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培育路径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2018-03-22 10:39赵慧霞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能力等多种方面。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要多渠道拓展培育路径,促使学生提高各方面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成篇方式,尝试探讨分析,并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审美实践活动,这些多渠道的培养路径能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培育路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展现,包括了语言的运用、思维的发展和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等多个不同的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拓展培育路径,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

一、 关注成篇方式,运用语言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了学生阅读文章、写作、口语交际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要从整体角度进行考虑,促使学生在文章阅读、问题探究和体验感受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作者如何构思文章,思考所读文章的成篇方式,此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文章的成篇方式进行创作,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文章的语言有很大的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分析作者如何创作文章。学生发现这篇文章展现出优美淡雅的特点,在文章中体现出诗情画意。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写了自己在走向荷塘的过程中所看到的一切,更写了荷塘美景。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自己的心情变化。学生还发现这篇文章運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将荷塘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不仅用“明珠、星星”等展现出了荷塘的静态美,同时也用“舞女的裙”等比喻体现出了荷叶摇曳的动态美。在学生领会文章的成篇方式后,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类似的方式进行文章创作,写一下自己所看见过的美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能读懂作者巧妙构思,而且还能活学活用,让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

学者贡如云在研究语文教学时提出,教师可以在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上做文章,并促使学生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式,这样能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用更形象化的语言进行合理表达。在参考成篇方式并进行仿写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形成语境意识,表达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 加强求同求异,深化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阶段学生已经走向成熟,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展开探究,带着求同存异的看法进行探讨和沟通。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指导学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尝试深化思维。教师鼓励学生就“林黛玉在贾府中的地位如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一方认为林黛玉在贾府中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而另一方则认为林黛玉寄人篱下,其处境堪忧。双方皆要从文章中找到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如认为林黛玉的生活境况比较好的学生找到了贾母、王熙凤等人对待林黛玉的内容,提出王熙凤对林黛玉呵护有加,曾表示“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反方的学生则认为,林黛玉的心理压力很大,处处担心自己是否不合乎礼仪,怕被别人嘲笑,这一方面是因为其内心的焦灼,而另一方面其实也是贾府的礼教对其形成了无形的压力,所以其生存状态其实并不好。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对林黛玉的情况有了更多了解,逐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

学生的思维品质象征着学生的思维个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质量。教师要促使学生想得更深刻,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在灵活思考的同时又要懂得深刻的批判性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 开展实践活动,鉴赏审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语文应用、审美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展开审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就某些文章进行审美评价,促使学生陶冶性情,提高自己的审美体会,并让自己的语用素养提升。

在学习了《雨巷》后,教师安排学生展开审美实践活动,以“说不完的丁香结”作为主题,说说除了《雨巷》以外还有哪些作品中提到了丁香这个意象,丁香这个意象有什么审美象征意义。学生积极展开活动,发现古往今来不少作品都提到了丁香结,如李商隐、牛峤等都用丁香结来代表愁思,而作家宗璞也曾经创作名为《丁香结》的散文。但是宗璞对丁香结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认为人生中总是会出现不那么美好的事物,但是人们不能纠结于此,因为这些也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结,是解不完的”,也正是因为有“结”的存在,所以人生便不再平淡无味了。学生认识到对于相同的意象,欣赏者也可能因为个人赏析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审美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好地完成了围绕“丁香结”展开的审美实践活动,其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好地提高。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审美鉴赏活动既要感性,同时也要理性,要能透过事物的外表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这种审美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和作者进行深度共鸣的基础上提高这种审美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很多不同的内容,除了本文介绍的这些内容外,还包括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等其他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拓展培育的途径,促使学生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霞.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7(11).

[2]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

作者简介:

赵慧霞,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