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2018-03-29 05:20刘丽芳
农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茶业出口量茶园

刘丽芳

(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昆明650204)

0 引言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是多年生常绿植物,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目山茶科山茶属[1],用茶树上幼嫩的芽叶加工制作的产品茶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2]。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早在三国时期中国就有“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3-4]。

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树和生产茶叶,其中亚洲有22个国家,非洲21个国家,美洲有11个国家,大洋洲3个国家,欧洲的产茶国有俄罗斯和葡萄牙[5]。1999年,全世界茶园总面积为256.67万hm2,采摘面积为240万hm2。中国113万hm2(未包括台湾)、印度43.73万hm2,斯里兰卡19.53万hm2,印度尼西亚15.27万hm2,肯尼亚12万hm2,茶园面积名列前5位的这几个国家,总面积为203.53万hm2,占世界茶园面积的79%。2002年世界茶园种植面积为 264.6万hm2,2003年世界茶园采摘面积达到了285万hm2,2005年世界茶园种植面积为256万hm2,2009年世界茶园采摘面积达到了299.55万hm2,截止2014年底世界茶园总面积达到了437万hm2[6-7]。茶叶作为健康的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本研究对近十多年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包括茶园种植面积、茶叶年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以及国内茶类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类比,旨在为今后茶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研究提供参考。

1 世界茶业发展研究

1.1 世界茶叶产量分析

世界茶叶生产稳步增长。在全球60个产茶国家或地区中,具有一定商品茶数量,进入国际统计的仅30个国家。亚洲的茶叶总产量历来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非洲占12%左右,其他地区约占8%。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茶叶总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60%左右[8]。截止2016年,全球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和消费均保持上升趋势。世界茶叶年产量基本现状见图1。

图1 1995—2016年世界茶叶年产量

从图1可见,1995—2016年,世界茶叶产量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1999年的292.87万t到2016年的546.3万t,近20年间里,世界茶叶年产量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增长率约达86%,平均年增长率为5.06%。从2000年到2016年,世界茶叶年产量逐年增长,分别增长了1.17%、3.53%、3.46%、2.38%、4.27%、3.42%、2.17%、5.89%、0.36%、3.69%、5.94%、2.87%、5.33%、6.43、4.30%、5.15%和3.37%。

1.2 世界茶业贸易分析

世界茶叶产业贸易情况见表1。

表1 2000—2016年世界茶叶进出口、消费量

由表1可知,一是世界茶叶贸易持续增长,世界茶叶年消费量缓慢增长。2000年世界茶叶消费量为283.34万t,2001年世界茶叶消费量为295.86万t,比上一年增长4.42%,销售额约为169亿美元。2015年世界茶叶消费量增加到494.4万t,比2014年的486.4万t增加了8万t,增长了1.62%。自2000—2015年16年间,世界茶叶消费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率高达74.49%。以2000年为基准,世界茶叶消费量逐年增长率分别为4.42%、4.53%、3.44%、0.88%、4.16%、3.82%、4.81%、1.45%、3.05%、3.95%、3.30%、6.82%、4.29%、6.34%和1.64%。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世界茶叶消费增长率较2014年低,主要原因是受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影响,市场茶叶存量多,消费总量增速趋缓[9]。二是世界茶叶出口量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贸易比重较大。虽然2015年和2016年世界茶叶出口量较前几年降低,但与2000年相比,世界茶叶出口量仍出现增长趋势。2016年世界茶叶出口量为177.4万t,比2015年增加了1.7万t;2015年世界茶叶出口量为175.7万t,比上一年下降了6.8万t;2014年世界茶叶出口量为182.50万t,比上年下降4.00万t,2013年世界茶叶出口量为186.50万t,比上年增加12.40万t,增长率为7.12%,比2000年增加40.07万t,增长27.37%。以2000年为基准,从2000年—2016年世界茶叶年出口量逐年增长率分别为16.42%、-0.97%、-0.92%、-3.13%、、12.01%、0.47%、0.79%、-0.37%、4.15%、-3.66%、9.57%、1.21%、-0.51%、7.12%、-2.14%、-3.73%和0.97%。三是世界茶叶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一般在30%~50%之间。2000年为49.42%、2001年为47.27%、2002年为45.27%、2003年为42.83%、2004年为46.02%、2005年为44.70%、2006年为44.10%、2007年为41.49%、2008年为43.06%、2009年为40.01%、2010年为41.37%、2011年为40.71%、2012年为38.45%、2013年为38.70%、2014年为36.31%、2015年为33.25%、2016年为32.47%。四是世界茶叶进口量增长缓慢。目前,常年需进口茶叶的消费国家已遍及五大洲的115个国家,其中欧洲28个国家,美洲19个国家,亚洲29个国家,非洲34个国家,大洋洲5个国家。另外随着茶叶生产国家茶叶消费量的扩大,全世界有饮茶习惯的国家、地区约有160个左右。2000年世界茶叶进口量为134.88万t,2009为146.70万t,10年间仅增加8.76%。2013年世界茶叶出口171万t,比2010年增长10万t,增长率为6.21%。2014年世界茶叶出口166.30万t,上一年减少4.70万t[10-11]。

1.3 世界茶业发展趋势

综上可见,世界茶业呈五大发展趋势:

1.3.1 消费持续增长 当前世界局势呈现稳定和向多级化方向发展,现今世界人口为59.60亿,预计到下世纪中叶将达到96亿。人口的增长是茶叶消费最基本的决定因素[12]。第三世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使茶叶消费水平有明显增加。并且随着人们对茶叶保健作用的认识和宣传,以及人们对茶叶功能性成分的研究,将会有也来越多的人消费茶叶。

1.3.2 产品结构趋向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对茶叶保健功效研究的不断深入,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产品开发将会更加充分。如茶叶饮料(速溶茶、袋泡茶、茶粉等)、茶叶食品(茶糖果、茶糕点、茶酸奶、茶叶冰淇淋等)、茶酒和茶叶功能性成分(茶多酚、茶多糖、茶皂素等)的加工生产将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2016年,新式茶饮的面世,奶盖茶、鲜果茶等一大批新式茶饮抢占市场[13]。

1.3.3 品质和技术不断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应用,茶叶品质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膜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胶囊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茶叶深加工上的应用,生产出的深加工产品如浓缩汁或速溶茶等其色香味更佳,产品在食品、药品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显现出更好的发展前景[11]。

1.3.4 向生态茶业趋势发展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和健康要求的提高,安全、健康、优质的饮料是人们的最高追求。茶叶作为饮料不管是从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上都要求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如无公害茶种植生产。目前,世界茶叶产品国际标准主要有ISO茶叶标准(ISO03720)和FAO茶叶标准。ISO茶叶标准(ISO03720)包括红茶、速溶茶及茶叶包装规范等21项[6]。

1.3.5 多元化的“互联网+茶”模式兴起 随着互联网时代兴起,茶业电商流行,出现了一批纯电商茶叶品牌,传统线下茶叶品牌在积极拓展电商渠道;另外茶企也利用互联网进行采茶、制茶、泡茶等直播形式,增加消费者对茶的认知[14]。

2 中国茶业发展研究

2.1 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茶园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全世界产茶国中,中国在1966年茶树种植面积超过印度后,就一直保持着世界种茶大国的头衔[15]。到2002年、2011年中国茶园面积分别占全世界茶园面积的42.71%和55.03%。中国茶园种植面积见图2。

图2 2000—2016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

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2016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为293.3万hm2,比2000年增加184.4万 hm2,增长 169.33%;比 2015年增加了5.6万hm2,增长1.95%。以2000年全国茶园种植面积108.90万hm2为基准,17年间全国茶园面积逐年增加率分别为4.96%、-1.14%、6.81%、4.56%、7.13%、5.84%、6.92%、14.12%、5.90%、6.55%、7.23%、7.93%、8.28%、7.33%、8.57%和1.95%。茶园种植面积同比增长率最大的是2008年和2015年,分别为14.12%和8.57%。

2.2 中国茶叶产量分析

中国茶叶年生产量见图3。从图3可见,中国茶叶年产量呈持续增长走势。1999年全国茶叶年产量为67.60万t,到2014年达到了209.20万t,增长了141.60万t,增长209.47%。在这15年间,茶叶年产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增长率分别为1.04%、2.78%、6.13%、3.09%、8.72%、12.93%、9.01%、13.42%、7.80%、8.11%、8.54%、10.03%、10.29%、5.59%、和10.69%。

图3 2000—2016年中国茶叶年产量

2.3 中国茶叶出口分析

中国茶叶出口量见表2。从表2可见,中国茶叶出口量相对稳定,茶叶出口额持续增长。1999年出口量达到19.96万t,占中国茶叶总产量的29.53%;2003年达到25.99万t,出口额3.94亿美元,2004年出口量达到28.02万t,出口金额5.02亿美元。2006年出口量达到28.67万t,出口创汇5.47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0.03%和13.02%,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2013年中国茶叶出口量达到32.58万t,出口额12.47亿美元,2014年茶叶出口量达到30.10万t,出口创汇12.70亿美元,2014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比1999年分别增加10.14万t和9.30亿美元,分别增长50.80%和273.53%。2016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32.87万t和14.85亿美元。

2.4 中国茶类结构变化情况

中国是产茶大国,也是茶叶种类最多的国家[16]。目前传统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白茶和花茶等[17]。中国茶类结构变化见表3~4。

表2 1999—2016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

从表3可见,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产量逐年递增。2003年到2016年中国绿茶产量分别为 57 万 t、61.40 万 t、69.10 万 t、76.40 万 t、87.40万t、92.70万t、100.60万t、104.60万t、113.80万t、124.78万t、125.10万t、133.26万t、140万t和150.91万t,增长率分别为7.72%、12.54%、10.56%、14.40%、6.06%、8.52%、3.98%、8.80%、9.65%、0.26%、6.52%、5.06%和7.79%。

表3 2003—2016年中国主要茶类产量情况

从表4可见,中国六大茶类产品结构相互调整,绿茶依然保持市场主导地位,其次是黑茶(包括普洱茶)、乌龙茶和红茶。白茶和黄茶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但有增长的趋势。2013年绿茶产量在六大茶类中居首位,其次是乌龙茶、黑茶(包括普洱茶)、红茶、白茶和黄茶。2014年和2015年相同,绿茶产量在六大茶类中同样高居首位,其次是黑茶(包括普洱茶)、乌龙茶、红茶、白茶和黄茶。2016年依次是绿茶、黑茶(包括普洱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黄茶,较上两年相比,红茶比乌龙茶产量高,跃居第三。

表4 近年来六大茶类产量占比%

3 结论

从茶被人类发现利用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茶叶因其具有生津止渴、消食解腻等功效,从而得到世人的重视而发展种植,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大,饮用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逐步发展成日常的饮料[18]。目前,中国已有20多个省市产茶,从海拔几十米的平原到海拔2600 m的高山,有上千个县市产茶,茶叶已成为中国主要特产和出口物资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9]。从中国发现和利用茶树到目前,经过近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茶树及茶文化已传播到世界各地6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叶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水的饮料,自17世纪茶叶由中国传入欧洲以后,茶叶国际贸易开始繁荣发展,世界茶业生产和消费持续增长,随着茶叶保健作用的研究和功能性成分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把茶叶作为健康的饮品来消费,这也是世界茶园面积扩大的原因所在,世界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20-21]。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全球还是就国内情况来看,一是茶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增长趋势,茶业产业规模继续扩张;二是随着人们对茶叶功能性成分的研究,对茶叶保健功能的认知度加强,茶叶年消费量增加;三是国内茶产业发展情况受市场需求趋势变化,茶叶产品结构继续调整,绿茶依然保持市场主导地位,红茶、黑茶仍是消费的热点,乌龙茶、白茶、黄茶平稳发展;四是黄茶近两年产量增加的趋势较大。

[1]蔡新.茶树种植与茶叶加工[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12.

[2]詹成业,汪松能.茶叶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4.

[3]詹英佩.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7:3.

[4]王小萍,王云,唐晓波,等.茶树抗旱机理和抗旱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3):12-17.

[5]徐永成.世界茶叶遍及全球生产兴旺[J].茶报,2004(4):30.

[6]白堃元.茶叶加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

[7]世界茶区的分布及其产量介绍[N].和茶网,2015.

[8]夏涛.制茶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3:1-2.

[9]2014年世界茶叶生产总量增长贸易下降[N].中国普洱茶网,2015.

[10]Kaison Chang,尤韶华.世界茶叶产销现状及中期展望[J].中国茶叶,2006.28(1):4-6.

[11]李晓霞.云南茶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5.

[12]王海斌,洪斌毅,陈荣山,等.世界茶叶产销状况及我国茶叶现状[J].福建茶叶,2014,36(4):5-6.

[13]从2016年茶界十大热点看行业发展趋势[N].茶文化网,2017.

[14]袁婧.“互联网+”下茶叶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蚕桑茶叶通讯,2016(3):12-14.

[15]张士康.把握黄金战略机遇育壮茶业“产业树”[J].中国茶叶加工,2013(1):1.

[16]魏舒娜.基于消费体验的创意茶叶包装探讨[J].福建茶叶,2017(9):126.

[17]施兆鹏.茶叶加工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0.

[18]郑文佳,刘声传,潘科,等.贵州茶叶科技发展报告(2010—2015年)(一)[J].贵州茶叶,2015(4):1-3.

[19]刘修明.茶与茶文化基础知识[M].上海: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0.

[20]江用文.我国茶业面临的环境与发展趋势[J].中国茶叶,2004,26(1):8-10.

[21]李闽榕,杨江帆.茶业蓝皮书:中国茶产业报告蓝皮书(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46-357.

猜你喜欢
茶业出口量茶园
3月份我国化肥出口量同比减少40%
茶园飘香
2020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出口概况
2020年我国己二酸的出口概况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周宁生态茶园
2019年我国己二酸的出口概况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