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性格成长
——以舞剧《昭君出塞》为例

2018-04-01 13:36苏昕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和亲王昭君昭君

苏昕(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一.舞剧《昭君出塞》的基本介绍

舞剧《昭君出塞》是以著名中国历史人物王昭君为创作原型,进行的艺术创作。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前31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当时的汉朝提出来“和亲”的要求,汉元帝选宫女和亲,王昭君则在此时选择出塞和亲,帮助边境地区结束了长期断断续续的战乱,为人民的和平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从古至今为人们传颂的不朽形象。

这部舞剧分为序《烽烟》、一幕《和亲》、二幕《出塞》、三幕《贺婚》、四幕《宁边》和尾声《共荣》6 个部分,刻画了昭君的大爱情怀和家国情结。在面临无奈与苦楚、家国与个人时,她的大义与勇气赢来了人民的和平生活。

舞剧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通过演员们细腻的处理与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展现了王昭君“落雁”的美貌,更刻画了王昭君出塞的性格成长,表现了其在汉匈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及深远的影响,塑造了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弘扬了王昭君身上的民族大义以及以她为代表的“和”文化。

二.舞剧中王昭君的性格成长分析

舞剧中的主人公人物形象是是舞剧主题表达的重要媒介,因为舞剧具有强烈的故事性,所以人物的性格必有其成长过程,这种人物性格的成长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舞剧《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在编导仔细编排下,主人公昭君的性格成长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主人公“王昭君”内心“和为贵”的成长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昭君出塞的故事宁息了边境战争、带来了文明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民族共荣,因此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文学描述,王昭君被赋予的最伟大最鲜明的情感就是“和”,这也是舞剧《昭君出塞》中的主题思想。

在舞剧的序《烽烟》中,主要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匈奴边境为背景,陈尸遍野、民不聊生,气氛沉重。灯光一转,一个女人的投影落在舞台上。虽然昭君人物并没有直接出现在荒乱的场景中来表现对人民的怜悯,但此部分是很好的将人物命运与历史背景结合起来,为舞剧后续部分“和”的主题做了铺垫,表现出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从而使昭君为“和”所做的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比。

在舞剧的一幕《和亲》中,有一段简单的女子群舞,主要是表现宫女生活千篇一律的场景,就在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场景下,王昭君毅然决然选择“和亲”,由此便逐渐展开了王昭君“和”的情感主线。接下来则进入了匈奴前来和亲的情节,匈奴人前来未央殿上,气势凶猛豪迈,配上雄壮有力的音乐,与形单影只的王昭君形成鲜明的对比。此部分看似是简单的叙述王昭君从决定和亲到与匈奴首领见面的故事,实则是将昭君为“和”做的贡献放于她的生活中来表现,用比兴的手法描绘出昭君此举的不易,这使得人物情感更加饱满和真实。

舞剧的第二幕《出塞》,是以其它人物的矛盾冲突来展现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对和平的期望。

舞剧的第三幕《贺婚》,呼韩邪单于与昭君同时走向王座,昭君穿着匈奴胡服的女装,单于穿着汉人的男装,两地的和平之势就此在一个本是平凡之女的昭君身上展开。

舞剧的第四幕《宁边》则直接将王昭君的情感主题进行升华,直接利用人物行为和故事情节来表现人物王昭君为人民和平作出的巨大贡献。边境地区瘟疫蔓延,无药可救,一段“萨满舞”的祈福表现出人民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昭君看见后,与陪伴自己而来的姐妹一起熬制中药来解救这些患病的百姓。

舞剧前半部分为昭君“和亲”的大爱情感做铺垫,后半部分将感情升华,脉络清晰又发人深思。王昭君为两地和平所做的贡献众所周知,但舞剧将大情怀落于人物的具体生活和行为,让“和”的情怀从点滴小事变成一代伟业,笔者认为这是该舞剧最成功的地方。

2.主人公“王昭君”追求自我价值

编导孔德辛说:“昭君是一个和平的使者,但是在我这边的理解,“和”只是一个点,要做这个人物的话,我一定是落下来,从她的心路历程一点一点升华。”接下来则是对舞剧中昭君人物自我心路历程的分析。

在舞剧的一幕《和亲》中,稍有动静后宫的女子们就争相观望,希望有消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当传令官拿着匈奴王的顶冠通知是和亲的消息时,其他女子都望而却步放弃改变自己的命运,宁愿依然这样默默无闻地活在后宫之中,只有昭君主动前去自愿接下和亲信物。昭君只身一人捧着信物走向舞台后方,留下孤独的背影,虽然她与众不同,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她对未知的恐惧。当呼韩邪单于与昭君初见时,昭君羞涩内敛,与威猛的呼韩邪单于产生对比,单纯青涩的王昭君呼之欲出。与此同时,昭君命运的由此发生了变化,自我价值也由此逐渐升华。

在舞剧的第二幕《出塞》中,昭君去摘草原上的花,呼韩邪单于看出她的心思慢慢将花放在昭君头上,使得王昭君出塞忐忑的心情渐渐放松了下来,一个小女生的成长渐渐展开。在昭君将要离开之时,呼韩邪单于又为昭君留下来一捧故乡的沙土。后面也有昭君的独舞来表现其思乡的无助之情。一个女生此刻不仅成长为女人,也踏出了成为伟人重要的一步。

在舞剧的第四幕,呼韩邪单于去世,置身塞外的女子感到自己唯一的依靠没有了,自己的整个世界也崩塌了,昭君对单于无限思念,弱女子再无依靠,必须从胡服,面对命运继续走下去,她自我价值的追求从此更加坚定和艰辛。

舞剧尾声之时,昭君已老去,回顾自己的一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对自己的这一生并不后悔。

在古代中国的后宫女人,长期过着无人问津的日子,日复一日重复着无聊的生活,大部分后宫女性想方设法得到皇帝青睐,然而王昭君作为美女却默默无闻,直到有了和亲之事,昭君的命运才逐渐变得伟大起来。她既是平凡的女人,爱惜花草,依赖夫君;更是伟大的女人,拯救苍生,爱护和平。她做出了不同于大部分人的选择,才成就了一方伟业,这个过程中就是昭君自我价值的实现。舞剧从人物的内心出发,虽然有虚构的故事情节,但从平凡之心逐步走向伟人之路,每一处都很贴切人物的性格成长,使得人物更加丰满,故事结构也更加清晰。

三.舞剧中主人公人物性格成长的塑造方法

在文章第二部分已经对人物的性格成长做了细致分析,此处只做总结,不再进行阐述。

1.舞美音乐的配合

舞剧《昭君出塞》的舞美及灯光设计任冬生在采访中说道:“当你走进剧场的时候,你看完一台戏说舞美灯光或者服装特别棒,这对一台戏来说都是失败的。所有的视觉听觉是辅助于这台表演的。”由此可见,舞美音乐都是和人物性格紧密相连的。人物的性格成长有她自己的色彩,所以无论音乐还是舞美,都要贴切王昭君在每一个环节上的性格特征,进行烘托或对比。

2.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互动

舞剧是具有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作品,所以主人公的性格成长必然会与其他人物产生互动。

呼韩邪单于是与王昭君互动最多角色,也是伴随她成长的男人,在舞剧中设置了很多表现二人情感的情节,昭君不仅是名留青史的伟人,更是一个感情细腻的女人,所以舞剧中的呼韩邪单于与她的感情使得昭君的成长更加深入人心。

另外为了王昭君人物形象的丰满,还设置了人物香溪和卫疆。香溪是伴随昭君出塞的姐妹,自始至终跟随她,也是伴随她性格成长过程的始终。卫疆是一个陪伴昭君出塞的将军,心系百姓苦难,从侧面来表达昭君及随从来的所有人对和平的向往之心。这两个人物虽小,但将王昭君这个角色在故事中烘托的更加完整。

舞蹈创作的艺术构思是一个捕捉和寻求编导者心中最理想的舞蹈形象所必须经过的历程,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和方法,都必须以塑造人物的舞蹈形象为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孔德辛导演尽管在构造王昭君性格成长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虚构,但这都是以塑造人物为出发点,所以舞剧在欣赏起来时更加深入人心。但每部舞剧创作都有其自身的故事发展需要,具体的人物性格成长塑造方法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所做的总结可做参考。

猜你喜欢
和亲王昭君昭君
昭君
昭君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明妃王昭君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
从“封王戍边”到“和亲弭兵”——西汉初期北疆边防策略探析
政治关系亲属化才是“和亲”的真正内涵与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