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与反思:认识层次与定位

2018-03-05 17:33刘靖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定位高中

〔摘要〕高中生涯教育的目的和定位是什么,这决定了生涯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目的。如何更好地开展生涯教育,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给了我们参考和借鉴。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阶段生涯教育实践开展的背景与基础假设、目标与内容、困难或不足等方面进行梳理,为各地对生涯教育的定位与落地提供思路和观点。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认识层次;定位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6-0014-03

新高考背景下我们要为高中生提供什么样的生涯教育,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就高中生涯教育实践的认识定位和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希望能为各地生涯教育实践提供借鉴与思路。

一、高中生涯教育定位的意义

在新高考政策落地之前,全国部分地区、机构或个人就已经开始了生涯教育实践的尝试与探索[1]。但是大部分的尝试和探索都基于生涯教育的最初理解而缺少对生涯教育定位的思考。我们需要提供给高中生什么样的生涯教育,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将影响到教育实践的目标、内容、层次和手段等方面的理论理解和实践,也影响到对客观需要和主体需要的响应程度。同时,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有侧重地进行生涯教育也需要对生涯教育的定位进行梳理。

二、高中生涯教育实践的认识层次和发展定位过程

高中生涯教育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人们从最初的意识、学习、实践到反思,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认识层次和落地实施过程。笔者基于自身的生涯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把人们对高中生涯教育的认识和实践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其实也是三个不同的认识层次:学习摸索、实践探索和反思审视。

(一)第一认识层次:学习摸索

1.背景与基础假设

在新高考改革初期,由于政策对生涯教育的要求与生涯教育效用的最初认识,生涯教育开始在试点地区生根发芽。这是生涯教育实践在该阶段的主要背景。因为大部分一线教育工作者都没有接触过生涯教育,学习摸索成为了该阶段的主要特征。

他们通过地方引进培训、学校走出学习等方式来系统接受关于生涯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人员大部分来自于高校招生就业处、成人培训机构。由于培训人员受自身工作要求和社会需要影响,在培训中更多地渗透了生涯人—职匹配模式的相关理念。这导致了该阶段生涯教育的基础假设是:高中生的心理倾向或特质是稳定和明确的,而未来职业世界是有序和可预测的;找到个人心理倾向或特质相匹配的职业,有助于帮助他们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时期的生涯教育被窄化理解为职业生涯教育。

2.应对与内容

基于此,该阶段的生涯教育工作内容更多的是侧重于为学生提供方法和工具,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是谁、理想的生活形态是什么、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的天赋与使命是什么[2]。同时,学校应尽量多地举行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包括邀请校友家长进校园,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体验等,以让学生了解外部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涯决策。在此阶段,由于时间紧迫、师资不足等原因,相关接受培训的教师成为了学校生涯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开始尝试建立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工作体系、课程架构并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3.困难或不足

随着学习、实践和政策执行的深入,旨在为学生寻找理想生涯(或职业)的生涯教育实践暴露其诸多不足之处:青少年本身的发展动态化和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决策的明确性;高中阶段生涯教育并不完全适合提供终身生涯发展指引;而该阶段的生涯教育实践并不能满足学生对选科决策和志愿填报选择的指导需求等。

(二)第二认识层次:实践探索

1.背景与基础假设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决策和走班管理成为学生与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不同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和专业要求提出选考要求,这导致同一专业的选考要求在不同大学中都可能不同[3]。如何指导选科决策以帮助学生“选其所好、考其所长”成为该阶段生涯教育的主要背景。支持学生解决基于职业生涯發展的学业生涯问题,实践探索适合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成为该时期的主要特征。

依据职业生涯教育以寻找学生未来的理想职业,通过目标职业的相关专业和目标大学的选考要求就可以确定选考科目[4]。这是选科决策的内在逻辑。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个人的生涯发展是这个阶段生涯教育的基础假设。这个时期的生涯教育开始考虑职业生涯和学业生涯的联系和相关问题。它适合并有助于协助高中生处理高中这个特定阶段的生涯任务。

2.应对与内容

基于此,除了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学校也重视学业生涯问题——学科与专业、职业的联系,选科决策,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的指导。在选科决策指导方面,针对它的指导存在很多变量:理想职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学业成就的动态性、参考群体的学业基础、自身学科兴趣与能力、学科的性质与难度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获得目标大学理想专业的录取机会。在该阶段,学校强调学生成绩优势学科而非兴趣学科的作用;强调学校优势学科而非学生意愿倾向的作用;强调成绩排名赋分高低而非目标大学专业选考要求;强调获得多元录取资格而非学生全面发展等。大部分任课教师已经接受生涯教育的通识培训并开始参与到生涯教育学科渗透和学校管理过程中。在课堂中,学生了解到教育与职业的关系、不同科目的专业价值与职业价值、不同科目的学习方法等内容。兼职生涯导师和专任生涯教育辅导教师共同发力,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3.困难或不足

生涯教育的理想和意义是什么?随着实践和理论思考的深入,很多一线生涯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该阶段的生涯教育也有它的不足:过于强调学业生涯教育,牺牲学生的兴趣,可能给学生的未来学业发展埋下隐患;教育资源仅仅是生涯发展中的一种生涯发展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并不能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endprint

(三)第三认识层次:反思审视

1.背景与基础假设

当生涯教育开展常态化,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对生涯教育产生新的反思和探讨。高中生涯教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如何定位高中生涯教育,是该阶段实践思考的主要背景。关于生涯之学如何成为台湾著名生涯规划专家金树人眼中的应变之学,成为了该阶段主要探讨的主题。面对发展变化中的青少年和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生涯发展核心品质对于如何应对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是该阶段生涯教育探索的基础假设。

2.应对与内容

在该阶段,我们既要引导他们探索自我,也需要帮助他们发展自我。但这显然不够。因为存在看不到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难以把握当下的开放性和对决策态度的灵活性。而这部分的缺失也往往引起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生涯教育的质疑和讨论。

这些质疑和讨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主题:生涯教育在高中阶段对协助学生未来选择合适的方向起到多大的指导意义;这些过早的未来选择是否契合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生涯教育在帮助他们面对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方面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生涯教育如何在他们当下选择的明确性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之间进行有意义的平衡。这对于当下高中生涯教育的定位和实践来说确实是个问题。

一方面,与强调人—职匹配的模式不同,该阶段的生涯教育不仅强调诸如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相关个人心理倾向、表现的重要性,而且也意识到个人心理倾向、表现与生涯发展关系的重要性。这些关系包含了个人心理倾向、表现与其选择的职业相一致或不一致时该如何面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直接面对未来可能的生涯难题,懂得必要的妥协——提升自我、接纳、取舍或从其他方面获得满足。

另一方面,该阶段的生涯教育开始重视生涯核心品质或素养的培养。生涯适应力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得到重视。除此之外,质疑创新、终身学习、坚毅乐观、开放冒险、抗挫韧性、负责主动和健康自爱等相关素养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凸显。

3.困难或不足

该阶段依旧面临着实践的困难:生涯教育相关理念如何有效更新,师资培训如何落地,课程内容如何设计,教学实践如何开展等。应对这些困难需要我們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各方的共同努力。

三、结语

三种不同的生涯教育定位其实也代表着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生涯教育的认知层次。三种不同的生涯教育定位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类型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资源现状,有针对性地在生涯教育过程中进行发力。

学习摸索阶段的生涯教育更加关注决策的准确性,重视信息的获取。对于学业基础比较薄弱但在其他方面存在潜力的学生来说,该阶段的生涯教育能够为他们带来生涯希望。实践探索阶段的生涯教育更加关注学业潜力的发挥和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对于大部分普通学生而言,该阶段的生涯教育能够为他们的付出提供更多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反思审视阶段的生涯教育更加关注生涯适应力等生涯核心品质的培养。对于有较好学业基础的学生而言,该阶段的生涯教育有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在生涯教育过程中,工作越扎实,立意和定位层次越高越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虽然受制于认识层次和定位的不同,但不同阶段的生涯教育都有其意义。我们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反思。

对于生涯教育的认识需要我们的不断实践与反思。对于生涯教育认知层次和发展定位的阐述,希望能给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提供参考与思路。

参考文献

[1]郭兆年.高中生涯发展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刘靖文.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与反思:内在脉络与内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 (15) :28-31

[3]陈锋.浙江新高考学习策略与志愿填报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4]朱凌云.生涯适应力:青少年生涯教育与辅导的新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4 , 43 (9) :92-100.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第二道德中学,莆田,351256)

编辑 /卫 虹 终校 / 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定位高中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生涯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