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青年牦牛四季营养调控研究

2018-03-02 07:55李生福李永平赵寿保
湖北畜牧兽医 2018年2期
关键词:种牛牧草牦牛

李生福,李永平,赵寿保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青海 大通 810102)

牦牛是我国古老而原始的牛种,以其生活在青藏高原抗寒、耐劳、耐粗饲而著称于世[1]。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也是惟一能适应高寒牧区草地资源的牛种,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恶劣气候条件,牦牛的膘情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长期处于负平衡状态,其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使牦牛的生产性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2]。尤其幼年牦牛营养水平长期低下,生长发育受阻,历代累积造成牦牛的品种退化,为此,为了使幼年牦牛保存四季营养平衡,在冷季对其进行放牧+补饲的饲养试验,使其达到四季营养平衡的目的。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试验地自然条件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位于北纬 37°11′-37°32′,东经 100°52′-101°26′之间。地处祁连山东端,北靠达坂山,西接海晏县,东南临大通县。海拔2 900~4 280 m,土地面积 5.6 万 km2,可利用草场面积 4.8 万 km2,现有耕地253.3 km2。场区内山谷相间,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境内有大小溪流30余条,水源充足。年均气温2.4℃,最高气温24℃,最低气温-31℃。降雪多集中在春季,尤其4~5月份最易发生雪灾,冬春多西北风,风力4~6级,最大可达8级,7~8月间多冰雹和霜冻,全年无绝对无霜期。牧草生长期约120 d左右,草地类型以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为主,植被优良,牧草生长茂盛[3]。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草山状况相近的8个牧户中选择350头1岁公牦牛犊进行试验。

2.2 试验材料

2.2.1 补饲用饲料 青海江河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江河源颗粒饲料。

2.2.2 营养舔砖 青海牧业科技开发公司安利牧生物科技分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矿物质添加剂舔砖。舔砖的原料组成:饲用盐、尿素、磷酸氢钙、矿物质添加剂、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粘结剂和矿物粉等;营养指标:粗蛋白质≥28%、食盐≤70%、钙≥0.6%、磷≥0.5%、水分≤4%;每千克干物质微量元素含量:铜≥220 mg、铁≥2 800 mg、锌≥1 650 mg、锰≥2 000 mg、碘≥55 mg、硒≥7.95 mg、钴≥25 mg;每千克干物质维生素含量:维生素A≥1 200 000 IU、维生素D3≥300 000 IU、维生素 E≥750 IU、维生素 K≥150 mg、维生素 B1≥75 mg、维生素 B2≥480 mg、维生素 B6≥180 mg、维生素 B12≥0.9 mg、烟酸(烟酰胺)≥1 050 mg、D-泛酸钙≥750 mg、叶酸≥15 mg。

2.3 试验分组

将350头幼年牦牛按随机的方法均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75头。

2.4 试验时间

试验从2014年10月27日开始至2017年4月27日结束,共914 d。

2.5 试验分期

从2014年10月27日开始至2015年4月25日为第一阶段 (共计181 d);2015年4月 26日至2015年10月26日为第二阶段 (共计184 d);2015年10月27日至2016年4月26日为第三阶段 (共计 183 d);2016年 4月 27日至 2016年 10月 25日为第四阶段 (共计 182 d);2016年 10月 26日至2017年4月27日为第五阶段(共计184 d)。

2.6 试验方法

每组牛以每年冷、暖季节交替(即10月下旬和4月下旬)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进行称重。试验组牛从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进行放牧+补饲饲养模式,白天放入天然草场自由采食牧草,自由饮水。晚上在养殖大棚补饲,自由采食营养舔砖和饮水,每天晚上补饲1次精料和青干草。从4月下旬至10月下旬转入天然草场放牧,不进行任何补饲。对照组牛五个阶段都按常规放牧方式,自由采食天然牧草、自由饮水和舔食营养舔砖,除个别患病牛在冷季少量补饲之外没有任何补饲。

2.7 补饲量

试验组牛每头日补饲量见表1。

表1 试验组牛每头日补饲量统计 (单位:kg)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20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作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经方差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牦牛在1岁年龄段冷季(第一阶段)的体重增重差异显著(P<0.05),在暖季(第二阶段)体重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2岁年龄段冷季(第三阶段)的体重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暖季(第四阶段)的体重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 3 岁年龄段冷季(第五阶段)的体重增重差异极显著(P<0.05)。 具体结果见表 2.

对照组在第一阶段平均增重-0.64 kg,增重率为-0.99%; 第二阶段增重 30.32 kg, 增重率为47.41%; 第三阶段增重-11.25 kg, 增重率为-11.93%;第四阶段增重 63.32 kg,增重率为 76.27%;第五阶段增重-12.7 kg,增重率为-8.68%;五个阶段总增重69.05 kg。试验组在第一阶段平均增重20.61 kg,增重率为 30.04%;第二阶段增重 32.3 kg,增重率为 36.20%; 第三阶段增重 20.91 kg,增重率为17.21%;第四阶段增重 72.39 kg,增重率为 50.82%;第五阶段增重 44.53 kg,增重率为 20.73%,五个阶段总增重 190.74 kg,比对照组多增重 121.69 kg。 具体结果见图1。

表2 试验牦牛体重变化情况

图1 试验牦牛体重变化折线图

4 小结与讨论

(1)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幼年牦牛在寒冷的枯草期不补饲的情况下体重下降明显,夏季牧草茂盛期体重增加,遵循“夏肥冬瘦”的原始放牧规律。但放牧+补饲的饲养模式下,冬、夏季体重都增加明显,两组差异显著。所以幼年牦牛冷季补饲能有效防止体重的损失,较高的补饲水平有助于体重增加。

(2)青年牦牛在暖季、牧草茂盛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增重也愈加明显,放牧+补饲饲养模式下的幼年牦牛比单纯放牧增重更快。

(3)当前草畜矛盾日益突出,由于草场退化、载畜量过大,普遍出现因草场不足而导致牲畜大量死亡的现象,此时牛肉因质量差而难以销售,在冬春季节尤为明显。如果采取放牧+补饲的模式,调整牦牛四季营养平衡,使牦牛全年处在近似于秋季的营养水平,不但有利于生长发育,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出售。既加快了畜群周转,又提高了牦牛养殖效益。

[1]汪晓春,李 全.生长家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产毛量的比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3(5):13.

[2]胡宁玺.青海省牦牛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与思路[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5):81-82.

[3]冯廷花.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实施牦犊牛肉产业化问题的思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5):34-35.

猜你喜欢
种牛牧草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跟着牦牛去巡山
如何加强我国种牛、种羊防疫体系的建设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分析养殖场种牛防疫工作的管理①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