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 筑梦育红

2018-03-11 03:43刘玉强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力行弟子规义工

○刘玉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达到美美与共的教育实效。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些家校结合的有效做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在此和众多教育同仁分享经验。

1.家长学校,推陈出新。要实现家校共育,家长学校是标配。但是,要想真正起到引领、引导、引航的作用,家长学校须创新格局,打好组合拳。在对本校学生进行系统调查后我们发现,存在不同问题的孩子背后,各有各的家长问题。

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的家长对象,分期分批连续开展了“爸爸班”“妈妈班”“隔代班”等家长课堂。小案例大道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家长课堂让爸爸们懂得陪伴,让妈妈们懂得反思,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明白:隔代教育应该远离溺爱、智慧引领。各班班主任对问题家庭进行跟踪指导,鼓励成功家长分享经验。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微信群开展“家长论坛”,针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引导家长进行热烈讨论、献智献策。家长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育儿经验,在生活中逐渐提升个人素养,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2.义工课堂,百花齐放。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家长群体就是亟待开发的教育资源。为了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将优秀校外资源吸引到校内,我校创造性地开展了“家长义工课堂”,每班每学期邀请两名家长进课堂讲课。家长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结合自身职业、兴趣爱好为学生授课,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目前,“家长义工讲堂”系列活动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课堂活动之一,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从健康知识、交通知识、保健常识,到买菜绝招、反拐妙招,再到绘画、书法、国学……这种别具特色的课堂模式,构筑起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互动的平台,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3.亲子力行,携手共赢。依托快乐经典诵读活动的校园氛围,我校以《弟子规》诵读为抓手,在家长课堂中又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开展亲子力行会。

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百名家长如约赶到学校报告厅,携手百名孩子,在袁秀杰老师的带领下诵读《弟子规》,结合具体事例解读《弟子规》,通过游戏、手语、歌曲力行《弟子规》。课后,按照每周的力行表,家长和孩子一起规范自己的言行,修正自身的错误,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力行会微信群里,孩子们每天上传的琅琅读书声,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袁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们的互相鼓励,都成为亲子成长的不竭动力。

亲子力行会经过一年的发展和运行,培养了20多位义工家长。今年暑假,亲子力行会在全县发起“137”亲子经典诵读活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吸引了300多对亲子积极参与。每天早上,家长们迎着朝阳,携儿带女地赶赴县文化广场。大家在整齐有序地跑步之后,在义工老师们带领下读诵经典、力行经典、分享每一次感动与改变。秋季开学后,力行会改为周一到周五在家读书、在群内签到,周末在广场读书。从学校走向社会,亲子力行会已成为家长课堂中的一列德育动车,载着孩子们在国学经典的浸润中,成长为有担当、懂感恩的中华好少年。

家校共育,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是重点,家教方法是关键。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不断创新家校共育模式,寻求现代教育需求的最佳组合,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力行弟子规义工
循序力行,让“德融数理”落地生根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身体力行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