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潜核心素养之林 苦探自学能力丰果

2018-03-16 21:43陈亮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陈亮

【摘要】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助推剂,而提升初中生科学(化学部分)学习力是促进以“反思与批判”、“联系与与整合”、“迁移与运用”为主要特征的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从当前初中生科学(化学部分)自主学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基于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就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的独立性 拓展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55-02

深度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应用和整合,联想与构建,识记与理解,迁移与应用,反思与评价,实践与探究,树立起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一、初中生科学(化学部分)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

1.学生学习自立性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自主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动力所在,是自主学习的根基。问卷从兴趣、动机、情感等方面调查了学生学习的自立性。问卷从兴趣、情感两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自律性。选择最喜欢化学内容的有30%;对化学内容比较感兴趣的有43%,一般感兴趣或以下的比例有33%;认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与比较密切的总共占到67.5%。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对化学的学习还是比较有动力的。

2.学生学习自律性状况分析

自律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选择信息、积极主动的建构、创造知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问卷从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两方面考查学生学习的自立性。在学习毅力方面有课前预习习惯的比例较低,有时或偶尔预习的占多数,经常预习的仅占12.9%;对于学习中听不懂的内容的处理方式,选择先思考后再去问占54.3%,在知识内化能力方面,能经常反思自己化学学习得失的情况是18.1%,很少的占21.6%;说明学生在化学学习毅力上一般,在知识的自学、归纳、总结、反思、整理、提升等方面比较欠缺。

3.学生学习创新性状况分析

在对学生学习创新性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遇到疑难问题时,能否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或参考书籍”这一问题时能积极做到的仅占23.9%,大部分是有时或很少;在回答“习题做错你是否会主动并及时订正”这一问题上能真正做到的也只占35.8%;在一个开放性问题“请你简单写一写初中化学知识的最好方法上”的回答上,大部分同学空白不写,能写上的学生几乎都认为多记、多背、多練是比较好的方法,说明学生的创新力比较薄弱。

表1 学生学习创新力状况调查结果

二、提升学习力、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策略

1.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精神、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当前教学任务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高效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性学习。

案例1.在九年级酸碱盐知识的灭火与火灾自救学习时,课前布置几个问题:

①利用家庭厨房物品自制简易的灭火器。

②你自制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③查找你身边有哪些常见灭火器,它们用途的异同点有哪些?

④遇到火灾时,规范的、正确的灭火措施和有效的自救措施具体有哪些?

生活化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助于养成自己阅读、自己查找、自己思考、自己探索的学习习惯。

2.创设情境让学生动起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前奏,通过预习,能提高听课的效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坚持长期的预习能提高阅读速度,增强独立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为提高预习效果,在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初期,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学生拟定预习提纲,预习思考题应注重问题的层次性、递进性、逻辑性。

案例2.在预习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列举的提纲如下:

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物质的组成?

②什么叫做化学方程式?

③化学方程式怎样来书写,其中一定要遵循什么原则?

④你能书写出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吗?请举例,你举的例子表示了什么意义?

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有哪些细节要遵守?

3.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

学生则完全是根据教师对自己学习结果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导致最终形成了“师主学习能力”。教师不能再单纯地为学生做主了,在培养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中,要注意到如下的教学策略:

(1)建立目标激励制,提升学生学习意愿

目标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和自己订立的“个人学习契约”:我想要达到什么,为了达到它,我应该做些什么,如果我不做到这些,我就违反了自己的协议,我就会失败。这种契约给出了两个方面的意愿和技巧,为了达到目标,我该怎么前进?为了达到目标,我应采取什么策略?

案例3.刚接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的时候,学生总是感觉很枯燥,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可以先布置一些课前活动:卡片制作大比拼,设计一个卡片,内容包括以原子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常见化合价及对应物质化学式、代表性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常见的化学反应等内容,越丰富越好。

这样的卡片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基础和需要的差异,门槛较低,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乐于、愿意参与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或提高,使每位学生树立“我能学”的信心。

(2)加强知识系统化,优化学生认知

从初中生科学(化学部分)学习能力上看,学生不仅要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原理等,而且还要将这些知识形成网络结构,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使新旧知识逐步形成紧密的锁链,形成知识网络,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去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4.20℃时,欲使100g10%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到20%,可采用哪些方法?

①从溶质角度分析。

②从溶剂角度分析。

③从加入浓溶液角度分析。

如果条件不变,将20%硝酸钾溶液稀释至10%可以采取哪些办法?

①最常用方法:加入溶剂。

②从加入稀溶液角度分析。

联系初中科学(化学部分)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引导学生掌握每单元知识系统的整体结构,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层次结构,理清各知识要素之间的纵横联系,尤其是理清隐藏在教材中概念。

<2>引导学生独立地建立与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知识要素之间主动进行比较,辨清其相同和不同之处,达到对化学知识的准确掌握。

<3>启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并使学生掌握运用其方法和策略的条件与范围。题海战不是培养方法的好形式,关键在于从解题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通过创设情境或设计结论开放的习题,让学生从学科角度而不是凭经验去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锻炼思维的发散性,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提高综合应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借助拓展性課程、迈进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新战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努力建设、积极开发和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拥有浓厚的兴趣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前提条件。

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来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利用科学拓展性课程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或科学调查报告,以化学视角充分挖掘生活实践中的论题,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观察、实验、再进行周密而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结论。

案例5.在浙教版八上科学1.6物质的分离这部分内容中什么条件下侧重于蒸发溶剂结晶法,什么条件下侧重于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学生们对这两种常见结晶方法的利用难以分辨和理解,于是我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同时冷却90℃的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钾3种饱和溶液,部分学生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冷却热氯化钠溶液时,晶种大小变化不大,而硫酸铜和硝酸钾则有大量晶体析出,并能看出生长的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实验的成功不仅诱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丰富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我们提升学生的学习创新提供了发展平台,我们可以大展身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提升初中生科学(化学部分)力的途径很多,如走进生活,开发“初中科学(化学部分)疑难问题的实验解决法”;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重视过程,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只要我们切实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力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陕西教育出版社)

[2]刘建臣.《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开发校本课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2):45—46.

[3]王宝斌.《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三大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9):10—12.

猜你喜欢
拓展性课程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