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中的化学

2018-03-16 21:45张莉吴晓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厨房生活化

张莉 吴晓红

【摘要】本文立足教学实际,将家庭中的“厨房”请进了课堂,利用“厨房”中常见用品和物质,以探究的思维方式分别设计了三个生活化创新实验,并通过教学设计,生动展现二氧化碳的部分化学性质,升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体现新课改理念。

【关键词】厨房 生活化 二氧化碳 化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64-01

《化学课程标准》提倡中学化学实验使用低成本的实验器材和药品,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廢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意识。生活化实验不仅操作安全,变“废”为“宝”,而且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仪器,感受化学知识就在身边。本文将家庭中的“厨房”请进了课堂,利用厨房中的常见物质自制实验仪器来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化学性质。利用实验与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其思维得以继续扩展,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一:为什么“清水”会变成“牛奶”?

在环节一中,首先进行“深呼吸……”引入课题,知道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气体。接着通过趣味实验:向“清水”中吹气的,提出问题:为什么“清水”会变成“牛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与石灰水反应。实验中,要求学生自行观察,归纳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师再予以补充。通过“深呼吸……”、“趣味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环节二:如何检验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呢?

通过环节一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验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呢?

在本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设计方案。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如下可能方案(如图):(1)在塑料瓶中加入小苏打,在注射器中吸入白醋,推动注射器,使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发生反应;(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石灰水的小塑料管中,观察现象。然后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实验操作要求。经过实验探究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逐步提升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环节三:杯中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在本环节中,教师演示“魔术”实验(如图):在塑料瓶中加入适量小苏打,在棒棒冰管中加入白醋。将棒棒冰管放入塑料瓶中,并拧紧带有吸管的瓶盖。然后将塑料瓶倒置,使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同时将吸管放在杯口,观察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的大。

设计意图:通过“魔术”产生好奇心,通过现象的观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生活化创新实验的优点是:矿泉水瓶瓶盖可以拧得很紧,即使瓶内压强大,瓶盖也不会崩开。

环节四:为什么紫甘蓝变红了呢?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将其通入紫甘蓝提取液中,观察到紫色溶液变成红色。接着设问:是什么物质使紫甘蓝变红呢?引导学生大胆猜想:①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甘蓝变红;②可能是水使紫甘蓝变红;③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紫甘蓝变红。本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实验设计方案,教师评价,选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设计(如图):在塑料瓶中加入适量小苏打,在注射器中吸入白醋,用棉线将四朵用紫甘蓝提取液染成的干燥纸花依次从下至上穿起来,并编号1,2,3,4号。同时,1,3号纸花用水润湿,2号纸花保持干燥,4号纸花滴有白醋,将1,2,3号纸花放在棒棒管中,4号纸花留在管外。推动注射器,使白醋与小苏打混合,观察现象。通过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设计意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此生活化实验创新设计优点:(1)实验操作简化、省时,避免了课前准备多瓶二氧化碳气体的麻烦;(2)对照实验同时进行,现象明显,强化了对照效果,同时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3)制取二氧化碳装置通过挤压注射器添加白醋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控制实验的进程。

环节五:二氧化碳的功劳真不小!

本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大胆推测其用途。教师播放二氧化碳用途的有关图片,使学生领会性质决定用途,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环节六:课题结课

设计课后思考题:如何设计实验检验可乐中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呢?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课后探究活动。

结束语:笔者反思

首先,二氧化碳气体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实验课将生活中的物质请进了课堂,不仅变“废”为“宝”,解决了学校实验器材紧缺问题,而且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了灵动的生活化课堂,使学习化学和生活融为一体,消除畏难情绪及对化学的神秘感,顺应学生爱玩、爱动脑的心理,使其玩出化学规律,使学生在“生活”和“化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化学、热爱生活,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史立强.中学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研究[J].教育科研,2014,(8):83

作者简介:

张莉,宁夏大学2016级在职研究生。

指导教师:吴晓红。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厨房生活化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抓捕”二氧化碳
厨房里打电话会引发爆炸?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厨房真热闹
厨房跑出黏黏怪
萌萌兔在哪里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