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码头文化的实质、危害与治理

2018-04-01 13:36丁毅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官场码头腐败

丁毅(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官场是权力场,也是官场文化生发场域,有官场的地方,就有与之相因应的官场文化。传统社会里,“拜码头”一向被视作在官场谋求安身立命甚至是青云直上的终南捷径和游戏规则,并在这一场域中内生出莫可名状的码头文化。或囿于历史惯性,或出于人之本性,官场码头文化宛如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在现今社会仍旧顽强存在,对于塑造风清气正的官场产生了不小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决防止和反对码头文化,这无疑向官场码头文化敲响了警钟。有鉴于此,探讨官场码头文化的本质、危害与治理,当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官场码头文化的实质

官场码头文化,崇尚厚黑学,素重搞圈子、拉关系、套近乎,喜欢拉拉扯扯、吹吹拍拍,彰显出浓重的江湖习气,是江湖草莽文化在官场的沿袭和延伸,目的是要通过非正当途径实现公权私化,对官场健康生态产生了严重损害。

从形成来源看,官场码头文化是封建社会家长制的残余。封建社会中,法治缺失、人治当道,法律制度可以不尊,但人情世故不得不循。官员赴外履职,首要之事便是向当地权贵之人拜码头。否则,日后难免受到权贵掣肘,仕途前景疏忽难料。“因而,官高一阶者多会秉持‘家长’权威、依照自身好恶决定下属仕途走向,品低一衔者自会凭借‘门生故旧’身份向上级呈递投名状以获得庇护和提携,人身依附关系在这样一种‘特殊对称’状态中形成并稳固。”[1]拜了码头,就有了凭依的靠山,或许就可以有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资本。所以,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官员对于“拜码头”乐此不彼。在“家长制”思维主导下,这些官员眼里只有码头之人而无法规纪律意识,也必然将人情高架于党纪国法之上。近几年披露的大案要案中,不管是老虎背后还是苍蝇身旁,总能发现“拜码头”的蛛丝马迹,这实际上就是当前官场码头文化的最好注脚。不容否认,这些没落腐朽的官场码头文化背后的“家长制”作风和人身依附关系昭然若揭。

从表现形式看,官场码头文化是党内宗派主义的变种。“党内宗派主义指的是指党内存在的一种以宗派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是封建宗派思想、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在组织上的表现。”[2]官场中,有些人宗派主义意识比较严重,笃信拉帮结派能够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竟然形成了一股歪风邪气。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严正指出,在宗派主义的支配下,一些人为了谋求仕途进步而不择手段,“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有的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这是不对的,必须加以纠正。”[3]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政治野心膨胀,大搞拉帮结派、培植个人小圈子,是党内宗派主义的极端体现。

从价值功用看,官场码头文化是精致利己主义的恶果。精致利己主义是指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是一种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的“利己主义”。在精致利己主义面前,规则制度、公序良俗都成了摆设,为了私利可以忽视公义,个人利益永远高于集体利益。为此,他们认为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可以私用,党和政府给予的地位可以交换,一切都是可以投机、交易的商品,都可以用利益去衡量。所以,官场中,位低一衔者自然热衷于拜码头,用“烧香磕头”这种不雅的方式去讨好官高一阶者。自私性、贪婪性正是这种码头文化的劣根性特点。

二、官场码头文化的危害

官场码头文化是一种非显性潜规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腐败文化,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组织秩序,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应有形象。其危害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概括。

一方面,官场“码头文化”是诱发腐败窝案的大染缸。“码头文化”与党规党纪严重背离,本身就是一种腐败。然而,其更大的危害在于能够传染腐败、扩散腐败、加剧腐败。多数情况下,腐败个体会对自身的腐败行为而惴惴不安,然而一旦其成为码头中一员时,便会幻生出侥幸心理,认为法不责众而愈加在腐败之路上渐行渐远。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黄兴国就曾大搞官场码头文化,其结果是官场拜码头之风盛行,“败坏了政治风气,带坏了一批干部”[4]。一些腐败窝案串案经媒体披露后,我们发现这些贪腐官员或闹中取静,在繁华都市拥有私密会所,或曲径通幽,在青山绿水间拥有栖身之地,这些地方正是官场码头文化拥有集会、享乐的会所,这些地方正是他们拉帮结派、利益勾连的场所,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官场“码头文化”的突出体现。

另一方面,官场“码头文化”是恶化官场生态的污染源。古语有言:“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按照常理,官场上的正常往来走动是必须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官场码头文化中的往来走动却是充满了“私心杂念”,甚至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可以说,官场码头文化中内生出了比较多的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也蕴含了诸多的潜规则,必然消弭大众对是非善恶、美丑好坏的评判尺度,进而导致官场生态恶化。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关于辽宁拉票贿选案查处情况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中就曾披露了一些官员“拜码头”的现象,这不能不发人深省。须知,官场码头文化大行其道,必将中止正常的权力运行秩序,成为官场生态恶化的信号。

三、官场码头文化的治理

治理官场码头文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党、政府和人民的合力,形成一股强有力、见成效的长效机制。根治官场码头文化,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下足功夫。

一是健全监督机制以铲除官场“码头文化”的土壤。官场码头文化是官场腐败得以生存的肥沃土壤。一定要硬起铁腕、挥起利铲彻底铲除官场码头文化,让官场码头文化这颗毒瘤暴晒于阳光之下,无处遁形直至化于无形。近几年,官场“码头文化”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遏止,但它还在一定区域一些部门存在,这是不能忽视的事实。之所以如此,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在于,监督机制尚不够健全完善,“一言堂”、“一支笔”等权力过于集中现象还较为普遍地存在。个人权力的过于集中,容易诱发病态的码头文化。所以,要抵制官场码头文化,就要强化监督机制。首先,要通过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于地区或单位一把手而言,更要明确权力责任制和副职的权利义务,促进科学决策和内部监督。其次,要强化双重监督机制,其次,强化双重监督机制。双重监督,就是既要完善政府内部监督,又要强化外部监督,让人大、政协、纪检监督与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权力及依附于权力而存在的官场潜规则的约束和监管,从根本上杜绝“不拜码头是另类,不拜码头不进步”恶风盛行。

二是加大惩戒力度以堵塞官场码头文化的通道。通常,官场码头文化隔着一层“窗户纸”或蒙有一块“遮羞布”,显得较为隐蔽和不可捉摸。殊不知,一旦捅破了窗户纸、掀开了“遮羞布”,官场码头文化的两条通道便昭然若揭,即直接向“码头大哥”本人或家属输送财物的“一步到位”型通道和借助“码头大哥”的情人或朋友熟人这样的“权力掮客”输送财物的“曲线救国”型通道。堵塞官场码头文化的通道,就须加大对相关参与者的惩戒力度以断其“念想”。一方面要建立处理“码头大哥”的长效机制,让其及其家属不愿为“身外之物”而个人前程和家庭幸福,让拜码头者不敢为“一顶乌纱”而“赔了夫人又折兵”。另一方面在遏制官员职务犯罪的同时,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完善相关立法,让“权力掮客”失去依附对象和生存空间。当然,堵塞官场码头文化通道的两个方面不是东西异途,而是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不能被主观地割裂开来。

三是规范用人制度以摧毁官场码头文化的市场。官场码头文化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官场正淘汰的缺位。特定官场中,作为正淘汰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给逆淘汰创造了生存空间。同时,一些地方或单位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损害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直接催生出官场码头文化的市场。为摧毁这一市场,就要改变“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传统“相马”式的选人用人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科学、公开的选人用人制度,用官场正淘汰去逼退官场中已有的乌烟瘴气,让潜规则不灵,让显规则盛行。第一,要完善权力配置和治理结构,保证权力不用于“旁门左道”而只用于为人民服务。第二,要加快官场“正淘汰”的政治环境建设,以构建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为“抓手”,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常态调整机制。第三,要培育官场“正淘汰”所需的社会环境,以公民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和法治素养。从根本上说,在官场正淘汰与逆淘汰的对决中,前者最终要彻底战胜后。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党的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纪律刚性约束,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官场码头文化,不是共产党人需要的官场文化,这种文化形态误党误国,是到了彻底纠正的时候了。

注释:

[1]丁毅:《干部任用必须摈弃个人“小圈子”》,《人民论坛》2017年第25 期。

[2]丁毅:《干部任用必须摈弃个人“小圈子”》,《人民论坛》2017年第25 期。

[3]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3日。

[4]王学恩:《黄兴国的“圈子文化”:任人唯亲 自己设计升迁路线》,《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5月30日。

猜你喜欢
官场码头腐败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腐败至死怎么死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