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22 10:39朱琪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应用

摘 要:很多人认为科学与我们的生活遥不可及,但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为什么筷子放到水里看起来是弯的?为什么自行车放置一段时间后需要加油?为什么会有海市蜃楼这种现象?这些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生本教育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作初步的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生本教育模式;科教教学;应用

部分教师认为科学物理这门课程不是主要学科,便抱着应付了事的教学态度,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具备基本的科学探究精神以及刨根问底的思考方式,而这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教好科学、学生学好科学对开展整个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了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异常良好的教学成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实例为大家做进一步的讲解。

一、 课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笔者发现部分任课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通常让学生采取看课本的方式来进行课前预习。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第一,教师并不清楚学生是否真的进行课前预习了;第二,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上述现象,笔者采取了生本教育的模式,通过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以便让他们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以上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笔者为广大教师做详细地讲解。

第一步,笔者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化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在学习“代代相传的生命”时,笔者想到成长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于是,笔者便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他们提出情境化的问题:从出生到现在你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你认为自己是越来越成熟还是越来越幼稚?

第二步,布置课前具有实践性的预习任务。除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外,笔者给他们布置了课前预习任务。首先,从家里找出证明你成长的相片、日记、手册等资料;其次,将上述资料按照你的成长历程做好标注;第三,记录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并从中感受自身顽强的生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笔者发现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预习内容,还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生命。

二、 课堂以小组的方式讨论问题

生本教育模式使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教师讲解知识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教师不再具有惟一的传播功能,而学生也不用在封闭、单一性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教师完全将课堂上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而学生完全具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笔者以“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为具体例子做进一步讲解。

第一,笔者先将学生以6—8人为一组的形式将他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分好小组之后笔者采取民主的方式让各小组安排好组内成员的分工情况。

第二,笔者向各小组抛出具体的情境问题:为什么我们睡觉时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而宇航员却要站着睡觉呢?

第三,笔者让各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第四,笔者让各小组派选一名代表上台发言本小组的观点,然后让其他小组进行纠错。

第五,在各小组的发言过程中,笔者顺势引出力的概念,并针对他们的观点作进一步补充、说明。

通过上述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笔者发现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物理的兴趣,也为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课后建立学习评价机制

以往的评价机制都只针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话语权完全在教师手里,这样的后果就容易导致教师形成武断的看法,同时也容易滋长教师高高在上的心态。建立良好、正确的学习评价机制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必要措施。应该如何正确地建立学习的评价机制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师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来建立学习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遵循生本教育模式的理念。

第一,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最为相互了解的。通过彼此之间的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所欠缺的問题,帮助其提高学习水平,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但是,在学生相互评价时应该秉持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评价,不可以恶意、玩笑的态度进行虚假评价。

第二,师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往都是教师评价学生,而学生从来不会评价教师,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会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疏离,还会大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还能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通过多方面、全方位地建立学习评价机制,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还使彼此之间更为了解,增进了与对方的感情,进一步改变了教师垄断评价的局面。

教师课前引导学生学习是学好科学的基础条件,以小组的方式讨论问题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支柱,建立学习评价机制是学好科学的有效措施,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李平.浅谈初中科学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

作者简介:

朱琪,浙江省台州市,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澄江中学。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