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化德育探析

2018-03-29 15:04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学文化校园文化德育

张 迪

文化德育是传统德育概念和模式的突破,以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通过挖掘文化和德育本质的联系以及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在小学阶段实施文化德育。文化德育是德育发展的必然指归,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教育力量,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也是文化的发展史,加强小学文化德育的研究,以中国独特的文化促进小学生的文化自觉和道德自觉。

一、小学文化德育概述

(一)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通过物质和精神生产实践所创作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创造活动及成果。文化与人有着天然的联系,人在不断创造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自我,文化是通过劳动改造人自身的同时悄然开始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把人与文化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他指出:人只有在创造文化活动中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二)小学文化德育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下德育的出发点不再是强制性的思想灌输和行为规范,不再是为德育而德育的实践模式,而是在体现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同时,体现文化育人的功能,以人为本。从伦理学的角度思考德育的发展趋势,从道德教育自由的角度,给学生一种精神自由的状态,依据自己的理性指导思想和行为。

小学文化德育强调德育的文化价值属性,强调遵循文化的价值规律,注重文化价值观对德育的引导与提升,以及德育对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创新,充分体现德育功能的文化力量。这是对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造的过程。社会文化建构主义学者注重学习与环境的内在关联,创造外部因素和条件,强调塑造文化环境是文化德育的核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营造丰富的文化环境,加强文化载体的建设,挖掘德育的文化资源,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主体,这也是文化德育的主要任务。

(三)小学文化德育的资源

德育离不开文化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内容都可以作为德育的资源,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挖掘,运用到小学文化德育中。如代表优秀传统文化崇尚仁德的核心价值取向,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孔子的“人道主义”精神,色彩缤纷的古代艺术、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学、民俗等。物质形态红色文化包括红色旧址、器物、建筑等,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包括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为代表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体系。先进文化中培育“四有”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等,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代表着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自信,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加强小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小学文化德育的浸润功能。

二、小学文化德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需要从多元的价值观中辨别出正确的价值观,并独立作出正确选择的价值判断能力。文化是人生存的根基,是伦理道德的载体和支撑,是德育的内在依托。文化德育更能承载德育的重任,没有文化作为基础和载体,任何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都是虚伪的、空浮的。

(一)对文化德育内涵认识不足

教育者忽视德育与文化天然的内在联系,即“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是人对自然与社会,当然也包括人自身的认识和改造的结晶”。人文教化是文化德育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干扰、教育资源不够均衡,小学文化德育的内容也被单纯的知识体系所代替,文化课考试分数的高低被当成了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虽然一些发达地区也逐渐加强了对小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文化德育的内容单一,并不能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二  )文化德育方法单一

目前很多小学德育仍然沿袭传统的德育模式和方法,以课堂授课、道德知识传授、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记忆为主,侧重于学生的道德认知。而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在德育体系中属于薄弱环节,这种重道德符号灌输、轻道德实践和文化德育的现象,导致小学生在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出现偏差。

(三)文化德育的途径不足

首先,忽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没有形成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文化场。其次,小学德育片面地强调校风、学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将校园文化德育等同于学生的业余文化活动,置文化德育于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从属地位,不注重内在文化建设。最后,文化活动课程单一,文化德育仍然以课堂授课为主,文化实践环节不够系统、全面,很多小学因学生安全、经费等问题,实践活动能省就省,能减就减。

(四)小学教师知识体系失衡

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明确的目标,相对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育层面上来看,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即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一个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个关心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教师陷入了学科知识传授的泥沼之中,从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三、小学文化德育的途径

(一)健全校园文化体系

建立完善的制度文化。文化德育重视文化引领作用,要建立注重价值引领和精神追求的学校制度,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校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文化德育意识。学校制度是学校意志和教师意志的统一,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一切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在完善制度文化的基础上,营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统一的文化氛围。物质文化多体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上,如图书馆建设、文化教材的开发,宣传栏、板报等,精神文化的建设就要利用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日常教育的文化资源,如利用当地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带来的情感体验。全方位的校园文化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德育的格局和效果,对小学生个体的道德发展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发校本课程

在国家课程大纲所要求的框架内,开发文化德育校本教材,其动态生成性、持续发展性、实践体验性和自主构建性,为文化德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设计,对本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例如,有的学校所在地有丰厚的红色文化,体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文化内涵,可以考虑《红色精神》《红色英雄》等为主题进行构思,整理编撰《志士情怀录》《**文化选读》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校本课程要注重教材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在“价值导向、实践体验、感悟构建”方面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体现小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做到道德自化、行为自律、矛盾自解,体现文化德育的本质,以文化人,使小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促进他们在多元文化价值环境里的价值选择。

(三)增强文化德育的实践性

在小学文化德育实践中,文化活动是核心。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既可以作为文化德育活动的资源,又可以对德育起到价值观引领作用。首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选取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素材组织活动,举办各种艺术节、活动周、教育月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观摩教育片等,其次,以校外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和知识的拓展,参观本地承载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建筑物,参加敬老院献爱心活动,以培养“四有”公民的理念为引导,组织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体现德育的实践理念。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包括网络文化媒介教育平台在内的各种有益的文化建设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组织线上竞答和竞赛活动,增强文化德育的实践性。

(四)丰富教师队伍的文化知识体系

首先,加强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人文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教育中自然渗透一些人文知识,要求学生学习专业主干课程及相应的教法课,开设文化选修课,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次,加强小学教师人文素质培养的连续性,开展教师职业培训,包括文化素养培训,使小学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不仅传承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实现对小学生的思想引领。

文化德育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性,从以文化人、文化浸润的视角将人与文化、文化与德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关注对小学德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又强调在实践层面文化化人的功能。这是文化德育所追求的终极理念,不为德育而德育,从人的本质出发,用文化的人文主义去影响人、塑造人。

猜你喜欢
小学文化校园文化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手拿锄锹当作笔
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单身生活 [外二首]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