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情景下关于思想品德开卷答题能力提升的对策

2018-03-16 07:46黎顺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学生对思想品德开卷题存在的困惑,从“教”与“学”进行归因分析,探求提升学生答题能力之策,在尊重学生情景下强化实施效果。

【关键词】尊重情景 思想品德 开卷答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63-02

当下,广州市的思想品德学科初中会考实行的是闭卷和开卷两种考试形式。其中,开卷考的是问答题,它一般以近期发生的社会时事热点素材为载体,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筛选能力、概括能力;对设问的审题能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组织答案所反映的学科思维能力等。在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开卷题答题能力,成为提升学生成绩的一大瓶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思考和探讨,初显成效。

一、学生回答问答题的困惑及归因分析

(一)困惑表现

根据中考开卷题的特点,在平常教学、练习、测试和讲评中,教师要不断渗透和强化问答题的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的答题能力。但是,面对综合性强的开卷题,学生普遍感到害怕,得分很低。在日常教学中,学生面对问答题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时事素材生涩,难以概括关键信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读报习惯,对社会发生涉及国家方针、政策、民生等问题知之甚少,不少题目素材陌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概括和筛选材料信息,显得力不从心。2.审题意识不强,错审、漏审设问关键题眼,如设问指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限定条件(如:结合材料、运用……知识)、主题、主语(公民、国家、政府、企业),导致答非所问,严重影响答题的质量。3.知识观点不熟练,未能灵活有效整合,以致用错观点或漏答观点。

(二)“教”和“学”的归因分析

面对学生在问答题中出现的种种困惑,从教和学方面寻其原因,主要有:

1.教的归因。教师未能从“教”的本位中解放出来,回归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转换,从尊重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思维水平出发,降低思维坡度,用学生能接受的教学语言和方式,传递课堂信息,鼓励学生一步一步讨论、探寻、比较、感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科思维,以解决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开卷题。

2.学的归因。(1)缺乏学习持续的意志力。(2)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少学生对自己为何学、如何学的认识模糊,学习被动,缺乏热情,不主动梳理、归纳和反思,学习进步缓慢。(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开卷题答题能力提升对策

(一)规范学生的答题路径

1.规范审题步骤。要求每位学生审好材料、设问和答题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并把每个信息点用笔划全题目的关键词、关键句。

2.依据材料设问“追根索源”,查准考点及《会考指导书》相关复习要求。

3.在《会考指导书》“复习提要”中筛选观点。

4.整理答案(序号化),内容包括:材料与课本知识的对接;课本的观点;材料的观点。规范材料的对接格式:材料中的……体现(说明)课本的……观点。

(二)通过讲评检测学生执行路径的偏差

在问答题讲评中,笔者投影学生中代表性“答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答题路径的步骤,讨论交流“答案”失分的原因何在?是步骤中的哪一步没有做好?怎样调整答案会更完善?……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再把参考答案投影出来,比较学生修正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异同。学生会发现:用答题路径得出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相识度很高!

(三)以答题路径来提升学科素养

在路径提示下,学生做题变得细心、慎重而严谨,做题节约了时间,提升了信心。在路径指引下,学生不自觉培养了规范审题、多角度整合答案、规范答题的学科素养,且成效明显。

三、创设尊重情景,强化答题路径实施效果

(一)尊重教学规律,选对实施的时间点

在综合讲评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启发学生把看似杂乱无章的答题方法,梳理出审题、构思、组织答案的几个关键步骤,称为答题路径,让学生不断在后续的练习、测试、讲评、更正中嘗试——体验——验证——调整——巩固。学生接受起来变得水到渠成,找到希望之光,激发了学习动力。

(二)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诱导其自愿尝试

学生做开卷题时,习惯沿用固有方式,包括审题、思考和组织答案,抱求快心理,急看题,急找答案。虽测试后的讲评,教师都给学生归纳答题要领,学生也有所懊恼、感悟和反思,但难以成为自觉行为,一旦做题又故伎重演。此时,教师要有一颗平和的心,用等待效应,允许学生犯错,在多次碰壁后再提醒他们试用正确的答题方法,即答题路径。当学生怀疑自己的做法时,才会静心听从并尝试正确方法。用正确方法得出的答案,成绩上往往有较大提升。

(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其信心

初中学生知识的建构,受限于个人认知能力和认知起点,对于综合能力要求高的思想品德开卷题,学生接受、领悟、运用的过程并不通畅。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不能一刀切,人为拔高思维能力要求,要给学生适度扶梯,允许犯错,引导反思,善于找出知识和能力的差距,学会改善学习方法,不断给予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力量,让他们有信心、有耐心攻破学习的障碍,使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不断的进步。

作者简介:

黎顺芳(1970.10-),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中学政治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思想品德的有效课堂。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
选择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刍议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人教版思想品德中考总复习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