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2018-04-02 11:27郑人杰
福州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力价值观核心

郑人杰



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郑人杰

(成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螺旋桨。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引领作用,才能保证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不偏离社会主义的航向,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前进。因此,拓展渠道、丰富载体,深入广泛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家形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软实力;意识形态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具体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的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凝聚了人们的价值共识。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支撑人们精神世界的根本指针;是指引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保障;是实现国家、社会、个人价值目标高度统一的科学指南。由于价值主体、价值选择的多样化以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只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快速提升,才能整合人们的价值观念,达成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共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世界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中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道德信仰、风俗习惯、法律制度、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在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中的影响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文化方面的内在凝聚力和创造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社会长期遵循、高度认同的价值准则,蕴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之中,并广泛地渗透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国家指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做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凝聚了历代中国人辛勤耕耘的国家理想。“从儒家的‘王道’理想到孙中山的‘大同社会’理想再到毛泽东的‘强国梦’以及今天的‘中国梦’,体现了从古至今人们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追求和向往”,[3]同时也让历史见证了这一国家理想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全体国民的心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以最高层次的国家价值目标为主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中国特色、中国气质的文化软实力价值内核,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根本要求和目标,它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大国形象和影响力。这一国家价值追求势必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具有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泱泱大国的文化力量和精神价值,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向导和脊梁。

(二)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社会要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共识,是自古以来广大人民的热切期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活水源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自由平等、社会的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建设和治理的价值目标。提升文化软实力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和公正法治,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把社会价值追求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从身边的小事着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消除体制机制的弊端,释放全社会的活力是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关键。因此,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目标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方向,只有我们躬行实践,身体力行,最终将其内化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才能为深化改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振“精气神”,壮大“软实力”。

(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个体意志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在要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向善、敬业乐群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每个人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自己工作生活和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那么爱祖国、做贡献、守信用、促和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才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才会百尺竿斗更近一步,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会善曲高奏,激流勇进。2014年的春晚小品《扶不扶》中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金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可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道德“主旋律”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我们必须发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明确自身的价值追求,以实际行动提升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强,凸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向心力,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强根固本,增光添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引领作用

自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充分彰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保证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强劲的上升动力。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意识形态“神经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反映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起到引导整合作用。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实践中的观念上层建筑,在其现实性上离不开一定社会的文化场域和文化生活。因而,文化软实力建设为意识形态形成发展提供了基础和载体。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有着整合和嬗变作用,为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奠定了意识形态的稳定性和深沉性。文化在其交流传播的过程中影响规范着一定社会的心态和价值取向,从而影响意识形态的凝聚和提升。文化以传统积淀的形式承载着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并在新旧文化变迁中为意识形态的生成创造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生态。而意识形态在其内容、特质上的演变发展推动着文化的变迁。同时,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文化发展所催生的产物,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内在动力。意识形态总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并为其经济政治文化需要及其统治地位的合法性辩护,这与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和认识,从理论和现实出发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文化和日常生活中落实、落细、落小,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神经元”,使文化软实力建设纲举目张、强基固本。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导航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概括,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向心力所在,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共识。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西方文化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逐渐加深,各种社会思潮竞相激荡,亟待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正本清源、凝魂聚气,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5]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旗帜鲜明地指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让全社会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始终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捍卫社会主义的精神家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螺旋桨”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发掘文化创造力,以文化的创新发展作为强劲的动力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创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擎,催生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促使我国文化发展实现新的突破,文化软实力才会有质的飞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6]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就必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塑造全体公民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7]提升文化软实力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认同作用,才能凝聚共识,整合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释放巨大的能量。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动力引擎和关键环节。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对策

葛兰西认为:“文化是达到一种更高的自觉境界,人们借助于它懂得自己的历史价值,懂得自己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自己的权力和义务。”[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和范式,要转化为人们日常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关键在于认知和体悟。熟知不等于真知,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耳熟能详,但能否真正领会到它的深刻内涵并把它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的整个过程,还要不断丰富载体,创新途径,拓展行之有效的渠道,以广泛的平台进行深入实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引领。

(一) 发挥国家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垂范作用

国家机关作为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之中。各级部门制定各项法规政策,行使各种权力职能,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本着公正公开、民主平等、依法办理的原则,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领导干部更应肩负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模范带头、上行下效的作用。同时,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提升国家机关和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和公信力。因此,领导干部应通过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的情感,以自身的体验现身说法,唤起人民群众的情感认知,在全社会形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知和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以社会的文明进步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 运用媒体和舆论的宣传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各界不仅要高度重视,更要发挥实效。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的监督是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媒体宣传具有广泛直观的效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运用好各种媒体,及时宣传报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例和优秀个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分析和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感染熏陶,在深入学习的同时外化到自身的行动上。同时,还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惩恶扬善,针对好人好事进行大力传播,而对于那些道德败坏的丑行恶习应进行揭发和谴责,达到净化社会风气,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的效果。在媒体的广泛宣传和舆论的有效监督之下,整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透明公开,平等公正,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也会得到提高,文化软实力也会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而不断增强。

(三) 提高广大人民的认知思想水平和自觉实践能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在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因此,必须把握“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这一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创建活动,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人民群众在广泛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教育,并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实践。特别是生在春风里,长在党旗下的青少年学生更要真学、真懂、真信,积极参加各种宣讲和实践活动,严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提高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励志笃行,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名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有志青年,以自身的自觉、自立、自强融入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10]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国家、社会、个人相互协调配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固化成为机制性、长效性的规范,融入到制度法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之中,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成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黏合剂”和动力源。

[1][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3] 孙绍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伦理价值意蕴[J].湖湘论坛,2017(06).

[4][6]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1-10-27.

[7] 核心价值观 托举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4-03-09.

[8] 葛兰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38.

[9][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4-12-24.

2018-06-20

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内化研究”(CSZ17086);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项目“微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现状调查研究--基于成都市八所高校的实证分析”(SCQSN2017YB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郑人杰(1990-),女,甘肃兰州人,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G122;D64

A

1674-1072(2018)05-035-04

责任编辑:倪 芬

猜你喜欢
实力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软实力致胜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实力抢镜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