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设计艺术之“动态美”研究

2018-04-01 13:36王绪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客体动态美的

王绪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当代设计艺术的审美分析可依其动静状态划分为动态美与静态美,其中动态美就是设计艺术中审美客体动感化的神情和状态的美,动态美为人的生活所固有,因为快感、幸福和愉悦都是在时间流逝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曾经对动态美中力的构成、作用、效应有全面的研究,美的历程是无穷尽的,随着对动态美研究的日趋深入,对动态美的认识也是无穷尽的。设计艺术中动态美的研究还仅仅是个起点,我们必须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新的时代就要求我们站在新时代的美学、艺术学、形态学、心理学的基点上,总结前人论述,全面把握当代设计艺术中动态美的本质,分析其现象形态及审美属性、美感特点、存在领域及审美表现,探讨动态美的审美价值和形成机制,以推动设计艺术动态美的创造。

在艺术的表现上,动态设计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再拘泥于传统艺术的即成模式,其中的声、光、影像、空间、时间甚至是观众本身无不成为动态设计艺术展现风采的舞台。与平面的、静态的传统艺术相比,互动艺术通过现代科技表现出立体的、动态的、甚至是受众可以亲身体会的形式。可以说,这种形式美正是现代人所真正向往的。互动艺术的美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支撑形式美,它延伸到人的深层意识领域和思想领域,它的艺术美触及了人性本质,并进行着不可预测的新诠释。

1、动态设计艺术的本质

动态设计是当代设计艺术中的存在形态,设计艺术“动态美”则是以动态设计为载体的。动态设计作为设计艺术形态构成的一个部分,它涉及到人类的行为方式及心理层面中,动态设计是时空中的延续,不仅仅只是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的方便,也用自身的创造性传情达意,触及深层意志,于外物,更摄入人心。

探讨动态美,当然离不开对动态设计艺术的分析,动态设计包含的内容较广,它不仅仅指客体的运动状态,而且指主体在观察线上的移动而动感化状态的艺术。动态设计中的审美客体在一定时空中位置的移动形态或相对移动,在这个范围内,静态乃是一种常态,而动态则是打破常态,动态设计的实质是在现象形态上的具体反映,比一般事物的静态更为接近其本质,因为它触及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诚如列宁所说:“而矛盾却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在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所以它才能运动,才具有趋向和活动。”因为如此,在设计艺术中,动态设计更容易作用于人的心灵,激发深层心里的生命意志,所以人们要在感性和理性上进行双重把握。

无论是人们对于动态设计在感性上还是在理性上的把握,动态设计都是和时空紧密联系的。在运动中,客体的绝对位置或感受位置会发生移动或相对移动变化,在视知觉的感受中,客体则在人的感觉空间中变化,以实现“从这一个姿态到另一个姿态的转变。”这样,动态设计艺术就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而动态设计由于自身动感化的视知觉优势,人类在刺激欲的调动下更容易体现一个时代的消费文化和社会心理。

2、与人类相关的动态设计艺术

探讨动态设计与人类的关系,必须走出单向线性思维的思考方式。诚然,设计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基本范畴,其领域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反映着人的自觉意志和经验技能,与思维、决策、创造等过程有不可分割的关心,广义的‘设计’将外延到人的一切有目的的创造活动;而狭义的‘设计’则专指有关美学的实践领域内,甚至只限于实用美术范畴内的各种独立完成的构思和创造过程。”“一方面,设计是创造性的,类似于艺术的活动,另一方面它又是理性的,类似于逻辑性科学的活动。”而动态设计从创造、改变、求解活动的思考,还是从艺术、科技、商业活动角度的分析,我们认为它一定要适合、正确于人类。我们不用去考虑设计各种形态划分的界限,其材料、功能、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将综合渗透于社会、观念、经济、文化当中,这里就包含着诸如人类对设计价值的满足,对色彩机理的欣赏等,也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这样设计与人类、环境就建立起了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具有动态美的设计作为设计艺术中的一个形态形式,其设计活动自然与人类有关系,因为它也研究人。

研究动态设计艺术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如先看动态的感知和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把握动态设计艺术的实质。人的意识使感觉成为“能够从事人的享受和把自己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来肯定的各种感觉。”因此人对动态的感觉就不仅仅包括五官的感觉,还包括有精神与实践的感觉等等。即使是当代最有冲击力的数字科技虚拟动态设计也与人类的感知密切相关,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非物质设计,其所创造的诸如图中世博会五光十色的光影变化也需要人类的视知觉的感知作用,体验其中的美。

动态设计与人类的心理、生理活动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呢?在人类生活所面对的这种设计形态中,必须通过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感觉去了解和顺应、改造瞬息万变的环境,反过来说,人类在对活动着的环境反复感知和接触中,对动态的感觉能力有着比静态更为强烈的反映,动态设计也因此更容易深入人类的社会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心理。人类的各种行为意识在活动中形成,同时也在活动中表现,这样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主客体将会融为一体,主体对象化了,对象主体化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通过视知觉将客观环境中丰富的动态刺激,逐渐变成了自己内在喜爱运动、变化、刺激的心理特征,这样客体也就主体化了。同时,在人们长久注视着动态事物,甚至为了以满足自己的愿望参与到客体的活动中,主体也就成了审美客体的一部分。所以动态设计与人类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

列宁说:“不经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感觉是我们接触外界事物的心理媒介,我们对建筑、产品、平面等设计艺术的感知是以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运动觉等刺激的分析为基础的。尤其是人的视觉比其他任何一种感觉更适宜于感知空间和时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视觉器官能反映出动态在空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在对动态观察中最重要的一种官能。然而视觉形象并不是自身就能达到的,而是依靠触觉的帮助之下形成与确立起来。经过视觉、触觉以及肌肉等运动感觉的复杂配合,我们才能判断出动态设计本身的性质,或者动态设计中各元素的距离、大小、形状、色彩、曲直、长短等。而听觉也能够在一些设计形态的观察与体验中视觉化、触觉化等,“首先是当把听觉用作在空间中定向的工具时是这样。”随着越来越多的音响构成因素,社会化的感官在观察和感触动态设计时,两者之间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这就是动态设计中常有的通觉现象。我们运用可以运用各种语言去感受和理解动态设计各形态的速度、形状、位置、色彩,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因此人的记忆、表象、幻想和思维的心智活动就会参与到动态设计中。

研究动态设计与人类的关系,我们首先研究的是“人”自己,动态刺激、人类的视知觉、人类的机体结构、生理、心理因素、人的社会性等与设计的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类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所体现出来的自然、社会、技术和观念等文化现象。深入分析动态设计艺术的本质及与人类的关系之后,就为把握当代设计艺术动态美的审美属性、美感特征、存在领域审美表现及审美价值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也为其审美存在领域和表现做了铺垫。

猜你喜欢
客体动态美的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动态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