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故事教学”的探讨

2018-04-01 13:36马凤琼巴中市恩阳区第一小学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马凤琼(巴中市恩阳区第一小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首次接触数学的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为此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好根基是极其关键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完善,数学故事的引入可以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将抽象艰涩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和简易化,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小学生们积极地加入数学课堂中去,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成效。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局限性

(一) 普遍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们由于年龄小,正处于探索未知与活泼好奇的阶段,但也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需性,导致他们不能长时间专注于严谨无趣的数学课堂。特别是当小学生需要进行大量数学逻辑分析和计算时,极易出现抵触情绪,影响他们的数学成绩。若小学数学教师缺少生动有趣的教学措施,不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乐趣,随着小学数学课程难度的不断加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越来越小,进而影响数学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 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个事实极易被忽视。从教学理念来看,学生没有被确定为课堂主体与新课改的要求相违背,这会导致小学数学教师采取不恰当的课堂教学策略,一味地照着课本传授知识点,忽略学生的需求。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若数学教师一直占主导地位,忽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则不能创造主动有效的数学课堂,不能满足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不能培育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不能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和质量。

二、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将数学故事引入小学数学课中,实际上是用数学故事给小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故事的引入不仅可以让教师成为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而且让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更注重学生的群体性特点。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有利于整个数学课堂的顺利开展。

(一) 用数学故事导入新的内容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般会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虽然这种方法直接而且高效,但不能激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不能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是,数学课堂的气氛和教学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意愿,因此小学教师可通过数学故事导入新内容,这更贴近小学生的年龄和兴趣,使学生轻而易举对新内容感兴趣,并很快融入数学课堂中去积极动脑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周长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学故事向学生们提问:猪爸爸每天带猪宝宝在操场跑步,操场一圈400 米,猪宝宝每分钟跑200 米,一共跑了8 分钟,那他一共跑了多少圈呢?通过在数学故事中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掘数字信息,并分析清楚了各信息间的联系。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数学知识点的物理意义,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更渴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 用数学故事巩固数学知识

在复习巩固数学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繁琐的知识点整理成易懂的数学故事。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小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能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牢记知识点,并在生活中更加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此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自己创作数学故事,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形成自行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编成故事的良好习惯,培养了自主学习和自主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故事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教学场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老师带全班30 个同学去动物园和游乐场游玩,动物园的成人票是20 元,学生半价,而游乐场的成人票是40 元,学生半价,那全班31 个人一共花了多少钱?这种场景故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更重要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联手,经常性地拿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及时而耐心地给予纠正、帮助或鼓励,教会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题目,进而进一步地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忱。

(三) 用数学故事布置课外作业

数学知识离现实生活很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经由数学故事安排课外作业,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能力,从现实生活问题中发现数学题目,并应用课上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题目,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进一步培育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忱。并且,小学数学教师应从生活化数字故事入手,从小培育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通过用数学故事布置课外作业,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高涨,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例如,当学习到正方体、三角形和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数学任务: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正方体、三角形和圆形的物体,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说明这些物体为什么是这个形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和数学思维,以及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当然,为了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宽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关于形状的原理和小故事,让小学生更好地与课堂气氛相融,从而能够加倍对数学产生学习热情。

三、总结

总之,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合理应用,可以促使数学教师转变目前传统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开拓了学生的数学思維,活跃数学课的氛围,使小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数学知识。数学故事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而且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继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效果。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数学教师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模仿故事角色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