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目的谈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对策

2018-03-16 07:41肖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教学对策高中历史

肖勇

【摘要】学习历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过去的研究来理解和研究当代世界。历史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事件的感觉,并允许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并通过演绎思维得出真理。这种方法也将允许学生从原始资料中获取历史知识,为学生提供技能和知识,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些学科素养更好的了解到历史材料的核心。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对策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43-02

历史被定义为研究人类在政治、社会、经济、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发展。因此,历史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事件并不是直接接触到我们,而是通过真实的参考,我们可以从书籍、文本、通信和有形的残余去了解到历史事件,去探寻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真正的参考资料包括所有从以前的阶段交给我们的残迹。学生有不同的种类,如书籍、事件、文本、条约、官方信函、个人日记、实物材料,如城堡、寺庙、教堂、清真寺、墙上的雕刻。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即把文件、文本、书籍与事件联系在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培养学科素养

培养学科素养的教学策略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其中最重要的可以确定如下:它适合当代的教育趋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作用,尽量减少教师的作用。参考文献使学习者有机会直接从其主要来源获得历史知识,学生能够主动获取历史知识,丰富了来源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参考文献和课外历史书去了解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辉煌和落败,不仅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参考文献的信息量大和丰富性,让学生在学习的无形之中去爱上历史。学生使用真实的来源使材料更加真实和有用,因为学生允许学生使用批评、分析和演绎的科学方法。例如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时,为学生提供当时的抗日照片,当学生们自己参考原始资料时,学生会得到有关这一时期的基本信息,以及在这些时期内发生的事件的路径,这些事件的影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有助于学生预测当前事件的路径,并使学生产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情[1]。

二、课堂中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解读历史事件

(一)做好历史课本的解读工作

对历史课本的解读要避免人云亦云。学生应该享受演绎思维的技巧,寻找历史来源的困难,老师需要建立新的标准来评估不同于传统方法的学生。这些应该建立在建设性的或结构性的评价上,以检查学生的新方法的进度和效率,以及最后的评价,这表现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课外搜集资源,挖掘拓宽历史文献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资料寻找历史书上本章节与之有关的,以符合学生的标准和课时的分配时间。文本应被授权,发布为官方机构或授权参考,或作者应与事件相关并以其诚实而闻名。例如,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时代的相关文献,这一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证据的重要性和地点,以了解历史学科的性质,让学生懂得历史理解应该被看作是在历史证据基础上做出的判断行为。书面和说明性证据是允许学生参与历史调查解释过程的工具。

三、创造历史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效率高效,那么老师就必须要营造一个有趣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投入课堂教學当中,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课堂节奏一起去欣赏历史事件的波澜壮阔。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老师要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要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那么老师首先要做的就要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只是照本宣读课文,学习课堂枯燥无趣,学习效率低。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历史教学素养,要对手中的历史教材充分把握,挖出教材的精髓,在备课时能够穿插一些关于教材的课外故事和野史,丰富课堂内容,营造有趣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听讲,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历史《百家争鸣和儒术的兴起》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扮演代表性的学术派,在台上讲出自己的主流思想,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历史有深刻印象,而且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其中,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四、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一)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文本应以形式和内容来判断,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如这些文本的来源、亲缘关系到被教的事件、文本的作者、文本书写的年龄和文本的可靠性等,这些都是学生必须要了解的。在学校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提供以下要求:为历史教师举办密集的培训课程,在现代课程中进行培训根据文献的方法来讲授历史,同时提供学校图书馆的基本历史资料,以帮助采用参考方法。提供教学设施,如体式、记录片、教学手段等,以帮助教学[2]。

(二)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

在课堂上实施以历史材料为基础的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学生对历史的看法和一些相关的概念。通过历史教学,教育学生的想法似乎抑制了学生对历史和历史课的理解,这是培育历史学科素养的必要内容。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研究和历史教学被定义为负责“文化传播”的社会中介,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学科素养。相反,使用证据概念,学生解释历史的基础上,主要和次要证据的评估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解释历史事件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透露的想法看待历史和历史课程。

学生在解释和评估历史材料来源时使用的素养,区分事实与证据,识别证据的宣传,学生在循证历史教学过程中可能获得的知识,将帮助学生研究所有的书面或其他材料来源的可靠性,学科素养能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做出更完善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亚明.如何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才智,2011,(16):136-137.

[2]李松.有关高中历史讨论课有效性的思考[J].南北桥,2013,(11):104-104.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教学对策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