人,农学硕士,副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先后在湖北省农科院、武汉高科农业集团等从事玉米品种资源研究、项目管理、特用玉米育种等工作,2012年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一批蔬菜专家组建湖北蔬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鲜食玉米首席专家。先后主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项目10余项,选育了鄂玉笋1号、鄂甜玉2号、鄂甜玉4号、鄂甜玉5号等鲜食玉米品种通过湖北省审定,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出版《特用玉米栽培及综合利用》等科普书籍5本。导读:从鲜食玉米种植模式的角度分析了鲜食玉米产业如何实现良性发展。在考虑天时、地利的基础上,结合作物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轮作、连作、套作模式以及合适的作物种类。

随着鲜食玉米的发展,以鲜食玉米参与的间套复种模式也快速发展,多数鲜食玉米品种生育期较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丘陵地区一年可以种植2季。同时,由于鲜食玉米具有茎秆直立、植株高大、生育期短等优势,在生产实践中可以与多种作物配茬,组合成丰富多样的间套复种模式,充分利用耕地空间和茬口时间,大幅度提高光、热、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体现了现代农业的高效、科学、低碳的特征。

1 鲜食玉米高效种植模式的分类

鲜食玉米作为兴起的旱地作物,经过广大农民的生产实践和农业科技人员的总结交流推广,不断发展和优化,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种植模式,这些模式都在主体结构相似的前提下,结合当地情况而得以推广应用,概况起来,主要有轮作、间作、套作三大类。

1.1 轮作

轮作又称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连续种植两季或多季不同的作物,特征是上季作物收获后再种下季作物,用“—”表示,例如小麦—玉米表示小麦和玉米轮作,即小麦收获后播种(或移栽)玉米,这是多种模式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影响轮作产量的关键因素是热量、水分和肥力。轮作的作物之间没有共生期,只要抓好茬口安排,抢季节收获上季作物、及时整地、抢墒播种下季作物,做好单个作物的栽培管理即可。在积温矛盾不突出的地区,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田间操作方便,适合机械化。

1.2 套作

套作又称套种,是指上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基本定型的株行间播种或者移栽下季作物。两季作物之间有一定的共生期,套作能够有效解决轮作时的积温不足等问题。用“/”表示,例如玉米/马铃薯,表示玉米套种马铃薯。

1.3 间作

间作是指在同一地块上同时种植2种或2种以上作物,这些作物形成多层次的人工群体,由于不同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能够有效地利用群体范围内温、光、水、肥等农业资源。间作用“//”表示,例如玉米//花生,表示玉米间种花生。间作方式有分带或分行种植的标准间作模式以及混作模式。

2 鲜食玉米高效种植模式的作用

2.1 合理解决茬口和积温矛盾

每种作物各生育阶段都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要求,春夏之交是多数作物的理想播种移栽期。每种作物都需要一定的积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完成其生长周期达到成熟收获,但各地条件存在差异,有些地区如果采取轮作方式,往往会错过后季作物的最佳播种期而影响后季作物在关键生育时期的适宜温湿度条件,或者影响后季作物的正常成熟。间套复种可以延长作物的生长期、增加积温、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尤其是江汉平原地区,春玉米的最佳播期在3月左右,如果等小麦或油菜成熟收获的5月才播种,则玉米的花期正好遇上该地区的7、8月高温高湿天气,不能正常授粉受精,极易造成结实率低而大幅减产,甚至绝收。近几年笔者参与的多起玉米种植事故鉴定中,大多是麦后或者油后轮作播种造成玉米高温不结实导致纠纷。在小麦的预留行套种玉米则可以合理解决这一茬口矛盾,保证夏收作物不影响春播作物。

2.2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耕地利用率

不同作物间、套种形成复合群体,利用群体中各作物的株高、株型、生长发育时期以及需光特性的差异,通过合理的种植方式增加间作、套种群体的总密度,合理地利用空间,改善群体内受光状况。例如,玉米和豆类、蔬菜作物间套作,在玉米生长前期,其植株较小,行间距离大,通过种植小白菜、苋菜等短生育期叶菜,可覆盖裸露的耕地,减少土壤蒸腾作用,保水保土。同时,可以增加玉米的边际面积,充分发挥边际效应。研究表明,玉米采用宽窄行和矮秆作物高比例间套作时,套种玉米宽行行间玉米群体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可促进群体内二氧化碳循环速度,产生边际效应,深达50~100 cm,当玉米宽行行距超过100 cm时,整块田地边际效应范围扩大,使得玉米鲜穗个体增大,商品性明显提高。

2.3 用地养地相结合,促进农田物质循环

不同作物根系生长特点的差异导致作物对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不同。玉米属于耗地作物,其根系生长快、扎根深、分布广、吸收能力强、养分和水分需求大,而大豆、甘薯以及多数蔬菜作物的根系扎根浅,和玉米套种可以利用不同层次土壤养分和水分,加之豆科作物具有根瘤固氮能力,是养地作物,为玉米提供氮素养分,玉米与大豆结合是比较典型的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实例。

2.4 作物间友好共生,获得额外收获

有研究表明,与玉米相关的以下几种间套搭配方式,能抑制和防治病虫害发生。例如,大豆和玉米间作可降低大豆霜霉病的发生,大豆受玉米遮盖避免了蛴螬、豆食心虫等为害,玉米螟的发生也明显减轻[1];南瓜和花生花蜜能引诱玉米螟的天敌黑卵蜂,从而减轻玉米螟对玉米的为害;玉米对辣椒的遮荫作用,可明显减少辣椒日灼病和病毒病等的发生。

2.5 多样种植,抗灾保收

无论在农业资源优越的地区还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间套种模式都能发挥其独特的抗灾保收优势,风调雨顺之年,间套种的各种作物都获得较好收成。把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不同的庄稼提前错后在一块地里实行间套种,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一种作物受灾减产,另一种作物就可以利用空间和地力获得产量,达到以丰补歉、平衡增产的效果。

3 玉米高效种植模式的应用原则

3.1 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

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的形成往往最先始于农民的摸索,经过农业技术人员的试验论证,理论研究、改进提高、归纳总结,再反馈到农民进行推广应用,因此种植模式形成时本身就具备了地域性特征,在扩大推广应用时务必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地自然资源条件、耕作习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劳动力条件、机械化程度、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等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设计鲜食玉米参与的高效种植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或设计种植模式,对参与立体种植模式的各种作物进行科学分析,根据其测算产量和市场价格,计算每个作物的经济效益及综合经济效益[2]。只有参与间套复种的各种作物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才是该地区较好的立体种植模式,才能符合农业技术的目标,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3.2 紧跟市场,实现高产高效

自给自足农业模式越来越少,耕地趋向集中的成片种植,其农产品的商品性增强,因此对种植模式要提前规划,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市场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间套复种模式。除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订单带动之外,近几年各地兴起的农村农民合作社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与鲜食玉米间套复种的保质期短的蔬菜或者中药材等用途专业的作物,尤其要注重产前规划,实行农户+基地+公司的模式。玉米鲜穗的采收上市时间不同,价格差异大,效益明显不同。近几年,鄂州市的极早熟玉米茬口模式,5月底鲜穗上市,效益显著提高。武汉市汉南地区的甜玉米间套蔬菜模式,紧密结合市场,集中连片发展,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种植模式。由鲜食玉米种植合作社为农民联系甜玉米加工厂签订收购合同,根据加工厂要求采购特定品种,根据工厂确定的鲜穗需求数量时间表确定梯度时间,分期播种,从而确定种植模式,早春播的甜玉米套种蔬菜,后期播种的套种棉花,生产过程有技术指导,鲜穗收获时按标准进行分级,运送到工厂,整个流程规范有序。

3.3 科学搭配间套复种作物组合

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作物种类和鲜食玉米实行间套复种,再选择合适的鲜食玉米品种和其他作物品种。间套复种作物种类的选择搭配,应从株型、叶形、根系分布、对光的需求、生育期等几个方面考虑,玉米行间套种的作物,要注意光照特点和需肥需水特点。农民的经验是:从株型上,要“高矮搭配”、“胖瘦搭配”,如玉米与马铃薯、玉米与大豆搭配;从叶形上,要“尖圆搭配”、“疏密搭配”,即圆叶作物和尖叶、长叶作物搭配,南瓜、叶菜以及豆科作物与玉米搭配最符合这一原则;从光温特性上,要“阴阳搭配”,如玉米和食用菌,玉米和耐阴中药材等;从根系分布上,要深根系作物与浅根系作物搭配,如玉米和短季叶菜;从品种生育期上,要“早晚搭配”。

3.4 合理安排播种期、种植方式

后茬作物套种的时间过早,与前茬作物共生期过长,会影响后茬作物苗期生长,容易形成弱苗;套种时间过晚,后茬作物的积温利用时间缩短,失去套种增产的意义。种植方式上,注意考虑主副作物或者前后作物的行比、总体密度、各作物密度等,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鲜食玉米参与的间套种植模式中,主作物和副作物的确定应遵循市场原则和科学搭配原则,没有绝对的界限和标准。以玉米和大豆间作为例,在以鲜食玉米鲜穗生产为主的地区,可采用高比例间作,即双行玉米间种一行大豆,该模式鲜穗产量与满幅单作鲜食玉米接近;在以大豆生产为主的地区,可采用2∶8的低比例间作,即双行玉米间种8行大豆。

3.5 着眼食品安全,利于环境保护

鲜食玉米参与的间套复种模式中,其产出农产品涉及粮食、油料、蔬菜、食用菌、饲料等诸多方面,无论是作为直接食品或食品原料,其农药、化肥、激素残留都事关百姓身体健康,在这些间套模式中,要达到保障食品安全的标准,必须规范化操作,合理施用农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采取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原则,这在鲜食玉米与蔬菜、玉米与食用菌、玉米与中药材的间作套种模式里显得尤为重要。如春季在马铃薯预留行套种双行鲜食玉米,每667 m2种植3 000株,马铃薯收获后,在玉米行间条栽双行甘蓝或大白菜,每667 m2种植2 900株左右;或者撒播再间苗方式种植萝卜,每667 m2留苗8 000株左右;还可在甜玉米收获前播种2行菜豆,每667 m2种植3 500穴左右,以甜玉米茎秆作架材。

[1]高翔,吴满,潘汝谦,等.大豆/玉米间作模式及施肥水平对大豆霜霉病及大豆与玉米生长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1(6):964-967.

[2]佟屏亚.玉米技术讲座(三)——玉米间套复种的技术原则[J].农业科技通讯,1994(6):4-5.

猜你喜欢
间作鲜食轮作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