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国交叉学科发展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探析

2018-03-07 02:03黄志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资助领域

黄志钧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

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着西方大学发展理念对社会主义办学观,多元意识形态对马列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已成为各高校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1]。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思想政治工作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以美国交叉学科的分类、改革、发展为视角,探索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相关优化举措。

1 美国交叉学科分类的改革背景

早在21世纪初,美国商务部技术管理局、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纳米科学工程与技术分委会在华盛顿组织召开了一次由各行业领军人物出席的圆桌会议,并首次提出“NBIC会聚技术”的概念。NBIC是指当时四个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协同和融合,分别为: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其简化英文的联式为Nano-Bio-Info-Cogni。专家们一致认为上述领域的各项技术都在迅猛发展,未来潜力十分巨大。任何一个领域的技术两两融合、三种会聚或者四者集成,都会产生令人类难以估量的效能。

“NBIC会聚技术”代表着科学研究与开发新的前沿领域,其发展状况对改善人类生命质量和扩展人的技能有显著提升,上述四大前沿技术的融合还将缔造全新的研究思路和经济模式,将提升全世界的创新实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为国家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因此,专家们呼吁美国政府应加快交叉学科发展步伐,同步落实会聚技术的研究开发优先领域。

2 美国政府支持交叉学科发展的主要举措

在2016财年向国会提交的年联邦研发预算请求中,NSF用于研究和相关活动的经费为61.9亿美元。自20世纪70年代初起,NSF就开始积极探索和发展支持学科交叉活动的各种资助政策和机制。NSF优先资助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集中在知识的前沿领域和具有重要国家利益的领域。其特点是少而精,且比较集中,并根据科技发展的新需求和时代变化,每年有一定的变化,比如:2015财年的优先资助领域包括: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基于网络的材料、制造与智能系统;面向21世纪科学与工程的网络基础设施框架;科学、工程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安全和可靠的网络空间。这些优先资助领域既有自然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又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另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打破以往仅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不同层次分别资助的传统模式,先后在这些不同层次之间分别设立和资助了三类大学-产业合作研究中心,包括大学-产业合作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与科学和技术中心(STC)等,这是NSF支持交叉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又一举措。

STC工作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从事以大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研究、进行创新性教育活动、鼓励知识向社会其他部门转移。在每个STC内,开展的跨学科研究不是学科间的简单叠加,而是基于重大而复杂的问题,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利用学科知识达成有效的集成,从而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从1989年开始,美国NSF分8批支持近50个STC项目。NSF对每个中心每年的资助金额在150~400万美元。这种资助方式为一些通过NSF各学部的常规渠道难以得到支持的大量新想法提供了机会。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探析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制度建设、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育人实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样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比如,基层党建引领功能薄弱、“大思政”格局和一体化育人体系还未完全形成等[2-3]。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各高校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积极构建“大思政”全员育人体系,创新实践形式,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

3.1 围绕学生,引导养成文明行为,拓展文化育人功能

生活文化环境不仅是大学校园服务环境的主体,更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工作部门应当与学生社团积极沟通,结合交叉学科优势和学生住宿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以“学风建设”“校园风采”“文艺长廊”等来确立宿舍走廊文化主题,让学生自主参与构思、设计和布置。学生公寓内部设立“爱心小屋”,弘扬“守望相助”的宿舍文化;设立具有交叉学科教育背景和跨岗位锻炼的“生活辅导员”,深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注重引导养成文明行为,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其掌握生活技能,引导良好的校园生活氛围。

3.2 关照学生,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着力培养综合素养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运用相关学院的学科和党团组织建设等优势,组织师生制作、体验传统美食,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新媒体发布传统节日渊源,组织元宵节做元宵、清明节制青团、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尝月饼、冬至包饺子等活动,既拉近师生距离,又搭建生活实践平台,鼓励从做中学,在齐动手、共参与中提升学生生活技能,激发爱国爱校情怀。加强师生互动力度,组建学生监督志愿服务队,对学校各级管理、服务等工作进行有效监管;同时与勤工助学中心开展合作,将困难帮扶与素质提升并行,有效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功能。

3.3 服务学生,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创建和谐美好校园

充分挖掘各类学科资源,与相关院系开展专业教学实践合作。比如,把大学校园的阶段性绿化养护工程与专业学科教学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自行设计校园绿化景观并参与主题实践。以上海某高校为例,先后设立艺术学院景观设计专业实践基地、药学院药用植物实践基地、植物保护实验基地,生工学院植物生理教学实践基地等。依托高校交叉学科优势,组建大学生环保社团,广泛开展高校绿色环保教学创新和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去。

4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层次性、持久性的系统育人工程。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充分依托交叉学科平台,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挖掘各学科、各领域、各岗位的育人要素,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项工作的重心与思想政治的育人总目标紧密结合,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化需求,实现各项育人工作与交叉学科发展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资助领域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音乐学副修专业,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高层论坛」评述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