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对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

2018-04-14 23:41熊辉
当代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胸腔

熊辉

(襄州区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湖北 襄阳 441000)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胸外科疾病之一,也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类型。有研究显示,自发性气胸的病机是胸膜腔压力增高异常,致使患体发生静脉回心血流受阻、肺部受压等病理上的改变。在这种情况出现后,会导致患者胸膜腔内部的内压力出现明显升高,甚至可能会让负压变成正压,最终导致肺部受到压缩。而静脉回流受阻等诸多的生理解剖学改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出现障碍,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心肺等器脏功能障碍,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大,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整体上升,关于气胸范畴疾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手段有手术法、局部穿刺闭式引流法、微创胸腔镜术法等[1]。而随着材料工程和微创治疗理念的不断普及,当前在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微创治疗方法开始得到了诸多关注。而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较好,能够长期留置,其疗效也较为确切,损伤较好,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痛苦,伤口和瘢痕均较小,因此在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开始得到了诸多关注,并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重在探讨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对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31~70岁,平均(50.50±8.4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里面有关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标准,治疗前经临床症状(呼吸障碍、胸闷胸痛等)、X线(或CT)等检查确诊,所有病例均对研究之情,并自愿参与其中应用研究对应治疗方法治疗,本研究已经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临床不同治疗方式将纳入病例分为实验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实验组应用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治疗。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治疗。

1.2.1治疗前准备治疗前做好一切应用物品上的准备及护理,并对患者进行CT等系列检查,准确评估穿刺点。同时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讲明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治疗的方法、目的以及能够取得的效果,从而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出现的恐惧和焦虑等心理,得到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尤其是需要告知其替代治疗和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的风险性,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文中使用ARROW公司生产的抗感染配套盘对患者治疗。同时需在治疗前准备好利多卡因、敷贴、吉尔碘等物品,并做好抢救相关准备,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严格做好无菌操作准则,保证到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感染等情况。1.2.2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治疗方法在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治疗过程中,需要在治疗室中进行。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细导管。对患者穿刺时医生严格按照医院无菌操作流程进行,病人取平卧位,一般在第二肋间与锁骨中线交接位置行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实施局部浸润麻醉,麻药选择2%利多卡因,穿刺后针至壁层胸膜后一边进针一边回抽,有气体冒出时,注射器尾部穿上导丝“J”端,导丝进入20 cm后固定,再退出穿刺针,随后沿着导丝将细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置入12~15 cm,取出导丝、夹闭、固定细导管,再应用透明贴膜将置管处覆盖、固定。置管成功后,将负压引流管圈成直径大小为10 cm的环,管里注入2 ml吉尔碘,管两端接上静脉置管尾端和负压吸引装置,将碘伏注波动情况(5次/min)视为吸引压力控制参考。之后,每天保证置管口处皮肤干燥清洁,隔天进行透明贴膜更换、消毒等处理,观察患者肺复张时间[2]。治疗完成后需拔出导丝,并对引流管进行加闭处理,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固定,使用透明贴覆盖在置管位置,让穿刺孔周围直径5 cm的位置均处于密闭无菌的状态,并对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避免其脱出。在第2天,可使用吉尔碘消毒液对置管位置的导管和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对透明膜进行更换,保证到患者皮肤随时保持无菌和干燥。

1.2.3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治疗后处理方法观察组在实施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治疗完成后,需将负压吸引管弯成直径为10 cm的环状,内部需注入2 ml的吉尔碘,保持其随时呈现出垂直状态,可较好的观察其中水波动的速度。负压吸引管的另一端需接入负压吸引装置,即水封瓶中。另一端需接静脉置管尾端,将其进行妥善固定。根据碘伏柱的波动幅度控制吸引压力的大小,通过压力大小情况对引流速度进行控制。水柱的波动速度需设置为5次/min。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气促、胸痛胸闷等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得以复张;有效:肺复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自发性气胸仍然存在,临床症状及肺复张状况均无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此外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肺复张所需时间。同时需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使用贝克焦虑量表对其治疗后的焦虑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同时需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治愈39例(92.8%),有效3例(7.2%);对照组治愈36例(90.0%),有效4例(10.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4,P=0.643)。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发生皮下水肿1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复张性肺水肿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对照组发生皮下水肿2例、穿刺部位感染5例,复张性肺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442,P=0.035)。

2.3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比较实验组患者肺复张平均时间为(2.8±1.4)d,对照组为(9.8±1.9)d,实验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12.056,P=0.000)。

2.4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贝克焦虑量表评分为(35.69±3.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贝克焦虑量表评分(62.36±25.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78,P=0.000)。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3.23±1.25)d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2.65±3.5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60,P=0.000)。实验组住院费用(956.36±124.7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1 269.62±351.75)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26,P=0.000)。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病症,发病率高,其疾病人群主要为机体功能逐渐下降的中老年人,它对患者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安全都构成了极大威胁。而气胸发生的前提是胸膜受损,由于封闭的胸腔环境改变,致使空气进入肺部后发生了气胸,属呼吸科多见急症,这时胸膜腔压力异常提升,导致肺部受压、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多种原因致使气胸症发生,里面又包含自发性、非自发性气胸两种,自发性又分为开放性、闭合性及张力性气胸三种[3-4]。

由于自发性气胸的特点,患者在临床发病过程中也会导致其出现较多并发症,例如肺结核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肺局部同期障碍,也会导致诸多病理生理改变,最终出现肺大疱,从而导致肺大疱出现剧烈变化和破裂。即使有部分患者可使用保守治疗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在使用保守治疗后的效果并不佳。在这样的前提下,需对其实施更加有效的处理,例如可对其胸腔进行减压排气治疗,从而取得较好治疗效果[5]。在当前的研究中显示,通使用肺复张的方式,促进胸膜腔破口能够得到愈合,最终减少漏气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并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肺复张的治疗过程中,经典治疗方法为粗管持续闭式引流,并且这种治疗方法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可起到较好治疗效果。但仍需注意的是,目前临床常采用排气治疗法来治疗自发性气胸,传统方式用到的置管较粗,为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创伤性更大,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心理、身体伤害,且治疗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疾病早日康复。尤其是粗管持续闭式引流仍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损伤,导致其身体受到更大影响,也不容易被其接受。因此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开始得到了诸多关注。在近些年来,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这一全新的治疗方法开始得到了诸多关注。

相比传统的粗管持续闭式引流,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有着更大优势。在实际的实施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治疗时,其管腔相对较细,能够对患者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例如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治疗法使用细导管,创伤性更小,医生操作时间短、简单易行,且具有重复性特点,因为细导管组织兼容性更强,可留置时间变长;也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酌情调整导管进入深度;此外还十分便于引流,整体来说患者治疗依从性也较高,当前在呼吸科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6-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更短、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但仍需注意的是,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仍然有其缺陷。例如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会因为管腔较细的因素,导致患者胸腔内分泌物对引流管进行堵塞。从而在治疗时会出现较大麻烦。尤其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皮下气肿的情况。而针对这些情况,当前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中心静脉置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的方式治疗。通过这种手段治疗,也能够取得较好疗效,也可避免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在治疗时出现的各类缺陷,从而可取得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对患者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综上,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能促进肺复张,且术后并发症少,也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在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能够更好的改善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临床症状的好转和预后改善有着重要意义,相比常规的治疗方法有疗效良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1]何鹏,王锐安.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8):1091-1093.

[2]尚耀民,张庆宪,许爱国,等.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负压吸引治疗气胸临床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1,20(2):184-187.

[3]周金山.经皮胸腔置入细导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9):11-12.

[4]周贵龙.改良式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81-82.

[5]吴跃武,胡斌,过小冬,等.肺大疱切除+胸膜内固定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对炎症细胞因子及复发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22):10-12.

[6]郭勇.自发性气胸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6):69-71.

[7]崔美霞,贾玮,李月川,等.胸腔闭式引流术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破口闭合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5,(6):659-662.

[8]刘彦国,何博,姜冠潮,等.家族性自发性气胸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5,31(2):93-95.

猜你喜欢
自发性气胸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自发性血胸治疗体会
乳腺癌肺转移胸腔积液的治疗(附36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