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2018-03-02 07:55贾松涛周婷婷
湖北畜牧兽医 2018年2期
关键词:嗜血血清型涂片

贾松涛,刘 炜,周婷婷,张 军

(河南省郑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52)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的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疾病。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该菌寄生在健康猪鼻腔等上呼吸道内,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传播,其他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传播。主要影响2~4周龄的猪,感染高峰为4~6周龄的猪,发病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随着规模化养殖和养殖密度的增加,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成为危害规模化养猪场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临床调查

2016年9月下旬,郑州多家养猪场2~3月龄的猪陆续发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急性病例多营养良好,发热、体温 41.0~42.5 ℃;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眼结膜潮红;痛性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耳尖、胸腹下和四肢内侧有紫斑,其中急性病例腕关节和跗关节肿胀、跛行,发病2~5 d死亡。慢性病例精神沉郁,被毛蓬乱,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卧地不愿站立,关节肿大、跛行,步态僵硬,弓腰,生长发育缓慢,有的腹泻。

2 病理剖检

剖检见肺脏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胸腔内有大量淡红色液体、纤维素性渗出物及凝块;腹腔内有多量透明黄褐色漏出液,有的呈胶冻状凝块;心包膜上有奶酪样坏死,并与心脏黏连;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肝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小坏死灶。关节囊内有黏脓性红色渗出物,关节囊壁充血、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浆液性卡他性炎,颜色为暗红色。

3 实验室检查

3.1 涂片镜检

无菌取病猪肝、肺以及血液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氏和美蓝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有大小不等,短小杆状、球杆形、丝状等多种不同形态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而美蓝染色两极浓染。

3.2 分离培养

无菌处理病猪肺脏、淋巴结等组织,接种于含有NAD(烟酰胺酰嘌呤二核苷酸)或V因子的培养基上,经37℃恒温培养24~48 h后,可见一些小而透明的菌落。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时没有见到溶血环。将此菌落涂片镜检,形态和染色特征与直接涂片镜检结果相同。

3.3 NEST-PCR 检测

处理病猪病料提取DNA,经3次扩增,最后电泳鉴定。结果判定:阳性对照出现313 bp扩增带,阴性对照无带出现时,试验结果成立。结果被检样品出现313 bp扩增带,其中7条较亮,为阳性,有3条较弱,判定为弱阳性,其余没有条带定为阴性,见图1。

图1 NEST-PCR扩增结果

3.4 药敏试验

将分离纯化的细菌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上,划均匀后贴药敏纸片,37℃培养48 h。结果对头孢唑啉钠、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高敏;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中敏,详见表1。

表1 HPS药物敏感性试验

4 治疗措施

4.1 注射给药

立即隔离发病猪和疑似发病猪,肌肉注射组合药物(干扰素+清开灵注射液+丁氨卡那+氨基比林+维生素C),连续使用5 d;对关节肿胀严重的猪用组合药物(丁氨卡那+氨基比林+维生素C+地塞米松)直接注射到关节腔内,连用3 d。

4.2 饲喂给药

在每吨饲料中添加药物(金霉素300 g+枝原净125 g+磺胺间甲氧嘧啶500 g+小苏打500 g+黄芪多糖500 g),全群饲喂10 d。给猪清洁饮水,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等让猪自由饮用。

4.3 加强饲养管理

在发病期间坚持使用复合醛消毒,1次/d,同时保持圈舍通风,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

采用以上治疗措施的猪场,病猪经治疗处理后第3天明显好转,1周后控制了疫情。

5 小结

(1)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是大中型养猪场临床表现为肺炎的猪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在临床上以咳嗽、呼吸困难、眼鼻分泌物增多、体温升高、食欲不振为表征。其中副猪嗜血杆菌(HPS)作为PRDC主要的继发细菌性病原,近年来引起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和圆环病毒2型感染后,几乎总是伴随着HPS的感染。长途运输、饲料的更替、断奶、饲养密度过大、圈舍潮湿等应激因素都是引起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2)预防该病,一定要了解该病原菌的本质,由于该病通常是作为继发或并发感染才发生的,常伴有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在饲料中添加针对支原体有特效的药物组合才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如在仔猪断奶后每吨饲料中添加枝原净100 g+金霉素300 g+阿莫西250 g或枝原净100 g+氟甲砜霉素80 g。

(3)疫苗的使用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大量报道表明,通过商业疫苗接种或使用特异性灭活菌苗,可以成功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但也有使用灭活菌苗预防失败的事例,这可能是由于病程中出现的菌株血清型不同而缺乏交叉保护。副猪嗜血杆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疫苗免疫在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所引起的交叉保护率很低。因此,在一个特定的地区,清楚地知道流行的血清型对于有效控制该病至关重要。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有效防制如同猪场其他任何一种疾病的防治一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选择有效的药物组合对猪群进行常规的预防保健、改善猪群饲养管理、重新思考并调整养殖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使猪群稳定生产并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嗜血血清型涂片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住口
集菌涂片染色法在检测痰液中抗酸杆菌中的应用分析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