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X11L2基因表达对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影响观察

2018-03-08 06:55,,,,,,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6期
关键词:危组白血病生存率

, ,,, ,,,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 郑州 45000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中80%为B细胞型ALL(B-ALL),约20%为T细胞型ALL(T-ALL)[1]。目前儿童ALL 5 a无事件生存率达80%以上[2-4]。与B-ALL相比,T-ALL常伴有纵隔肿块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病年龄较大,总体预后较差[5-6]。融合基因作为白血病MICM分型必不可少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对儿童ALL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HOX11L2是儿童T-ALL中最常见的基因表达,该基因定位在1p32染色体,是最常见的T-ALL基因缺陷。关于HOX11L2异常表达与T-ALL预后关系尚存有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HOX11L2表达的15例儿童T-ALL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关系,提出伴HOX11L2表达的儿童T-ALL患者尽早采用强化治疗方案可改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入组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诊断的儿童ALL患者268例,其中61例为儿童T-ALL患者。所有病例诊断及分型依靠MICM分型标准,即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所有患儿白血病细胞表面均表达CD2、CD3、CD5、CD7等T细胞标志,均经RT-PCR行融合基因检测。61例患者中,男39例,女22例,男女比率为1.771;发病年龄为1.5~14岁,中位年龄6岁,其中HOX11L2基因表达者15例(25%),年龄4~14岁,中位年龄为9岁。

1.2研究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细胞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治疗方案、随访预后等指标,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5例患者中4例参照2006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3次修订草案)高危组诊治指南,即强的松试验、VDLD方案诱导缓解治疗,2次CAM方案早期强化治疗,4次大剂量甲氨喋呤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后期的VDLD及CAM后期强化和维持巩固治疗。11例(2014年9月后诊断病例)参照2014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4次修订草案)高危组诊治指南,即强的松试验、VDLD方案诱导缓解治疗,2次CAM方案早期强化治疗,2轮的(HR1、HR2、HR3)巩固治疗,VDLD+CAM方案的延迟强化治疗,续贯维持治疗,治疗过程中预防性保护肝脏、心脏功能。治疗前1 d分别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和肝、肾、心功能。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完成所有治疗后评价疗效,根据疗效选择是否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总治疗时间女性2.5 a,男性3.0 a,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7月。

2 结果

2.1一般临床情况61例儿童T-ALL患者中HOX11L2基因表达者共15例(25%),均为男性;发病年龄为4~14岁,中位发病年龄为9岁; L1型10例,L2型3例,L3型2例;9例高白细胞表达;8例合并纵隔占位。

2.2疗效及预后15例患儿均完成诱导缓解治疗,CR 13例,PR 2例。CR者根据诊断时间分别参照2006及2014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疗建议(第4次修订草案)高危组按序行化疗。其中4例在2014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出版前进入巩固治疗阶段,均按照2006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高危组方案进行治疗。4例患儿至随访时均死亡,3 a无事件生存率为25%,平均生存时间为23个月。11例参照2014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高危组方案治疗,其中10例均完成所有治疗,死亡4例,3 a无事件生存率为60%,平均生存时间为36.5个月;1例处于第1年维持治疗中,目前为CR状态,EFS为14个月。2006年方案的3 a无事件生存率低于2014年(P<0.05)。

3 讨论

T-ALL是未成熟T细胞或祖细胞过度增殖所致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常伴有高白细胞计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纵隔肿块、预后差等特征[5-7]。而基因异位在T细胞白血病预后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强调。2001年Bemardm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T-ALL中新发现一种隐性染色体t(5;14)(q35;q32),这种染色体易位导致HOX11L2基因激活[8]。研究显示HOX11L2基因可能通过甲基化修饰的方式影响白血病基因的表达,而这些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而影响白血病的预后。甚至有研究认为该基因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9-10]。

随后的研究表明HOX11L2基因的异常表达和(或)t(5;14)(q35;q32)的发生率在青少年人群约为16%,在20岁以上人群中进一步下降到11%,而在儿童T-ALL中高达23%,已成为儿童T-ALL中一个最常见的特异性分子遗传学改变,也是诱导白血病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11]。然而关于HOX11L2异常表达与T-ALL预后关系尚存有争议,多项研究证实HOX11L2表达的儿童T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HOX11L2和(或)t(5;14)的表达与否和强的松试验、诱导缓解治疗后微小病残留一起作为白血病治疗的预后因素。HOX11L2表达可识别一小部分高危患者,目前他们被归类为标准风险组[12-14]。然而另一研究结果显示该基因和预后无相关性[15]。

我们的研究中发现15例HOX11L2表达者年龄为4~14岁,中位发病年龄为9岁,与文献[16]报道一致。其中4例在2014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出版前进入巩固治疗阶段,均按照2006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高危组方案进行治疗,4例患儿至随访时均死亡,3 a无事件生存率仅为25%,平均生存时间为23个月;11例患儿参照2014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高危组治疗,至随访时其中10例均完成所有治疗,死亡4例,3 a无事件生存率为60%,平均生存时间为36.5个月;1例处于第1年维持治疗中,目前为CR状态。

综上所述,2种方案治疗的HOX11L2表达者3 a的EFS均低于总体儿童T-ALL患者,其中2014年高危方案治疗的患儿由于提高了早期化疗强度,较之2006年高危方案3 a无事件生存率有明显提高,提示HOX11L2基因表达可能是ALL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且常规剂量化疗效果差,早期提高化疗强度可增加缓解率,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但由于我们的样本量不够大,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广泛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猜你喜欢
危组白血病生存率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