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培养,于实践中提升

2018-03-16 07:49吴顺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提升阅读

吴顺伟

【摘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握课堂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 阅读 实践 培养 发展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75-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1]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听、说、读、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课堂阅读教学,培养语文素养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各种经典作品是作者通过亲身观察和生活体验而写出的,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诵和品味,是学生积累与汲取优秀文化精髓的窗口。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课例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提升其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语言积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把握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双向性很强的艺术。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益,就必须从教与学的因素上下功夫,阅读教学亦如此,使“读”紧扣“学”,在“学”中提升“读”。[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1]教师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情境,选择不同方法進行朗读训练,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的阅读教学中,语言学习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朗读的时间与次数太少,这正是学生语感能力弱的症结所在。所以,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朗读训练,对精彩段落,精粹诗文一定要熟读成诵,潜心揣摩。要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见自得。”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仅提高说写能力,还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打好精神和做人基础。

阅读教学特别强调“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其“议论纷纷”指的就是“讨论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与学密不可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2]我们可以把阅读主动权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提问,引起悬念。为了寻求答案,学生将仔细地阅读,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地思索,大胆地交流。学困生在优生的带动下受到启迪。全体学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

二、课外阅读训练,发展语文素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营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高效高质,逐步走向成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1]。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习课程、终身学习、精神成长、创业成功都要凭借阅读。提升阅读素养的另一条途径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检验,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审美情趣。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传承、积淀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审美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功能之一。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程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个任务。在完成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我们应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教学指导得力,能够有利于促进课内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重在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对书籍发生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我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智特点,制定包括数量、书目等学期计划。我在假期中给孩子列出适合他们看的四至五本书,开学初每人都制定读书计划,家长配合教师督促指导,每天阅读二十分钟成为课外阅读作业。在阅读内容上,我推荐一些儿童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话故事等。虽然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角度、审美观各不相同,但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感情强烈、黑白分明,充满着真善美的思索与探求。课外阅读因人而异,对阅读习惯良好,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要求他们用规定的时间读完必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

我提倡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在班级“阅读,悦读”经典诵读活动中,在阅读课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成为学生读书的伙伴。我还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圈划出来,摘抄下来,在感受深的地方写写自己的体会。让学生能够以书为友,与书为伴,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存。

三、语文实践活动,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

(一)习作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1]

语文素养的培育给写作能力的发展以广阔的背景,写作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有数不尽的资源——美丽的大自然、可爱的动物……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多彩,走进生活不仅可以体验生活,还能用心感悟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受,寻找个性作文的源泉。

大自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和实践的起点,我们要去汲取大自然的精华。春天来了,我们走出家门,仔细观察,用心体验,感受花红柳绿的美好,体会莺歌燕舞的美妙,体验“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快乐。来到大自然里,学生如同一群放飞的小鸟,个个展翅飞翔,自由地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周末到了,爸爸带着孩子或登山,或垂钓……这是他们一段独特而珍贵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是任何封闭的课堂里都无法获得的!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写出一篇真情优美的作文。

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的。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如小区的变化,公园的热闹等。设计各种生活话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演讲、辩论中得以发挥,让他们的个性在唇枪舌战中得以展现。通过讨论,每一个学生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把一个抽象的生活话题变成一个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可供论述的话题,其审题能力、谋篇布局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个性尽展于作文之中。让家长带孩子到工厂和农村参观访问;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参加夏令营进行军训……这些活动能丰富孩子们的阅历,增加他们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为其搭建丰富的生活平台。让他们的个性与自然、社会、文化相互碰撞,感叹世界的美好精妙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生走进生活,捕捉习作素材。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语文生活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1]

我们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和社会,走进多彩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我们可以利用机会创造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语文生活化。阅读课的评论、制作手抄报、推荐喜爱的读物、举办朗读比赛、举行故事比赛、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读书征文……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这些实践活动让语文生活化,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语文素养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这是学生应该具有的最关键、最必需的素养。有了这些素养,就能为自身发展与自我完善,为服务社会与人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身心愉悦,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對学生而言,实践活动培养并提高了其语文核心素养,即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改变,从素养开始,语文教育应当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走出封闭的课堂,跨入广袤的天地。我们要把握课堂阅读教学,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语文教育达到一个更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张兴堂.《改变 从素养开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新探》[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提升阅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