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2018-03-16 09:39刘平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改革教学

刘平平

【摘要】针对《模具制造技术》课程的特点,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模具制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实践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关键词】模具制造技术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250-01

《模具制造技术》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有较强逻辑性、抽象性、机械性、单一、枯燥。《模具制造技术》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机械工程图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公差、模具设计、机械加工方法等几大部分[1]。在教学中必须抓住《模具制造技术》课程的特点,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并计划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必须把看似抽象的模具制造过程演绎得形象、生动、有趣,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在教学中来实施[2~3]。

1.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模具制造的兴趣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以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来展开教学,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启发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4]。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导柱导套制造环节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导柱导套制的作用,先给出各种导柱导套,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导柱导套工作条件及要求。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为学生终身教育打下基础。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效地启发学生尝试创新,使他们感受创新带来学习成果产生的快乐。

材控类的学生对《模具制造技术》中的一些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都不是太感兴趣,认为太死板、不生动,这就要求老师作好引导工作,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比如讲模具结构时,通过实际模具展示,加深学生对模具结构了解。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模具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在生产及生活中无处不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进一步发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模具制造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2.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教学在于良好的师生配合,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互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兴趣”这一复杂、深刻、本质的心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心理特质和智力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启动学习的原动力。

在模具制造技术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课程开设的目的,表明课程内容的构成, 以本课程的实用性、基础性、相关性先使学生觉得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其次,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如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设计制造题,在运用中帮助学生取得经验, 体验成功的感觉, 成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出阶段思考目标, 优化教学方式,不断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自己的人格、形象、情感以及语言手段来激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常说“教贵情深”, 教师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我要学”学有源。

(2)设置疑问增强吸引力

设置设问是吸引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模具制造技术中型芯型腔的计算部分,我们采用同样的模具制造标准。以不同的制造方式制造模具型芯和型腔,运行后设问,再用最先进的计算方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观察型芯和型腔配合方式。在了解机构的运行原理的同时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多向性。

3.通过实践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和现代模具工业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及应用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载体。大学生性格活跃、好动,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如在数控实训时,教师选择一些常见的零件,在学生预习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大胆地去装拆,首先搞清内部结构,理解工作的原理。再把学生放到生产实践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了解模具领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充分地观察、思考,认识真理,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经过实践教学,学生才会对模具制造技术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感性认识,也只有让学生手和脑接触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越浓,对知识的掌握才会加快。

4.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材控类专业《模具制造技术》的实践较多,实践中有验证性实践、自行设计实践等。在做实践性实验时学生可以根据实践指导书,按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对课堂的知识进行学习,做这些实践的目的主要是巩固书本知识,掌握实践设备,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自行设计的实践是在学生进行完验证性实践后,自己选择加工设备,自己设计加工步骤,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加工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加工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参与讨论,其他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

5.结束语

对于《模具制造技术》课程要科学地安排教学相关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根据该专业培养目标及整个课程安排,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抓住教学重点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基本掌握了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内容,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安排是合适的。但要达到此目的,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由于模具制造技术的一些知識比较古老,比如,传统的机械加工手段等。为了避免学生学习过时知识,教师就要多注意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结合实际补充新内容,这样既缩小了学生与现代知识的差距,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时代基本保持同步,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重点精讲,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解题方法等“三基”为主线,以点带面,抓住每一部分的主线把教材作为一本主要参考书,注意内容的更新与补充,使学生真正把问题弄懂对模具制造有初步的判断。

参考文献:

[1]范丽丽,李立蔚.试论《模具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工业技术. 2017(04)

[2]于鑫.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7(25)

[3]胡智清,熊建武,刘少华,丁洪波,汪哲能,陈黎明.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0)

[4]杨华林.高职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2012(06)

猜你喜欢
改革教学
改革之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