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总书记脱贫致富思想的闽东实践及现实意义

2018-03-30 23:40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闽东宁德实事求是

陆 芳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1]策源于30年前闽东大地的脱贫思想与脱贫实践正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摆脱贫困》则是这一光辉典范的成果结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今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重温《摆脱贫困》,感受和领悟总书记脱贫致富思想的闽东实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实事求是:问题导向、深入调研、因地制宜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

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关键在于“求是”。为此,要有强烈的“问题导向”意识,“问题导向”是搞清“实事”的前提,“深入调研”是掌握“实事”的关键。决策之前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摸清实情,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探求其内在的规律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想(一九八八年九月)》是《摆脱贫困》的开篇之作,也是30年前习近平同志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的经典之作。1988年6月习近平赴任宁德地委书记,上任伊始,便扎进基层搞调研,带着“弱鸟可否先飞,至贫能否先富”这一强烈的问题意识,他带领地委一帮人马,走遍闽东九个县及毗邻的浙南温州、苍南、乐清等地,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在充分掌握地区、县、乡、村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直接或间接经验,通过省内对比、省外对比、毗邻地区对比等横向纵向对比,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针对闽东实际,探求闽东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内在规律,提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3]

针对闽东实际,习近平同志提出:闽东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关键在于农业、工业这两个轮子怎么转。针对农业,他认为闽东主要靠农业吃饭,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要充分发挥宁德的山海优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3]要念好“山海经”、发展大农业,发挥好乡镇企业和林、茶、果以及水产品生产这三个方面的优势,使广大农民通过发展现代大农业脱贫致富。[3]针对工业,他提出闽东发展的动力在于工业。要立足于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抓住时机上项目,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面对一些干部群众急于开发三都澳港口、修建福温铁路和建设中心城市,希望通过上大项目,迅速改变宁德落后面貌、早日脱贫致富的心态,习近平同志在客观分析闽东实际的基础上,针对当时闽东的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区情、区力根本不具备跨越式发展、大规模开发条件,认为不能一味地谋求超常规发展,而应当把解决吃饭穿衣住房为内容的“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发展打基础、创条件、蓄能量,提出不能寄希望一下子抱一个“金娃娃”,正确的路子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扎扎实实抓好农业和其他基础建设,实现逐步发展。[3]

针对闽东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人口的40%,占全省畲族人口的70%,畲族多居住在山高偏远的地方,生活比较贫困的实际,提出要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制定扶持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3]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制定脱贫致富方针,提出在外来“输血”的同时,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要根据本地的特点,大力发展生产力,开发资源和开拓市场并举,走出一条具有畲族山区特色的市场、技术、资源相结合的开发路子。[3]针对闽东贫困面积比较大的实际,提出闽东的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3]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扶贫资金要相对集中一部分用于扶持乡村集体经济实体,增强脱贫后劲。[3]根据闽东的实际情况,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3]

坚持实事求是,提倡行动至上。看准了就要干,既看准了又干对了的事情,就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3]纵观30年来,闽东人民摆脱贫困的实践探索,可以看出,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研、因地制宜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

二、解放思想:摆脱“意识”和“思路”贫困是脱贫致富的先决条件

坚持实事求是,方法在于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先决条件是要树立“先飞”意识,摆脱“意识”贫困。面对闽东的贫困,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3]我们的党员、干部、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讲一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3]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摆正位置,把事事求诸于人转为事事先求诸于己,把解决原材料、资金短缺的关键,放到我们自己身上来。[3]要向沿海开放省份广东学习,广东人从上到下,都有一种“先飞”意识,“先飞”欲望极其强烈,终究飞起来了。

贫困地区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摆脱“思路”贫困。针对贫困地区存在的“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的思想意识,他强调: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3]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松柏何须羡桃李”,我们不是事事不如人,提倡振奋精神,淡化“贫困县意识”。[3]要辩证地看待贫穷,在看到问题和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发展的优势和解决困难与问题的有利条件。[3]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在讲压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讲动力。”要“知我闽东”“爱我闽东”“建我闽东”。[3]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提出要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立足闽东实际,继承老区革命传统,发扬老区革命精神,建设具有闽东特色的精神文明,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贯穿于脱贫致富的整个过程,推动闽东脱贫致富。[3]

“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3]“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3]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跋中所言,也是30年前他在闽东大力推行思想解放、改革开放、摆脱贫困的思考总结,今天同样是我们深刻理解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激发社会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把钥匙。最根本的贫困不在于物质层面,而在于思想、精神层面,思想的贫困是最令人担心的贫困。

三、党群连心: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依靠群众是脱贫致富的核心保障

坚持实事求是,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辅相成、完全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2]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同样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早在闽东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3]

第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脱贫第一线党组织的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3]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农村脱贫致富最重要的保证。实践证明,农村改革越深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越要强化;脱贫越深入,农村第一线党组织的力量越要增强。[3]“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3]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首先要选好党支部书记、抓好党支部成员的选拔和考评,要切实发挥好党支部成员的表率作用;其次要提高党员的素质,使其具备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历史任务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带头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本事,真正发挥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要从实际出发,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主动发现问题,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通过为农民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来使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3]

第二,要苦练干部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把心贴近人民。贫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了要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贫困地区干部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苦练基本功,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3]“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汇聚力量攻坚克难。为此,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3]要辩证地理解“办实事”,不能把办实事与给钱给物等同起来,既要坚持大局观念按政策办事,又要讲求办实事的科学性和办实事的能力水平,抓住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办好办实。

第三,坚持党性原则,廉洁奉公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坚强保障。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3]“得民心者得天下。”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3]联系闽东地区的实际,穷地区,穷家底,脱贫致富的任务非常艰巨,这就更需要我们讲廉政,以此团结和带领群众。[3]“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3]共产党人要自觉过好“自我关”和“人情关”,要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杜绝腐败。要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3]并组织开展地县领导下基层现场办公、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等三项活动,[3]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始终是我党的生命线,[3]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坚强保障。

四、结语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福建宁德是其脱贫致富思想的重要策源地和实践地,《摆脱贫困》紧紧围绕宁德地区经济发展这一主旨,聚焦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30年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宁德翻开了扶贫开发、摆脱贫困事业的新篇章,形成了贫困地区如何“弱鸟先飞”的“宁德模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抒写出摆脱贫困的深度答卷。截至2018年4月,宁德市累积脱贫77万多人、造福搬迁近40万人。宁德贫困发生率降至0.028%,同期,全国的贫困发生率是3.1%。福建宁德的脱贫历程,是闽东历史,也是中国故事。闽东的30年历程,证明的是思想、传递的是力量、增添的是信心、提供的是历史眼光。今天,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猜你喜欢
闽东宁德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闽东茶诗中的概念隐喻与转喻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实事求是”定乾坤
宁德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
The wav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multi-layer vertical perforated thin plates *
宁德时代价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