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绵三路”返乡创业走廊建设的调研

2018-03-31 08:45王宗明胡益洪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8期
关键词:三台县农业建设

王宗明 胡益洪 吴 娜

绵阳市三台县是四川丘陵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县、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为充分实现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重心由“向外输出”向“回引创业”转变,县委县政府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

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重心由“向外输出”向“回引创业”转变,三台县按照全县分区域重点打造的工作思路,就依托“绵三路”(绵阳市连结三台县的主要交通干线)返乡创业重要区位优势,如何建设返乡创业走廊,建成全县创业发展示范性窗口,激发县域农村资源要素、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做了调研思考。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范围包括“绵三路”沿线潼川镇、灵兴镇、刘营镇、芦溪镇、立新镇,共41个村,67893人,耕地面积57633.21亩。

潼川镇。位于城乡结合部,承接本地产业转移,主要发展工业和商贸业,现在区域内有三台县民营经济创业园,已经入住9家工业和商贸企业。

灵兴镇。地域开阔、交通便利,内以麦冬、藤椒种植,生猪养殖为主的农业生产和商贸、近郊观光旅游发展优势明显。

刘营镇。三产融合局面初步呈现,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对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建成省级三台县(刘营)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和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园内企业35家,其中大学生创业14家,返乡农民工创业21家。

芦溪-立新统筹城乡示范区。2015年,芦溪镇和立新镇被纳入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区,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36平方公里,涉及芦溪镇五柏村、玉星村、石河村,立新镇高棚村、新景村,共计2镇5村。

二、发展优势

“绵三路”是三台县连结绵阳市的主要交通干线,沿线道路交通便利,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传统农工商产业集聚效益明显,民间资本快速积累增长,工业企业产业链基础配套齐全,具有原材料供应、货物空间转移和信息传递方面的便捷优势,且道路沿线老百姓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接受程度高,群众发展意愿强烈。

三、存在问题

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村青壮劳动力缺失,留在农村的多为妇女和老人,还有部分因身体原因无法外出而留守家中;劳动技能低,与发达地区相比,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良种化等技术还存在很大差距;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低,土壤生态平衡受到破坏,节水灌溉农业发展程度低。

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水利工程、农业设施设备年久失修,设施老化。近年来,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分基础设施条件,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

农村信息化程度较低。目前,乡村两级大多没有信息网络,消息闭塞。生产缺乏信息指导,缺乏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直接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的销售。同时,留守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妇女、老人,举办的农民技术培训参与度不高。

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一是土地分散,规模化种植和集约生产水平不高;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入会农户少,涉及面窄,且地方差异明显。

农业企业发展滞后。一是农产品缺少精加工;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分散,中小微企业居多,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力弱。

返乡创业环境较差。一是政策性因素,部分企业发展受现有土地政策制约或是因为资金短缺问题,不能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二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

现有近郊旅游特色不突出、季节性强。一是除“芦溪-立新统筹城乡示范区”旅游发展项目属集中统筹性质,“绵三路”上以景点游览、农业观光、农家乐赏玩为主的近郊旅游呈现破碎化态势,不具有品牌效应。二是“绵三路”主要旅游项目呈现明显季节性特征。

四、意见建议

(一)区域范围

结合“绵三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及创业发展情况,建议在“绵三路”沿线以三台县马家桥为起点,至原绵阳丰谷收费站处规划建设近40公里的“绵三路返乡创业走廊”, 该走廊辖潼川镇、灵兴镇、刘营镇、芦溪镇、立新镇5个镇,35个村。

(二)建设目标

围绕县委制定的发展战略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目标,抓住三台县被列为全国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的机会,以建设“一廊四区域”为总目标,逐步将“绵三路”返乡创业走廊建设成为县域乡村振兴先行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一廊”即绵三路返乡创业走廊,“四区域”即潼川农工商集聚区,灵兴近郊游目的地,刘营创新驱动发展新区,芦溪-立新农文林旅深度融合区。

(三)区域规划

潼川农工商集聚区。充分利用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将潼川镇打造成为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基地,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格局。一是建设潼川民营经济创业园。建成民营经济孵化园、城区轻工业、商贸承载地,重点吸引三台籍企业家返乡创业,引导投资回归。二是规划建设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高档农家乐。

灵兴近郊游目的地。依托麦冬种植示范基地、兴锋路藤椒产业带,打造灵兴麦冬藤椒标准化种植区,采用有机种植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整合土地,实现集中连片种植,发展套种农业。充分运用“旅游+传统文化”“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特色活动”的创新动力,引导旅游与文化、品牌活动、休闲农业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刘营创新驱动发展新区。大力发展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全面建设三台县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依托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平台,在现有园区35家创业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培训辅导,营造制度环境,深入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实现园区企业入驻数量每年不低于5家。在装配制造业发展上,围绕重点领域,做大龙头企业。以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产品为重点,在延伸和完善现有产业链条基础上,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芦溪-立新农文林旅深度融合区。以三台县地域农业为核心主题,牢牢抓住“三台农业”的品牌优势,打造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农文林旅融合发展的联动产业经济体。一是加快大地飞歌田园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生态旅游休闲亮点,实现三产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联动、业态复合,构建起田园体验综合体。二是加快立新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以专合组织和产业大户为引领,实现蔬菜品种多样化。

(四)政策支持

一是加快土地整理与流转。依据现有土地政策,进行土地连片整理。二是拓宽创业企业融资渠道。开设返乡创业贷款,建立1000万“绵三路”返乡创业互助资金社改革项目资金支持方式。三是强化返乡创业要素保证。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可享受与当地劳动者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加快各类基础设置建设;帮助返乡人员协调解决项目用地、选址、审批等实际问题。四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进节水农业建设,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五是统筹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猜你喜欢
三台县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三台县城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
我国发展中的县级城市城区停车治理问题研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三台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