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接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实证研究

2018-04-11 11:04朱凤战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区际外观设计河北省

朱凤战,张 丹

(沧州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各地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也良莠不齐.提升地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内外兼修,双管齐下,不仅要通过加大地区内部的科技投入,内化本土自主创新能力,还要借助外力,充分利用先进地区的技术外溢效应.目前,受政策、资金等资源的限制,本土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进程缓慢,效果不明显.世界发达国家三次产业转移的成功经验表明,承接产业转移地区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能显著提高本地区的技术水平,因此区际产业转移成为地区获取技术研发外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

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具有推动作用,但从价值链和产业分工等角度看,产业承接地依然处于低端环节,从事加工装配、组装、生产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进程逐渐加快,京津产业转移是否给河北省带来技术外溢效应,河北省能否充分吸收产业转移的技术外溢,内化本省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 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影响的相关研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三地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和禀赋优势,逐渐形成了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格局.京津地区向河北省转移部分与未来定位不符和面临升级或淘汰的产业,河北省主要负责承接京津地区转出的产业.对比京津地区,受政策、资金和人才等多因素影响,河北省经济技术发展相对落后,本土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三地协同发展的短板.在京津产业转移进程中,产业转移对产业承接地有哪些影响?产业转移与承接地自主创新有什么关系?影响承接地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对中外文献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探寻答案.

1.1 产业转移给产业承接地带来机遇

目前,学者们基本达成共识:产业转移对产业承接地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有促进作用,同时产业转移还有技术溢出效应.邓泳红(2006)认为国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技术的升级有促进作用,但对承接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却影响甚微[1].关爱萍、魏立强(2013)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产业转移的溢出效应,发现相邻省域之间存在空间关联效应,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全春(2005)认为产业转移不仅促进承接地区工业产业的资本集聚与创造、技术改进提升和产业调整升级,还有利于经营模式、管理方法、人力资本等先进要素的引进[3].总体而言,区际产业转移对河北省来说利大于弊,河北省应该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来自京津的产业转移.

1.2 产业转移技术外溢效应与产业承接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联性分析

对比京津地区,河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R&D投入不足,人力资本匮乏,创新体制不完善等方面.河北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借力技术外溢效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李伟庆(2011)认为产业转移通过技术研发外溢效应、技术直接转移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发挥作用.本地企业可以通过模仿、竞争、共享人力资本和合作等途径,享受转移企业带来的技术研发溢出效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

但也有学者指出,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有限的,而且对产业承接地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产业承接地的具体情况而异,有的地区可以借此增加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有的地区创新能力不仅不能得到提升,反而会被抑制.张贵、王树强(2014)认为北京地区和河北省之间产业相似度较低,有较强协作倾向,目前已进入产业转移、产业分工和产业创新并行发展的新阶段[5].戴庆华、牟永红(2005)认为科研投入不足、研发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着产业承接地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在此基础上的再创新,很难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6].冯南平、杨善林(2012)认为区际间产业转移阻碍了区域创新投入的增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带来我国产业承接地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快速增长,最终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产业转移对东部地区创新能力提高不明显,同时阻碍了创新产出的增长,但对中部地区创新产出作用不明显,对西部地区创新产出的增长有促进作用[7].王先柱、成祖松(2013)认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产生的技术转移,与产业承接地的自主创新是相互耦合关系,相互作用、促进、渗透和制约[8].

1.3 承接地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道格森(Dodgson)和罗斯韦尔(Rothwell,2000)从知识外溢角度,强调产业关联、高校基础研究的知识外溢对产业创新的影响[9].黎峰(2006)认为科技水平、专利保护度、教育水平、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进口贸易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不明显[10].孙斐、黄卉等(2010)通过对我国31省市2004-200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人员全时当量、当地政府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和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1].李平、崔喜君等(2007)从投入产出绩效的角度,选取1985—200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国内外各种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自主研发的投入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贡献度最大,但国外研发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度也不容忽视,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和人力资本对不同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的影响差异较大[12].Gould和Gruben(1996)认为市场结构会影响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不同市场结构的国家,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方面差异化明显,对具有竞争较弱和高度保护特点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13].

2 产业转移对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外溢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通过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发现,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的外溢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移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产业关联度、地区研发支出、人力资本存量、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差异会对产业转移的创新溢出效应发挥不同的作用.

选取河北省2007-2016年产业转移相关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河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技术外溢?产业转移对河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否有提升作用?哪些因素影响着河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河北省是否充分吸收了产业转移的技术外溢效应?

2.1 模型的构建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创新能力生产函数,将创新过程的产出看作是多种投入的函数.区域创新能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区域内的投入,还取决于区域外因素的拉动,创新能力生产函数可以用如下对数模型来表示:

Yit=lnC+αlnLit+βlnKit+γlnFDIit+ηlnRIit+μit

其中,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选取2007-2016年作为研究区间;被解释变量Yit表示产业承接地区的创新产出能力,文中用专利受理数量表示创新产出能力,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发明专利三项;Kit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文中用产业承接地区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表示;Lit为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文中用科技活动人数折合全员人数表示;FDIit为国际产业转移指标,文中用外商直接投资表示;RIit为区间产业转移指标,文中用国内省外到位金融资产与负债表示;μit为随机误差项.文中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数据均来源于2006-2015年河北经济年鉴.

2.2 回归结果及分析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问题,采用单位根检验法对各个变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K)、科技活动人员数量(L)、外商直接投资(FDI)、全部专利(Y1)、发明专利(Y2)、实用新型专利(Y3)、外观设计专利(Y4)、国内省外到位金融资产与负债(RI)检验结果均不显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对八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K)、实用新型专利(Y3)、全部专利(Y1)和发明专利(Y2)在10%的置信水平下,同为一阶单整,外商直接投资(FDI)、外观设计专利(Y4)、科技活动人员数量(L)和国内省外到位金融资产与负债(RI)在5%的置信水平下,同为一阶单整.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说明:*、**、***分别表示达到了10%、5%、1%的显著性水平.

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分别以全部专利(Y1)、发明专利(Y2)、实用新型专利(Y3)、外观设计专利(Y4)为因变量,其他变量为自变量,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并对残差序列分别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变量通过协整检验,科技活动经费支出(K)、科技活动人员数量(L)、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省外到位金融资产与负债(RI)与各种专利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可以看出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表明是平稳序列,这时对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较精确.

表2 协整检验结果

说明:*、**、***分别表示达到了10%、5%、1%的显著性水平.

为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定性,对模型中解释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Eviews5.0对模型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结果见表3.

表3 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对自主创新影响的检验结果

说明:括号内的数值为t检验值,*、**、***分别表示达到了10%、5%、1%的显著性水平.

回归结果显示,在10%显著性水平下,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全部类型专利申请量的回归系数为0.944017,说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溢出效应.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三种专利申请量的回归系数存在差异,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对河北不同层次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来看,在10%显著性水平下,国际产业转移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受理量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712112、0.750289和2.071271,表明存在正的溢出效应.总体来看,国际产业转移对外观设计的溢出效应高于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溢出效应,国际产业转移对实用新型专利的溢出效应高于对发明专利的溢出效应,这样的检验结果和三种类型专利的技术含量、实现难度相符合.三种专利中,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最高,实现难度最大;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含量难度适中,实现难度较低;外观设计专利技术含量最低,实现难度最低,表明该种专利容易通过模仿实现,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国内省外到位资金RI对全部类型专利和实用类型专利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92435和-0.036619,但不能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区际产业转移对全部类型专利和实用类型专利申请量没有显著影响;国内省外到位资金RI对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194789和-0.674042,并分别能通过10%和5%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区际间产业转移对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有负向溢出效应,不利于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影响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其他因素看,在5%显著性水平下,科技活动人员数L对全部类型专利的回归系数为1.659716,表明科技活动人员因素对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具体来看,科技人员数对三种类型专利申请受理量均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尤其对外观设计专利的产出弹性达到3.26042,表明河北省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科技活动人员对本地区较低的自主创新起到较大的作用.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总体上对专利申请不显著,在10%显著性水平上,仅对外观设计专利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表明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对河北省总体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而且对外观设计专利的自主创新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2.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外商直接投资,即国际产业转移对河北省自主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强度在技术水平含量较低的外观设计创新方面更大.

(2)国内省外到位资金,即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总体溢出效应不显著,区际产业转移对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创新有负向溢出效应,不利于产业转移承接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年来,京津地区向河北省投资转移大量资金项目,在河北省国内省外到位资金数据中占有较大比重,但京津产业转移发挥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不利于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3)产业承接地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对自主创新能力无显著影响,而且对技术水平较低的自主创新能力产生较大负向溢出效应.

(4)产业承接地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对河北自主创新产生溢出效应显著,尤其是对低技术层次的自主创新促进作用更明显.

3 提升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转移承接地,为更好地提高产业承接地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的提高,积极引进科技活动人才,完善科研奖励制度,营造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由于区际产业转移对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负溢出效应,国家应加强对区际产业转移的统筹指导,加强区际间产学研合作,同时承接地应注重自主创新的内生性,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和自主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业承接地企业的学习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消化吸收外来先进技术,从而提高本地区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泳红,张其仔.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兼论现阶段中国产业的创新战略[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66-69.

[2]关爱萍,魏立强.区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9):77-83.

[3]全春.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工业结构演化[J].求实,2005,(4):45-47.

[4]李伟庆,金星.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地区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7):29-34.

[5]张贵,王树强.基于产业对接与转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4,(4):14-20.

[6]戴庆华,牟永红.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技术学习及自主创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6):48-52.

[7]冯南平,杨善林.产业转移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动态,2012,(8):70-74.

[8]王先柱,成祖松.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耦合——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3,(1):61-67.

[9][澳]M.道格森,R.罗斯韦尔.创新集聚:产业创新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0]黎峰.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990—2004[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5):32-37.

[11]孙斐,黄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4):12-16.

[12]李平,喜君,刘建.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7,(2):32-45.

[13]D.M.Gould,W.C.Gruben.The Rol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1996,48(2):323-350.

猜你喜欢
区际外观设计河北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区际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研究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现状及其立法研究
以色列新《外观设计法》8月7日生效
论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中证据之取得与评价
局部外观设计保护中的几个问题
外观设计专利的后续保护及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