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人文继续教育对解决医疗纠纷的作用

2018-03-05 01:23宁晓路黄豆豆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医患医护人员人文

张 颖,宁晓路,黄豆豆

(1.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

近年来,医疗科技迅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然而医疗纠纷却越来越多,因医疗纠纷引发的医闹、伤医事件也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医疗体制不健全、医保覆盖面窄、医疗技术水平低、医院管理混乱等,但最主要的是医德缺失、人文缺失。据有关部门统计,80%以上的医疗纠纷诱因不是医疗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服务质量甚至职业道德问题,如收红包与拿药品回扣现象、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冷淡等[1]。如何提高医护人员医学人文素质成为目前医学界必须面对的问题,其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医学人文继续教育是解决目前学校教育阶段医学人文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1 医疗纠纷现状及危害

1.1 医疗纠纷现状

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越来越多,恶性伤医事件也愈演愈烈。通过文献资料和互联网搜索,梳理了近10年(2003—2012年)恶性伤医事件共计40起,2012年11起,达到顶峰[2]。2013年全国影响较大的暴力伤医案件共有16起[3],可见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些案例说明目前医患关系堪忧,严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危害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据2013年中国医院协会对全国30个省316家医院进行“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医院暴力伤医事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发生医院的比例从2008年的47.7%上升到2012年的63.7%,5年内提高了16.0%;医务人员遭谩骂、威胁现象比较普遍,在受调查医院中,发生医院的比例从2008年的90%上升至2012年的96%[2]。

1.2 医疗纠纷的危害

医疗纠纷危害甚大,无论是患者、医护人员还是社会都是医疗纠纷的受害者。对于患者来说,医疗纠纷影响了其获得的医疗质量。医疗纠纷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相互防范,影响治疗效果。医护人员为了保护自己,选择“少说多做”,“少说”是指减少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担心自己多说引来麻烦,甚至遭受飞来横祸;“多做”是指多做检查,通过多做检查来诊断疾病,进而保护自己,使各种医疗设备成为治病救人的主体。患者由于不再信任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的诊疗方案持怀疑态度,甚至予以排斥,依从性变差,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医疗纠纷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使其在工作中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缺乏职业幸福感。一方面,医护人员整天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治病救人时还要保护自身生命安全,无法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既无法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影响自我提升及对更高人生目标的追求。

对于社会来说,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医闹和伤医事件,一方面,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严重扰乱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医疗纠纷可能导致广大群众对医护人员产生误解,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 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2.1 医疗纠纷产生原因

医疗纠纷产生原因除医疗体制不完善等外,更为主要的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缺乏同理心、同情心和仁爱之心。调查显示,医患沟通缺乏或不足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最主要原因。据中华医学会的调查,我国约80%的医疗纠纷缘于医患沟通不畅[4]。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现今约90%的医疗纠纷是由医患沟通不当或不够造成的[5]。对医生的调查显示,98%的医生认为医患沟通与医疗纠纷直接或间接相关,75%的人认为医患沟通障碍的主要责任人是医生[6]。以上调查结果虽略有差异,但都说明医患沟通缺乏或不当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最主要原因。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护人员拥有知识上的优势地位,在医疗活动中占有主导权,医护人员的沟通愿望和沟通态度往往是决定医患沟通成败与效果的关键。然而,医护人员却不重视医患沟通,与患者沟通时间较短,且会打断患者主诉。调查显示,患者在诉说病情时不到5分钟便被医生打断的比例超过75%[7]。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不仅是技术过硬,还要其关注患者的心理,要有责任心以及尊重患者。许多医疗纠纷缘于医护人员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说到底是医护人员缺乏医学人文素质。

2.2 学校教育阶段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阶段医学人文教育有待加强。韩启德院士指出,现代医学发展到了必须充分重视医学人文的时刻[8]。然而,我国学校教育阶段医学人文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其无法实现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一是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主要在学校开展,总学时明显少于发达国家。西方医学人文教育贯穿教学全程,占总学时的比例分别为美国、德国约20%~25%,英国、日本约10%~15%[9]。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最高为9.3%,最低为4.6%,大多数院校为7%~8%,平均为7.45%[10]。

二是学校教育多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脱离临床实践。对5个城市24所医学院校的附属或教学医院的1 836名在职医师进行调查,发现医学人文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11]。据有关调查,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能满足医学生和未来职业需要”的满意度仅为29.1%,有80.1%的人认为医学人文教育重点应放在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上[12]。然而,医学人文教师大多缺乏医学专业背景,对人文关怀在临床中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难以联系临床实践进行讲解和探讨。

三是我国医学教育重专业技能培养,轻医学人文教育。从卫生行政部门到医学院校,从专家学者到医学生、医护人员,大多未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重专业技能培养、轻医学人文教育的医学教育模式,与生物医学模式在当今医疗行业仍占主导地位有关。不接受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就无法认识到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患者健康的影响,以及人文关怀在缓解患者病痛方面的作用,在实践中也就不会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例如,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职称评定等鲜有涉及医学人文素质的考核标准,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检查、评比也较少涉及医学人文方面,学校教育阶段医学人文课程也多为选修课或考查课。

四是进入临床后医学生不再接受医学人文教育。进入临床后,医学生注重临床技能培养,普遍认为技术才是缓解病痛的万能钥匙,对于医学包括医学技术和医学人文认识不足,其结果就是医护人员只注重技能提高而忽视医学人文素质培养。

3 医学人文继续教育有利于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一是解决了学校教育学时少的问题。医学人文继续教育是入职后的终身教育,可以根据医护人员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工作性质以及岗位需要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培养医学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目的。

二是弥补了学校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医学人文继续教育立足于临床实践,使人文教育有实实在在的载体,使医护人员有切身体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专家的参与使得医学人文继续教育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有利于医护人员理解医学人文素质内涵及其临床价值,培养医学人文素质。

三是医学人文继续教育的授课教师为临床一线、资历高的临床专家,调查显示,由临床专家进行医学人文教育是可行的。关于临床医生参与医学人文教学的可能性调查显示,44.3%的医生认为可能,51.0%的医生认为创造条件能做到,只有4.7%的医生认为做不到[11]。通过临床专家的言传身教,使医学人文教育生动化,使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医学人文知识,培养医学人文精神,最终内化为医学人文素质,外化为对患者的医学人文关怀。

4 医学人文继续教育对解决医疗纠纷的作用

4.1 提高医护人员医学人文素质

医学人文继续教育是提高医护人员医学人文素质的有效手段,通过医学人文继续教育,促进医护人员正确认识医患关系,培养医护人员仁慈、博爱、悲悯、感恩之心。一是树立服务意识。合作型医疗模式需要医患通力合作,需要医护人员以人为本,改善服务态度,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病情,从而更好地开展医疗活动,提高患者依从性。二是培养医护人员仁慈、博爱和悲悯之心。《黄帝内经》《大医精诚》《医家五戒十要》等医学经典中的许多医德箴言劝诫医者培养“济世救人、仁爱为怀”的品质。19世纪法国胡佛兰德的《医戒十二章》第一条规定:“医之处世,唯一救人,非为利己,乃业之本旨也。不思安逸,不图名利,唯希舍己以救人,保全人之生命,医疗人之疾病,宽解人之苦难,此外无所务也。”[13]三是培养感恩之心。患者视医护人员为再生父母,医护人员应视患者为衣食父母。要懂得感恩,不要以解人疾苦、救人性命而期待患者的感恩戴德,以患者的再生父母自居,应视治病救人为医护人员的天职,心存感恩之心,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4.2 减少医疗纠纷

目前,医疗纠纷大多因非医疗因素引起,包括医患沟通不畅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医德缺失等。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医护人员人文精神,改善服务态度,增加与患者沟通,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得到了尊重和重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

4.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医学人文教育,医护人员提高了医学人文素质,对待患者真诚、体贴,医患通力合作,共同面对疾病,充分沟通。通过双向沟通,医生详细了解病史,全面掌握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给出最佳治疗方案,达到缓解病痛目的。在成功的医疗实践中,医护人员会获得成就感及职业幸福感,从而激励医护人员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进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患者得到了尊重和关爱,消除了负面情绪,保持舒畅的心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活动,提高了治疗效果。

4.4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医护人员在部分群众中的形象不再是白衣天使,不再是解人疾苦、治病救人的“活菩萨”,而是收受红包、开大处方、没有人情味、缺少医德的市侩小人。通过医学人文继续教育,培养医护人员高尚的医德和悲天悯人的医学人文情怀,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还医学以圣洁,重塑医护人员白衣天使的形象。患者在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后,也会给予积极的反馈,这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1]吴春丽,杨志强.加强医患沟通 改善医患关系[J].海军医学杂志,2012,33(1):51-53.

[2]贾晓莉,周洪柱,赵越,等.2003—2012年全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2014,18(3):1-3.

[3]2013年全国影响较大的暴力伤医案件共有16起[EB/OL].http://www.chinanews.com/jk/2014/02-20/5859505.shtml,2014-02-20/2015-12-10.

[4]王礼泉.对医院卫技人员开展医患沟通学继续教育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6):60-61.

[5]殷大奎.人文医学精神与医生职业责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2-6.

[6]隋树杰,仰曙芬,高春慧.医生对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关系认知调查给继续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3(5):22-23.

[7]李朝阳,刘虹.医生服务态度的实证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35(10):41-45.

[8]额尔登.医学院校加强学生人道主义精神教育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103-104.

[9]聂素滨,金祥雷,于双成.发达国家医学人文学科教学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4):42.

[10]李芳,李义庭,刘芳.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0):66-68.

[11]邹明明,李枞,刘利丹,等.临床医师医学人文认知情况的问卷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8):12-17.

[12]张俊,戴冰,邱高会,等.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1):64-65.

[13]医德资料汇编[C].南京:南京铁道医学院,1984.

猜你喜欢
医患医护人员人文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人文绍兴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