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意义、问题和对策

2018-03-08 03:34陈宗荣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关怀高校学生人文

陈宗荣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应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予以深刻理解和推动落实。人文关怀是一种对学生实行情感关怀与理想关怀相结合的终极关怀,“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大学校园里的人文关怀不仅仅包括了对大学生一般的生活情感需求,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将关怀的内容提高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境界和理想抱负的层面上[1]。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关怀是执行人的内容的方式方法,应维护好人的人格、尊严、价值,肯定人、重视人,重视人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生活状态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意义

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向受教育者灌输正确的观念,使他们获得精神境界和思想行为方面的不断提高,逐渐形成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如果没有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性,这样的教育就将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一定要把人看成教育的核心部分,关注人的存在及其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使其找到存在感[2]。人文关怀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金钥匙,只有将人文关怀有机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真正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信,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目标。基于此,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文关怀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契合时代发展

“舟循川则游速”。我国在长达几千年的专制统治下,国民独立人格及其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人文关怀缺乏相应的土壤。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性不断释放,社会需求不断释放,多元化的社会导致了教育的复杂和多样性。比如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多样化,传统温良中庸的书生气少了,个性张扬的意识和主张凸显,诸如此类种种复杂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在校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观念的发展和形成。加强高校学生人文关怀,正是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站在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头,充分考虑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及远景发展,将学生成长放于时代的大格局,才能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谋全局、顺大势、正航向、好行船”[3]。因此,以人为中心,每个学生都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最终目的。

(二)契合学生成长

高校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融入人文关怀,将尊重人、关怀人与理解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注重学生在高校教育的主体地位,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全面发展的好气候、好生态,而且可以抓住学生对成长知识的渴望,激发其主动吸收有益信息,引导其掌握正确认识时代与世界的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育发展方向

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更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根本方向。“传道、授业、解感”以“明德”当头,止于至善;“家事国事天下事”更以学生“修身”为基础,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对我国独特的教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

二、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当下,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忽略了人文关怀因素,导致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

(一)轻视对大学生需求的研究

张扬个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关注大学生的个性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每个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社会经历也不同,他们认知水准也不同,便形成了他们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我国的高校在教学中太注重教师的权威,高校“填鸭式”教育仍在持续,很多老师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时的判断能力、理解能力、消化能力。而有些教师只沿着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教育知识,而没有考虑大学生的需求,将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放在被忽略的角度。

关于大学是否缺乏人文关怀的话题,不少高校的不少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关注和讨论。某大学贴吧曾激烈讨论过“xx大学是否缺乏人文关怀”的话题,其中有一段话:xx大学是否真的能做到,让很多同学自发地学习并感受到快乐呢?显然答案为否。原因何在?死板的授课老师(部分)……其实,这段留言反映的不仅仅是“xx”课堂缺乏人文关怀,也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缺乏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缺失在大学具有普遍性,其根本就是没有重视大学生的需求。目前一些教授对自己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理念机械僵化和教育方式陈旧,照着书本对他们做空洞的说教,简单点评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没有深入研究高校学生对热点问题已形成认知,无法满足对学生释疑解惑的需求。

(二)漠视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研究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部分内容,单调重复,缺乏新意。高校教育的方法也显然变得简单化、机械化。很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机械化的方向缓慢发展,部分教师经常将学生现阶段的复杂的思想道德和较为狭隘的心理素质应该提升的道理,不仅进行了简单化处理,还进行了表面化的处理,显出了教育缺乏民主意识,缺失了时代的个性教育。大部分简单的、很多本来是结合社会实例显得多姿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变成了纯粹的知识传授和记忆活动,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启发引导[4]。高校学生即将进入“00后”时代,更加开放自信的一代大学生即将进入高校校园,如果还是一成不变的“老方法”,还是缺乏人文关怀的说教,教育将是勉强而低效,无法润物于无声。因此,研究并构建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运用新媒体技术、融入人文关怀,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活跃、更加温润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三)忽视了对中国特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当做了工具使用,而没有关注学生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完美的人性,信仰的追求没有发挥好塑造人的素质的作用。有时过多的强调了道德规范给人的外在作用,忽视了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体自身的内在素质的需要,尤其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关注与疏导。学生成了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只是被动的服从、听话。由此高校教育被扭曲成了救火工具,短期性的教育,缺乏长远的目光[5]。好像是教育出一些老老实实墨守成规的学生,就是成功的教育,实际上束缚了个性,约束了学生的理想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成了随波逐流没有个性的人,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创新潮流,是对教育本质的曲解和偏离。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所以,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适应新常态,针对加强人文关怀遭遇的困境,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在工作和学习中对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自觉以人文精神关怀学生的发展,努力将现代的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

(二)注重学生需求

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人文关怀,一定要从多度角度发觉学生的内心需求。首先,把脉学生需求。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灵需求和优势需求,摸准学生需求,是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人文教育的前提。其次,唤醒学生需求[6]。对大学生的需求作适当的启发,老师应该多利用实际例子,让学生自觉看到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差距,触及学生内在奋斗动力源,进而虚心接受教育。再次,就是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需求。老师要注意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合理的需要,促使其需要保持在正确方向。让学生的需要在正确的轨道上得到不断满足。

(三)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大学里每一个学生生活经历不同,而导致了思想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该遵循的教育规律。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应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思维差异,重视学生的爱好,重视学生的心理个性,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营造广泛的发展空间。因材施教较好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本质内涵,有利于真正发掘出每个学生的潜在素养,开发他们个性的优势,保证他们在形成与社会和谐生存的独立的人格[7]。

(四)推动大学课堂教学创新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的日常教学活动里,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教师要在人文教育的课堂上注意培养师生和谐相处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维互动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人格的尊重,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行为里做到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要适当渗透些人文素质方面的教学思想。比如,在课堂教学里加进一些学生渴望的生理需求知识、安全教育、社交渴望等方面的知识,鼓励自我实践等等实用性较强的教育内容。只有形成“教学相长”的学习成长氛围,在“解疑、释惑”的过程中,才能自然完成“明德”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五)与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紧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建立健全高校人文关怀制度和机制,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生动性融为一体,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正确育人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输送德才兼备之才。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繁重任务,既有来自高校内部的,又有来自大学高墙之外的,应对挑战的唯一出路是改革创新。要把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意识和道德水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育的自信。

[1]谢璇.基于人文关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究 [J].东方教育,2014(12):84.

[2]王少梅,卓德志,杜学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和谐校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4):62-63.

[3]张少云,赵明.人文关怀: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6):123-126.

[4]吴芳.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43.

[5]周辉.人文关怀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讨 [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40-41.

[6]孙芳.“现实的个人”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范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8):8-10.

[7]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5):50-52.

猜你喜欢
关怀高校学生人文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