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开发与实施探索

2018-03-05 01:23杨星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基础检验评价

杨星莉,聂 静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随着职教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高等专科教育主要培养面向基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1],三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2]。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运用形态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技术,通过显微镜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及自动化仪器等检验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简单而准确的检测,将结果作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依据[3]。传统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采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模式,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掌握专业技能,因此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势在必行。

1 课程开发原则

1.1 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医院检验科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临床检验基础课程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出发点,旨在使学生具有进入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热情,在检验岗位发展的强烈愿望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

1.2 以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目标按照全国卫生职称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技师职业标准和检验室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设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医院需要具有一技之长的检验人员,因此在制定课程目标时适当提高操作技能标准,使学生在“通全面”的基础上“精一面”。教学过程中,我们组织学生在学会对血液、体液等进行显微鉴别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检验仪器的操作,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1.3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

职业教育要遵循职业性原则,在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开发过程中,改变传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标本检验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使学生的操作有理论支撑,提升学生化验单解读能力。

1.4 以工作过程为结构搭建项目

学科体系下的知识结构多为平行过程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大多数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无法开展临床检验工作。因此,我们按照医院检验科工作流程,设计项目,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设计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时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工作内容来选择知识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消除学生仅关注知识点记忆、忽略技能训练的弊端。本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血液检验、血型与输血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分泌物检验、脱落细胞学检验六大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又包括多个递进的学习任务。

2 课程实施路径

现以尿液检验项目为例介绍任务实施过程。

2.1 课前微课学习,有效翻转课堂

教师课前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发布尿常规检验标准操作微课,提出“尿常规检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等思考题,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完成作业。

2.2 课中任务实施,完成教学目标

2.2.1 展示检验报告,提出工作任务 教师首先讲解学生课前自测时出错较多的问题。之后展示尿常规检验报告单,结合报告单上的各个检验项目介绍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参数的中英文缩写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想看看自己尿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吗?尿常规检验要用到什么仪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2.2.2 根据学生反馈,分析工作任务 围绕尿常规检验报告单,引导学生将检验工作划分为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仪器检查和镜检3个步骤,分析每个步骤的工作原理及需要注意的问题。2.2.3依据标准操作,完成工作任务 第一步: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教师依据检验操作程序引导学生学习尿液标本的接收、保存等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项。第二步:仪器检查。利用多媒体播放尿液化学分析仪的标准操作录像,介绍仪器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示范仪器操作步骤。按照学生课前测试成绩将其分成6个小组,每组6~8人,选出小组长一人,质量监督员一人,以临床病理尿液为标本,小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仪器检验。第三步:镜检。指导学生对白细胞、红细胞等项目为阳性的样品进行镜检。2.2.4关注学习过程,总结工作任务 各组完成任务后,派一名代表总结汇报,之后进行自我评价,小组成员间互评。最后由教师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肯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2.3 课后拓展学习,延伸课堂

教师布置下一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学微课,拓展学习空间。

3 讨论

3.1 教师是课程的重要开发者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教师与学生密切接触,是最了解学生的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可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由于教师被“如何教好书”的理念束缚,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因此,培养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是第一步。可以通过举办职教讲座、举行教学方案设计比赛等方式对教师职教理念进行更新。不少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增加其实践经验十分必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请进来”邀请行业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利用“走出去”让教师到岗位一线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3.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模拟工作场景

实训基地是保证专业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实训基地应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整体设计。例如: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设计,按照医院检验科的功能要求体现了仿真性原则。在仿真实训场地教学,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

3.3 改变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

目前,高职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厌学情绪。本课程教学项目均为临床真实检验内容,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扮演医院检验科检验师的角色,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3.4 建立配套的课程评价体系

原有成绩评定方法过分注重结果,与课程目标相背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建立与本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我们改变原有理论考核评价模式,转变观念,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价包括职业意识评价和操作过程评价两部分;结论性评价按照各类标本的检验标准程序,评价学生检验操作步骤,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改造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观。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源于工作体系,只有按照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才能使我国的职教课程改革富有生命力。

[1]叶中胜,王军.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对策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35(1):46-48.

[2]许子华,张海燕,李晶琴,等.综合性试验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6):935-936.

[3]刘艳,刘丹,黄泽智,等.高等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34-2935.

猜你喜欢
基础检验评价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