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研究

2018-03-22 10:39李娟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小学化对策分析幼儿教育

摘 要:幼儿园是孩子们进入小学之前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幼儿园中孩子们可以尽情享受跟同龄孩子们相处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接触到一些小学阶段之后应该了解的学校常识,但是如果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过早接触到小学化的知识,那么孩子的童年生活将被打破,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减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进程。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分析

一、 前言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天性释放的阶段,这一阶段孩子们主要的任务是释放自己的天性,在幼儿园中学会与同龄的小伙伴交流,学会和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正常的交流,这一阶段孩子们的主要任务还不是需要学会多少知识,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阶段搞错孩子们的学习重点,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都不知道怎么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和学校将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噩梦,因此我们要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充分发散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自由玩耍。

二、 做好家长安抚工作,宣传正确的入学观念

长期以来在家长心目中有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就已经开始进行比赛,在进行比赛的时候孩子的成绩是家长最关心的,因此在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会选择“分数高”或者“教学质量好”的幼儿园让孩子进行入学教育,这种观念在中国家长心目中很常见,尤其是在长期的填鸭式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认为孩子们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就养成努力学习的习惯,因此我们要注意对家长的观念进行纠正,让家长意识到幼儿园是孩子们天性释放养成习惯的一个场所,幼儿园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孩子们成绩的提高,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小学化的教育对于學生的成长没有丝毫好处。在帮助家长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应该宣传幼儿园的设备和教师的爱心,而不是对学校的师资力量进行过分宣传,尤其是现在阶段很多幼儿园都是打着能够保证孩子到“一小”或者其他优质名校的旗号进行招生,很多家长容易被这种思想左右,因此我们应该减少让幼儿园进行这种宣传措施的情况,让家长了解真实的学校的基本情况,从自己家庭条件和孩子的需求出发,帮助孩子们选择合适的幼儿园。举例来说,有一部分家长追求所谓的贵族幼儿园,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跟别的孩子有差别,这种观念无可厚非,但是也要量力而行,要以孩子和家长能够接受的程度为准,让孩子能够度过快乐的儿童时光。

三、 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工作

传统模式下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跟学校阶段的教学是不一样的,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长期存在监管的空缺,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长期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政府部门教育机关应该注意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工作。举例来说,相关部门应该注意对辖区内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工作。应该建立一套与当地人情相适应的幼儿教育的监管体系,同时对于监管体系内监管机构的权力进行适当放宽,让这些监管机构能够直接对其管辖的范围内的幼儿园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使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方式能够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这样学校的老师才能更加直观的了解每所学校的情况,并且应该针对辖区内所有的幼儿园进行定期的公示,尤其是在幼儿入园的高峰期9月份对幼儿园的基本情况进行展示,让家长能够更好的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学环境进行学习。幼儿园的抽查应该涵盖健康、社会、科学、艺术、生活等各方面,检查结束之后对检查结果进行公示,对于不合规的机构责令及时进行整改和复查,让监管能够在阳光下运行。

四、 幼儿园方注意对孩子们教学方式的转变

上述文中提到的都是在幼儿入学之前政府和家长应该如何进行幼儿园的选择,以减少幼儿教育小学化,但是要从根本上减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情况,我们应该注意改变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园能够设计出一套符合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的学习更有动力。首先,作为幼儿园应该注意在选择应聘幼儿教师的时候,应该对教师的从业资格进行认定,坚决不允许没有从业资格的教师进入到幼儿教育的行业中,并且对于持有资质但是没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学习惯,并且养成幼儿教师的爱心,让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教学事故,并且能够按照孩子们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学习的课程。在幼儿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每一个幼儿教师的教学素质,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进行启蒙教育,让教师意识到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天性需要得到释放,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相适应的任务,在幼儿阶段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是不对的。

五、 加强宣传,在社会上营造素质教育氛围

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孩子们的主动性被忽视,学生学习变得很被动乏味,因此才出现很多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注意在社会上营造素质教育的氛围,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以孩子们能够接受的学习和玩乐为主,还给孩子们一个更加愉快的童年。在社会上营造素质教育的氛围目的在于减少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家长和学校意识到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每个年龄段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社会上这种思想成为主流,才能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取代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家长之间攀比之风消亡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幼儿阶段孩子们的年龄都在7周岁以下,这一阶段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报一个兴趣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找到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再进行小学阶段的学习才能更有动力,长期的小学文化教育会让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下降。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讲非常重要,作为孩子们迈向学校的第一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从心底接受素质教育,接受学校教育,家长、学校、老师和社会四方面做好配合,防止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

参考文献:

[1]于琬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J].职业技术,2017,16(07):99-101.

[2]杨晓冬,蒙正香,陈姝娟.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综述[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01):4-6.

[3]王鲁霞.试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优化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50-151.

[4]曹馨月.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01):271-272.

作者简介:

李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第一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学化对策分析幼儿教育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