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经济区建设:焦点选择与短板补齐

2018-03-21 01:46秦诗立
浙江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杭州湾湾区短板

□秦诗立

杭州湾经济区建设(以下简称“湾区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对湾区如何建设,该做哪些工作、抓哪些工程和项目,已有行动计划方案。无疑,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也因如此,需更加科学而精准、聚焦而有力。

聚力四大焦点

建设内容要聚焦到适合政府发挥影响力的领域。要切实把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规划引导作用落到湾区建设实处。政府要有限而为,好钢用到刀刃上,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大包大揽。当然,政府对湾区一些关键性产业项目引进和布局要统筹为一盘棋,特别是对那些事关湾区经济发展新方向、新增长点的平台和项目,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要素保障。但政府着力点本身还需放到“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营造、产业准入标准健全等外围上来。对一些重大产业平台的布局与规划,需坚持宜粗不宜细,留给市场充分的选择空间和自由。

建设目标要聚焦到国际化城市群和都市经济培育做强。湾区不仅是地理形状上的,本质应是立足浙江和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城市群。多年前,浙江已明确要建杭州湾城市群,迄今尚未有效破题。特别是杭州与宁波两大中心城市之间的有机对接与一体化互补、城市群内部各城镇节点化“做特”与网络化共赢上,还亟需借助湾区谋划建设取得大突破,借力物联网、区块链和“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新技术大突破与广泛应用,借势湾区乃至全省医疗、社保、旅游等软服务提供的同城化。这方面,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有较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学习、借鉴。

同时,应充分明白,与湾区城市群主形态高度依存的是都市经济培育做强,特别是人工智能、柔性电子、量子通讯、集成电路、数字创意、生物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等新经济,及其衍生的相关业态创新(如新零售、新物流、新金融等)、载体创新(如众创空间、特色小镇、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结合数据强省、云上浙江等建设,以加快建设湾区成为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的都市经济引领区。

建设空间要聚焦到核心区。现湾区的空间范围包括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湖州、舟山6市,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远大于东京湾区的0.13万平方公里、旧金山湾区的1.8万平方公里、纽约湾区的2.15万平方公里。面积过大,超过日常通勤和核心都市有效辐射半径,湾区建设就会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墨西哥湾如此,渤海湾亦如此。当然,杭州湾经济区需包括一定的绿色生态屏障区、蓝色生态保护区、平原生态廊道区,需有一定的辐射区、带动区、延伸区,但需在此基础上尽快明确核心区,才能有效实现“有核无域”。

考虑到湾区主体城市形态是城市群、主体经济是都市经济,建议核心区以直接沿杭州湾的县级行政区为范围,重中之重是以杭州、宁波中心城区为核的都市区(圈)相向对接、一体发展空间。同时,考虑到湾区富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城镇密度还偏低、布局还不甚合理,可积极规划、建设一批新兴中心城市,如在余姚—慈溪地区,依托两市一体化,建设新兴中心城市;在嘉兴滨海新区,结合行政区划优化和杭州湾北岸城镇带建设等,建构形成杭州湾城市群、都会区。

建设抓手要聚焦到“一港两城六区”。湾区建设涉及六个设区市,行动计划方案也明确了一批重大项目作为建设抓手,总投资超1万亿元,需进一步聚焦。特别是省级层面需抓好的,其它的则需充分放权给相关市县,充分调动相关方的积极性,结合省里的统筹协调和权责明确。

就省级层面,湾区建设的主抓手需聚焦到“一港两城六区”。“一港”即宁波舟山港,在保持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良好增长态势的同时,更加注重宁波舟山港发展含金量的提升,突出优先支持宁波舟山港集团全球一流港航运营商培育与国际化做强,扶持宁波航运交易所航运指数、航运电商、港航金融等高端服务培育,加快形成与吞吐量相匹配的全国乃至全球港口战略地位与影响力,成为全球一流、全国领先的国际化现代港口经济圈。“两城”即杭州、宁波两大中心城市。“两城”将影响和决定湾区建设的层级和高度,需进一步发挥和增强在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加强省委、省政府对“两城”的统筹,引导“两城”更好服务于湾区建设。“六区”即需要省级层面积极、科学支持,事关湾区建设发展和布局优化完整的六大功能区,分别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梅山新区、余姚慈溪新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嘉兴滨海新区,分别需大力培育成为湾区国际投资贸易金融海事便利化主窗口和试验田、全球一流港口枢纽港和高端港航服务主基地、浙江先进制造集群和新中心城市培育主依托、我国临空经济培育做强和空中枢纽打造主阵地、我国ABC经济与智能制造新高地、与沪新经济新都市融荣发展新门户。

补齐三大短板

湾区建设在加强聚焦的同时,也要着力补齐三大短板,保障湾区建设可持续、高效率,保障建设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补齐生态短板。重中之重是湾区近海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修复短板。要进一步加强海陆统筹硬约束,加快把“五水共治”延伸到近海海域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制定,强化滩涂浅海资源战略性“留白”保护和集约高效生态化利用方案制定实施。同时,需加强大气治理、环境综合整治、休闲景观绿地丰富等事业持续开展。只有湾区干净蓝色、健康秀美,湾区建设才会可持续、高质量。

补齐交通短板。现湾区各类型、等级的断头路还较多,关键性的干道线位、出资安排、建设时序等选择还有较大争议,省里需加强统筹协商,加快拍板建设。特别是湾区对标的是世界级城市群与都市经济区,需优先规划建设以公交化通勤为主的城际型高速轨道网络,结合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等创新试点的争取。

补齐科研创新短板。近年来浙江在R&D(实验与发展)层面的科研创新增强了许多,但在引领性、原创性科研创新上还欠账很多,需持之以恒地加大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浙大国际联合学院等建设,结合国千、省千等人才队伍的培养壮大,结合沪嘉杭金科创大走廊的规划落地创新。同时,加强政企协作,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信用社会建设,为高等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及其在浙扎根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总之,杭州湾经济区建设要加强聚焦(包括补短板),不能作为大箩筐,有太多诉求,装太多东西。政府要有限目标,有效作为。只有这样,湾区建设才会有高起点,美好蓝图才会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杭州湾湾区短板
基于临界点的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多年变化研究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杭州湾跨海大桥信号中继站设置方案研究
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
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