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棒外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8-03-16 02:33刘亚云汤晓正李经堂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钉棒中段锁骨

刘亚云,汤晓正,李经堂,严 亮,熊 龙

(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南昌 330006)

锁骨是上肢带骨,位置表浅,位于皮下,呈“S”形,全长可以扪及。在外伤的情况下容易骨折,锁骨骨折占全身各个部位骨折的6%以上,其中锁骨中段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70%~80%[1]。锁骨骨折的保守治疗有延期愈合、畸形愈合甚至不愈合、再次骨折、神经刺激症状、压疮等并发症。随着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更新以及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大部分锁骨中段骨折都选择手术治疗[2]。临床常用内固定方法有普通钢板、重建钢板、重建锁定钢板、锁定解剖钢板及克氏针等[3],但克氏针容易松动,钢板有发生断裂、软组织激惹、二次取出内固定物、瘢痕等弊端。笔者于2010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钉棒外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49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4月至2017年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98例,其中男62例,女36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钉棒外固定术组(观察组)和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组(对照组),每组各49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颈丛或局部麻醉,患侧肩部垫高,头颈向健侧偏斜。

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钉棒外固定术:锁骨位置表浅,手摸确定骨折端后,距离骨折断端两侧约2 cm各置入1枚螺钉,另外于骨折端的两侧与前两螺钉不在同一平面再各置入1枚螺钉,共4枚且螺钉全部穿透双侧皮质。依靠患者体位、术者牵引及手术器械使骨折复位、临时固定,透视位置良好后用棒连接两端的螺钉,形成2个平面固定骨折。

对照组采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术:以骨折端为中心沿锁骨骨折端纵轴两侧做长约7~12 cm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充分暴露骨折端,将骨折端血块及细小的骨组织清理,保留较大的、可复位的骨块,牵引复位、临时固定骨折端,选择合适的解剖钢板置于锁骨上方,在骨折两端至少用3枚螺钉固定,术后切口内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无菌包扎。

1.3 术后随访及疗效评定

98例患者术后获得12~18个月(平均13.3个月)随访。

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于术后1年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对2组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问卷调查。

肩关节评价采用DASH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4]。患者主观满意度问卷调查包括:1)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2)对本次手术感觉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患肢DASH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各观察指标比较 ±s

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4例:内固定物松动翘起1例,内固定物刺激激惹症状3例,无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16%(4/49);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术后钉道感染3例,固定物松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20%(5/49),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瘢痕外观满意度(97.9%)和对手术感觉满意度(97.9%)均高于对照组(38.8%、87.7%)(P<0.05),见表3。

表3 2组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例

3 讨论

锁骨中段骨折临床上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和手术两大类。保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存在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和血管神经损伤及长时间的制动导致肩关节功能受限等缺点,而且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存在15%的骨不连[5]。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逐渐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实现骨折的复位、固定,提供早期的功能锻炼。同时,手术治疗可以使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的发生率大大降低[6]。随着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发展,保守治疗有逐渐被手术治疗所取代的趋势,尤其对存在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7]。

治疗锁骨骨折的“金标准”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钢板从最初的普通钢板发展到现在的解剖锁定加压钢板,使医生更方便微创操作。但钢板螺钉固定有切口感染、钢板对局部软组织激惹、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

本研究49例采用钉棒外固定术固定锁骨中段骨折,手术简单顺利,不需要切开皮肤,保存锁骨骨膜相对完整性,符合骨折愈合的治疗原则。术后疗效满意,基本没有瘢痕形成。本研究观察组49例锁骨中段患者术后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未发现骨质疏松、畸形愈合及固定后再骨折现象且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患肢DASH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瘢痕外观满意度和对手术感觉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笔者认为钉棒外固定术在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较传统方法,有以下的优点:1)切口小,基本不产生瘢痕;2)术中不存在骨膜剥离,骨折愈合快;3)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4)固定物可以在门诊取出,节省了患者费用。

猜你喜欢
钉棒中段锁骨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探析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浅论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的疗效分析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后联合中药治疗锁骨骨折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