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水平追上南欧和东欧了?

2018-03-27 08:34邢海洋
中外文摘 2018年8期
关键词:南欧人均收入寿命

□ 邢海洋

2018年新年一过,统计局的GDP数据就出来了。2017年拜人民币升值所赐,近7%的增长足以把2016年还是8100美元的人均GDP托上9000美元。再辅以纳入研发的新的统计方法,中国人离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更近了一步。心急的国人甚至已经用一系列数据证明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南欧或东欧的水平。

中国每年人均消费500公斤的蔬菜,世界第一;中国人均每年肉类消费量59公斤,是世界平均数的两倍;人均寿命75岁,比美国只差2岁。所有这一切似乎都证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接近甚至超过了南欧、东欧那样的发达国家。殊不知,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人均寿命是靠后的。国家的人均寿命水平的确与人均收入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寿命很多超过了80岁,而很多贫穷的非洲国家人均寿命甚至不足50岁。可在2016年世卫组织人均寿命排行榜上,中国大陆只以73.5岁排在第73位,这在东亚是相对低的,日本人均寿命83.4岁,比我们整整多出了10岁,中国香港则以82.8岁排在全球第二。连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我们的越南,人均寿命都远长于我们。诺奖得主克鲁格曼认为人均寿命是证明医保体制好坏的关键,美国的医疗系统不先进,我们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工业品消费上,汽车购买量和空调使用量等工业品消费也被看作中国消费水平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的佐证。比如2016年,中国大陆人均汽车销量高达每万人203辆,居世界第35名,比新加坡高,更是中国台湾111辆的近2倍,美国也仅为中国的2.5倍。在万人汽车200辆销量这个“线”上,几乎一色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里唯有中国有这个消费实力。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因为地少人多对购车征重税,影响了汽车销售。而在汽车保有率这个存量指标上,中国大陆的排名远远落后于销量的排名,原因就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早过了汽车高渗透率阶段,随后因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以至于家庭收入停滞不前,不能大规模地更新车辆,而国内大半汽车销售满足的还是首次购车的刚性需求。

人均能源消费应该是判断生活水准的重要依据。2016年世界人均一次性能源消费量为1.87吨油当量,中国为2.25吨,相比十几年前还不足1吨有了飞跃,但只相当于经合组织(OECD)4.5吨的一半。OECD目前有34个成员国,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由此可见中国人的生活水准距“富人”还有一大截的距离。

理一次发在中国是20元人民币,在美国是20美元,经常有人用购买力平价来说明低收入国家居民的生活状态并没有数字显示的那样糟糕,服务业的数字人为拉低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实际上,因为中国的人均收入已经处于全球中上状态,用购买力平价再去衡量人均收入,中国又被很多排名更低的国家追上来了,那里很可能理一次发是20泰铢或20卢比,低廉的人工服务足以使那里的生活显得更优渥。

而当一个国家即将跨过中等收入门槛,观察这个国家是否有后劲追赶上发达经济体,一个关键要素就是看服务业是否跟上来,看它的国民是否普遍获得了高收入。此时钢筋水泥的GDP要退居二线了,一个个有消费能力的个人闪亮登场。此时再来审视美国每年产生的1万亿美元的律师服务费、1.4万亿美元的助学贷款以及20余倍于中国的人均医疗花费,就不会感慨人家天文数字的支出多半是浪费了。就以医疗为例,人的生理潜力是有限度的,普及了抗菌素可能令人的寿命延长一大截,可再向上,每增加一点年龄,都是巨额的健康保健投入。两三岁的差距看起来不多,医疗费用却可能翻番甚至更多了。

猜你喜欢
南欧人均收入寿命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不同浓度镉处理对南欧大戟生长及镉富集的影响*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欧阳予倩:“共说南欧比北梅”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老挝南欧江六级水电站水轮机控制系统的选型设计
2016国际导演大师班(南欧)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