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1945年中苏条约谈判的介入
——基于核军事背景下的分析

2018-04-15 00:08吉田丰子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波茨坦中苏宋子文

吉田丰子

序 言

苏联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将确保其自身的国防与经济权益作为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向英美提出并获得了保障。其中与中国有关事项如下:

1.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

2.恢复帝俄被日本夺取的权益。

关于中国东北的条款中尤其重要的包括:

大连商港应该国际化,并且苏联在该港的优先权益应该获得承认;旅顺港作为苏联的海军基地应该获得恢复;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该设立苏中合办的公司共同运营,并且苏联的优先权益应该获得保证,保证中国对满洲的完整主权。《雅尔塔协定》还规定,苏联的上述要求需通过与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谈判而得以实现。*The China White Pape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9.

美国接受上述条件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认为中国可以在蒋介石政权领导下实现统一;第二,认为苏联承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然而,就在中苏会谈即将开始之际,形势出现了发生巨大变化的可能性。因为美国已经准备好在7月上旬进行原子弹试验,其结果甚至将影响到苏联是否还有必要对日参战。着眼美国进行原子弹试验与中苏会谈时期几乎重合这一历史背景,美国与中苏谈判之间的关系自然有必要重新分析。基于这一问题意识,本文将以重新解析美国外交文件为主回答上述课题。*关于中苏直接交涉的拙稿有:《民族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权衡与抉择——1945年中苏条约缔结过程中过民政府之因应》,栾景河、张俊仪主编:《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想与外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民族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权衡与抉择——再议1945年中苏条约缔结过程中国民政府之因应》,张俊仪、陈红民主编:《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5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一、原子弹试验背景下美国对中苏会谈的间接介入

学界关于波茨坦会议前中苏谈判的一般看法是:美国为了早日促成中苏条约的缔结倾向于向中国施加压力;波茨坦会议前中苏谈判一度中断的原因是中方负责人宋子文对有损中国主权利益的条约不愿意背负政治责任而采取了拖延策略。*梁敬钅享:《中美关系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陈立文:《宋子文与战时外交》,台北:“国史馆”,1991年;吴景平:《宋子文评传》,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John W. Garver, Chinese-Soviet Relations: 1937-194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然而,姑且不论这一时期美国已经计划进行原子弹试验,面对强大的对手斯大林,将波茨坦会议前中苏谈判一度中断的原因全部归咎于宋子文个人,显然是不客观的。基于上述问题意识,下文将重新分析波茨坦会议前的中苏谈判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经过6月30日短暂的礼节性会谈,中苏谈判于7月2日正式开始。苏联除了表示承认中国在东北(满洲)的主权,支持国民政府外,还在旅顺问题上同意了中国不适用“租借”的主张。然而,在外蒙古与东北问题上,双方差异较大。第一,关于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宋子文主张予以搁置,而斯大林为了防止日本东山再起对苏联远东地区形成威胁,要求维持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第二,关于中东铁路与南满铁路。苏联没有主张其在东北驻军的权利,但要求两条铁路的所有权,提出与中国共同经营,并且由苏联人任经理。对此,中国坚决不出让所有权,基本上同意了共同经营;第三,关于大连港问题。斯大林主张其“国际化”并由苏联与中国共同管理,不允许第三国介入,同时“优越权益”是指苏联较中国拥有优越权益。对此,宋子文主张大连属于中国行政范围内的自由港,但可给予苏联派遣助手以及自由使用的权利。

这次会谈结束后,宋子文向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报告了会谈情况,并要求哈里曼向美国政府紧急确认美国对于《雅尔塔协定》各项条款的解释。关于外蒙古的条款这一最大问题,宋子文提出如果不明确美国政府的解释,会谈将无法进行,此外,关于铁路与港口问题,中方特别希望早日知道美国对“大连商港的国际化”的看法。*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President Truman and the Acting Secretary of State(Paraphrase),(Moscow), July 1, 1945,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FRSU), 1945, Volume Ⅶ, The Far East: China,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9, pp.910-911. 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President Truman and Secretary of State(Paraphrase), (Moscow), July 3, 1945, FRUS, pp.911-912.哈里曼在致杜鲁门总统与贝尔纳斯国务卿的电报之中称,美国政府没有讨论过罗斯福总统的看法,而据宋子文7月2日所言,已故罗斯福总统所言大致如下:

1.外蒙古问题。罗斯福总统对此没有过考虑,可能不知道中国由于内政问题不能承认外蒙古独立。

2.铁路。罗斯福总统只提到共同经营,绝对没有承认苏联的所有权。

3.大连港。罗斯福主张使大连成为自由港,但绝对没有考虑给予苏联特殊的权益。

4.关于朝鲜。斯大林不愿意驻扎国际性的军队或者警察,主张由苏联苏联组织的朝鲜军队统治。因此,名义上为托管,实际上由苏联操纵。哈里曼对此表示非常担忧。*T. V. Soong Papers, Box 58, Folder 17, Hoover Institution Archives, Stanford University.

对宋子文而言,从哈里曼处得知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大连的信息,与杜鲁门政府在6月15日向中国提供的《雅尔塔协定》的记录之中的斯大林承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一致,因此在大连港问题上便有了与美国追求共同利益,使美国卷入中苏谈判,以此牵制苏联的策略的可能性。这一点在以下的分析中将更加清晰。与对外蒙古问题的敷衍*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Paraphrase),(Washington), July 4, 1945, FRUS, pp.914-915.相对照,其实,美国对与其利益相关的大连港问题较早地予以了特别的关注并考虑对策。这在贝尔纳斯国务卿于7月6日致哈里曼的美国政府关于中苏会谈的具体方针指示中可以明显看出,其要点如下:

1.美国的原则是对《雅尔塔协定》不做解释,不介入中苏谈判。

2.以杜鲁门总统与贝尔纳斯国务卿的名义向中苏两国表示,《雅尔塔协定》达成任何一致之前都必须与缔约国之一的美国进行协商。

3.关于大连港。在“适当时期”,美国不参与大连港的管理和统治,但是苏中两国之间在大连或者其他地区问题上达成某种一致时,应该表示尊重国际贸易中的公正原则,并且这一原则首先要体现于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对大连港设备的使用以及在铁路运输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应该断绝类似日本统治时期名目繁多的差别性的、实际上不平等的经济待遇。*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Washington), July 6, 1945, FRUS, pp.916-917.

上述美国方针之意图,可以说有以下两点:

第一,即使在不介入中苏谈判的情况下,美方亦主张两国政府在达成任何协定之前都必须通知美国政府,是对苏联牵制之表示。此点主张基于美方认为事实上苏联对中国的要求已超出《雅尔塔协定》。贝尔纳斯在同一封电报中指出,斯大林主张东北主要铁路的所有权属于苏联,而《雅尔塔协定》中并未允许苏联独占。

第二,于“适当时机”介入大连问题。这一点比较更清楚地表示了波茨坦会议前美国对中苏谈判的干预。“适当时机”具体为何呢?其实,美国已经在6月决定7月上旬进行原子弹试验,因此可以肯定,其具体结果将影响美国是否介入大连问题。事实上,如后所叙,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美国立即朝这一方向行动。波茨坦会议前夕中苏会谈的中断也与此不无密切的关系。

根据目前资料,蒋介石将中苏会谈的重任委托给宋子文后,7月1—4日期间离开重庆去西安似乎并无要务。果真如此的话,蒋介石对中苏谈判的重要性,尤其是苏联关于外蒙古独立谈判要求绝对不会改变这一点,显然是十分清楚而苦于思考对策。7月5日,阅读了宋子文的相关来电后,蒋介石立即起草了以承认外蒙古独立为交换条件,要求苏联保证东北的领土主权之完整,不支持新疆的叛乱者与共产党的方针。不过,在6日致宋子文的电报中,不仅有如果中国的要求得以实现,或许可以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还有见机行事的指示。7日,蒋介石向宋子文发出了明确指示的电报。*《蒋介石日记》,1945年7月6日、7日。Hoover Institution Archives, Stanford University.

接到蒋介石指示的宋子文在与斯大林进行会谈的7月9日当天,向哈里曼表示即使外蒙古问题在波茨坦会议前能够取得一致,也没有讨论铁路与港口问题的时间,因此波茨坦会议前缔结条约非常困难,并提出波茨坦会议期间可能归国之意。

哈里曼试图迫使宋子文让步而强调如果条约不能缔结对中国之不利,但最后对宋子文提出如下建议:“即使在这次谈判期间不能达成协定,也要发表公报,以好的发声肯定这次谈判已经有所进展,以促使谈判早日再开”。*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President Truman and Secretary of State, (Moscow), July 9, 1945, FRUS, pp.924-926.哈里曼此时提出这一建议之背景,首先是假如不久后原子弹试验成功,对于7月6日贝尔纳斯国务卿的来电中所提的美国介入大连问题的可能性应该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是担心波茨坦会议之前中苏继续谈判的话,宋子文可能在大连问题上向苏联做出让步。

早在7月8日听取了宋子文关于中国的妥协方案后,哈里曼就在致杜鲁门总统和贝尔纳斯国务卿的电报中表示,波茨坦会议前中苏缔结条约十分困难,并且提出为了在波茨坦会议上进行讨论,美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预先对《雅尔塔协定》的内容进行研究,尤其是中国向苏联让步的港口和铁路的条款,以及对中国当前对外蒙古问题维持现状将采取的行动。此外,哈里曼认为对他于7月2日向宋子文表示的关于朝鲜的托管也应该进行讨论。*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President Truman and the Secretary of State,(Moscow), July 9(8), 1945, FRUS, p.924.

哈里曼在7月9日致杜鲁门总统和贝尔纳斯国务卿的电报中又称:宋子文“准备拒绝苏联的以下任何企图。即,针对各国对大连自由港和铁路运输设施的使用以及在满洲发展贸易的自由进行限制”,并称“在这一点上,宋子文的态度与你们7月6日的310号来电中对我个人之指示态度是一致的”。*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President Truman and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oscow), July, 1945, FRUS, pp.924-926.也就是说,哈里曼在向美国政府要求,对至少在大连问题上主张美中共同利益的宋子文予以支持。

7月9日的中苏谈判中,双方关于蒙古问题达成了一致,但是在接下来的两次谈判中,如哈里曼的预想,苏联在大连港与铁路权益方面的态度加强了。波茨坦会议之前苏联的主要主张是将铁路与大连港划为苏联的海军基地。对此,宋子文坚持需要在波茨坦会议期间返回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商谈。

试图在波茨坦会议之前缔结中苏条约的斯大林即便强调在会议上要讨论苏联对日参战的日程,因此最好在此之前达成协定,*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President Truman and the Secretary of State,(Moscow), July 12, 1945, FRUS, pp.932-933.宋子文也丝毫没有改变态度。会谈中断后,宋子文对哈里曼称,由于“明确的理由”,他没有同意苏方的主张。所谓“明确的理由”,应该是指哈里曼于7月2日向宋子文所表示的罗斯福总统的解释。总之,可以说宋子文是在利用大连问题,要求美国在波茨坦会议上采取负责任的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谈话中,宋子文向哈里曼提出,希望美国政府在波茨坦会议上能说服苏联接受中国的立场,或者由美国提出一个蒋介石能够接受的方案。*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President Truman and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oscow), July 13, 1945, FRUS, pp.933-934.从中可以看出宋子文对于美国的期待,以及竭力减轻条约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二、美国原子弹试验的成功与对中苏谈判直接介入的决策

既往的研究鲜有从美国开展原子弹试验与中苏谈判的关系这一视角出发,因此一般认为美国对中苏谈判的介入始于其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另一方面,部分已有研究对波茨坦会议期间美国对中苏谈判的介入有所提及,但对其背景的认识却相当薄弱。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原子弹试验的成功恰恰是美国介入的历史背景,美国据此决定了介入中苏会谈的方针政策。

就在波茨坦会议开始前一天的7月16日,美国原子弹初次试验成功,翌日第二枚原子弹试验也取得了成功。*Tsuyoshi Hasegawa, Racing the Enemy: Stalin, Truman and the Surrender of Japa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在如此重大的军事背景之下,姑且不论苏联对日参战是否还有必要性,美国已经明确了直接介入中苏会谈的立场。

首先应该分析的是第一个接到原子弹试验成功消息的陆军部长史汀生于7月16日致电杜鲁门总统的记录。*Memorandum by the Secretary of War(Stimuson) to President Truman,(Postsdam), July 16, 1945, FRUS, pp.943-944.其中称,如果根据美国“传统的对华政策”,即“门户开放”政策和承认中国在东北的主权来解释《雅尔塔协定》,并且美国始终统治太平洋岛屿的话,*这里使用假设的表达方式表明美国决定向日本投炸原子弹是在7月21日以后。就国防而言,美国没有必要担心苏联对日参战与《雅尔塔协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东北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1.关于旅顺,已故的罗斯福总统已经许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将其作为海军基地租借给苏联。也就是说,苏联的要求是符合《雅尔塔协定》的。2.关于大连,《雅尔塔协定》仅允许苏联以商业目的进入以及使用必要的设备,并没有与苏联妥协而允许苏联垄断或阻止在大连以及其他港口的贸易。在东北属于中国的前提下,苏联可以通过中苏共管的铁路进入大连港,但仅限于输出和进口。3.关于铁路,其必须公开经营,并且不允许损害其他大国在东北的贸易。4.关于大连与铁路问题可毫无保留地支持宋子文的意见,理由是其也可以维护美国的在华以及在远东地区日渐增加的利益。史汀生更进一步反省称,将旅顺租借给苏联已经是一个错误,不能对辽东半岛或者东北的其他任何军事利益和统治再做出让步,并强调美国应该支持宋子文的提案。

美国的具体介入方案参见驻苏大使哈里曼致国务卿贝尔纳斯的文件。在贝尔纳斯通过驻华大使赫尔利指示宋子文赴莫斯科继续与斯大林谈判的7月28日,*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Ambassador in China(Hurly), (Babelsberg), July 28, 1945, FRUS, p.950.哈里曼对贝尔纳斯称,美国已经没有必要关注苏联对日参战了,但是中苏条约的签订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他还指出中苏会谈重新开始时有关美国利益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哈里曼认为,中国不能单独与苏联对抗,因此,在东北铁路与港口的交涉上,如果给予苏联优先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外国商人以特殊权利,甚至让步至其他外国商人不得在东北经商的话,将违背美国的对华政策和国家利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了使其“门户开放”政策在东北不遭受失败,美国有介入中苏谈判的必要性。具体做法是,向斯大林建议在中苏协定中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并提出具体文件,有了这一文件的话,如果美国在东北的利益受到损害,可以据此同苏联直接交涉。*Memorandum by the Ambassador in China(Hurley),(Babelsberg), July 28, 1945, FRUS, p.950.

7月31日,哈里曼再次致电贝尔纳斯,提出了关于中苏会谈的展望与美国介入方式的文件。哈里曼认为,斯大林一定会要求缔结苏联7月初提出的方案,所以最终结果是中国将做出让步,并且认为如果美国不以坚定的立场解释《雅尔塔协定》的话,中苏谈判可能破裂,甚至双方关系有更加紧张的可能性。如果宋子文让步,就有损美国的利益。因此,关于美国的介入哈里曼提出了与7月28日不同的方案,即斯大林与宋子文坚持各自主张时,由哈里曼做出如下通知:

第一,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会谈上关于大连港的态度,即罗斯福拒绝了斯大林的租借要求,而坚持应该将大连港作为国际化的自由港口。

第二,美国不允许将大连港划为苏联的军事区域或者作为苏联的海军基地。

第三,如果斯大林不赞成将大连作为中国管理下的自由港,以商业方式租借给苏联一部分用于运输这一宋子文的提案的话,就成立由中国、苏联、美国(或者加上英国)组成的委员会,将大连作为自由港,监督其经营。

关于铁路问题,该文件认为中苏分歧并不大,双方可以商讨。*Memorandum by 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Babelsberg), July 31, 1945, FRUS, pp.953-954.

在中苏谈判即将重新启动之际,哈里曼于8月4日向贝尔纳斯国务卿提出要求,希望美国政府将与苏联交涉的权利交给他。*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she Sectary of State, (Berlin), August 4, 1945, FRUS, p.954.对此,贝尔纳斯在5日回复称,对哈里曼目前的意见与提案全部同意。也就是,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意见,坚决反对斯大林关于大连港的主张,支持宋子文的提案;2.条约缔结时,让斯大林立即公开发布承认美国在东北“门户开放”政策的书面文件;3.如果宋子文的提案不能通过的话,根据需要向斯大林和宋子文提出,美国建议成立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也有加入的可能性)组成国际委员会,将大连港作为自由港,监督其经营。*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Washington), August 5, 1945, FRUS, pp.955-956.

三、波茨坦会议后美国对中苏谈判的介入

在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背景下,波茨坦会议于7月17日至8月2日举行,美国对苏联在中苏谈判中提出的在中国东北的权益的要求强烈不满,并且在做出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决定之后,有意将要积极加入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谈判的苏联排除在外了。

此外,杜鲁门总统还致电蒋介石,指示其在今后的中苏谈判中不许向苏联妥协。*President Truman to the Ambassador in China(Hurly), (Babelsberg), July 23, 1945, FRUS, p.950.然而,由于杜鲁门向斯大林暗示了原子弹试验的成功,对斯大林而言,在日本投降之前对日参战以及缔结中苏条约就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斯大林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提前对日宣战。*Tsuyoshi Hasegawa, Racing the Enemy: Stalin, Truman, and the Surrender of Japa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这一决定给中苏谈判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就在宋子文等中国代表抵达莫斯科的8月7日,斯大林便与其开始了会谈。针对中方提出的必须将与大连有关的铁路排除在军事区域之外的主张,斯大林表示,与大连港相关的铁路不划为军事区域,其民事行政属于中国管辖,但是涉及安全问题时需要与苏联的军事长官协商。*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oscow), August 7, 1945, FRUS, pp.957-958.显然,斯大林做出了妥协,其目的在于尽快缔结中苏条约。会谈决定8日中方向苏联外交部提出草案。

8月8日下午,莫洛托夫外长将中方人员中的外交部长王世杰与驻苏大使傅秉长约到其官邸,声明苏联将于8月9日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并且宣读了对日宣战声明。他同时表示,这一行动是基于《雅尔塔协定》中关于苏联在对日参战的有关内容而决定的。因此,美国关于苏联最早在8月15日之前也不会对日参战的预测失败了。

8月8日夜晚,接到杜鲁门命令的哈里曼与斯大林举行了会谈。哈里曼首先转达了杜鲁门总统将继续支持《雅尔塔协定》的态度,并称已故的罗斯福总统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所持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以保证包括东北在内的中国的领土主权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为基础的,杜鲁门总统也希望中、苏在谈判中考虑美国的长期利益。哈里曼还指出,在1924年的《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苏联曾放弃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等特权。关于中苏谈判的现状他认为:

第一,关于旅顺港。为了安全与防卫之目的,将其作为苏联的海军基地符合中苏双方的利益,因此美国政府不反对。

第二,关于大连港。已故的罗斯福总统并没有同意斯大林的租借要求,而是主张将其作为国际化的自由港,苏联在这一港口的特殊权益可以通过承认其作为苏联进出口贸易的不冻港而得到保证,即以商业的形式保证其利益。此外,从美国对华长期利益的角度而言,美国政府认为大连港应该在中国政府的管理之下。

第三,目前中苏谈判中涉及美国利益以及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所有事情都应该与中苏谈判的促进者杜鲁门总统商谈。*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y the Minister Counselor in the Soviet Union(Kennan), (Moscow), August 8, 1945, FRUS, pp.960-965.

哈里曼认为这些意见对美苏双方都有利,并在8月9日以书信的方式向莫洛托夫重申了上述主张。*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oscow), August 13, 1945, FRUS, pp.970-971.同日,哈里曼与王世杰讨论了大连问题。哈里曼称,在关于大连的协定中只能向苏联提供进出口货物之便,这种做法不影响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也不侵犯中国的主权,并且获得了斯大林的同意。但是其中没有加入《雅尔塔协定》中关于苏联“优先权益”的表述,因此斯大林表示了不满。并称,关于大连的行政,斯大林要求港口的业务管理与警察权的意愿较强。*《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4册,1945年8月9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刊行。

在8月10日宋子文与斯大林举行会谈前,哈里曼又向宋子文强调,中国关于大连的主张应与《雅尔塔协定》一致,如果要在涉及美国利益的问题上做出让步时,必须预先与美国商谈。*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President Truman and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oscow), August 10, 1945, FRUS, pp.966-967.在当日的会谈上,中苏双方首先谈论了大连问题,斯大林提出,大连市及其港口由中方负责管理,战时由苏联对其实施军事管制。

关于边界问题,宋子文提出组织一个共同委员会勘定边界后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但是斯大林坚持“现行边界”,并威胁称,如果中国不同意,内、外蒙古的边界线将消失,也就是内蒙古将被外蒙古合并而形成更大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铁路问题也进行了讨论。斯大林同意了宋子文提出的由双方组成人数各半董事会的方案,但是坚持铁路的董事会主席由苏联人担当,宋子文未予同意。

苏方关于支持国民政府这一最核心问题的表述并没有如宋子文所期待般得以明确。虽然谈判记录中没有,但是根据哈里曼向美国的报告可知,为了尽速迫使宋子文缔结条约,会谈最后,斯大林恐吓宋子文说:“如果不那样的话,共产党将进入满洲。”

哈里曼关于这次会谈的看法是,未解决的争执点是,斯大林要求对大连港口的设备与中国共同享有所有权,并且要求由苏联人担任两条铁路的经理。哈里曼认为,宋子文对于前者不会妥协,对于后者应该会同意。在此基础上,哈里曼向杜鲁门和贝尔纳斯提出,后者不具有使谈判决裂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宋子文允许将大连港口的设备的所有权与苏联共同拥有,则将有损于美国的利益,因此要求杜鲁门与贝尔纳斯立即给予具体意见。*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President Truman and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oscow), August 11, 1945, FRUS, pp.967-969.

贝尔纳斯于8月11日向哈里曼回复了五条意见。第一条称,关于中国让步以换取苏联将不支持与国民政府持不同政见者这一条款,虽然美国不能公开表示意见,但认为苏联应该对支持国民政府做出明确的表述。*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Washington), August 11, FRUS, 1945, pp.969-970.余下几条的意见则是将具体应对全权委托哈里曼来处理。

在中苏继续谈判的8月12日,哈里曼致信莫洛托夫,称根据宋子文的信息,苏联提出与中国共同拥有大连港的设备,他本人根据美国政府的命令,认为那是有损美国利益的而不予支持。哈里曼也将此函抄送给了宋子文。*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oscow), August 13, FRUS, pp.970-971.显然,最终苏联将其要求降至拥有大连港设备一半的所有权,哈里曼信函起到了一定作用。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同意了中国提出的设立中苏军事委员会这一提案。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妥协,除了中国自身的努力以及美国的介入外,更加重要的是,在日本即将投降之际,中苏双方都希望在日本投降之前尽快缔结条约。

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随着原子弹试验的决定及其成功、用原子弹轰炸日本的决定这一系列形势变化的发生,美国也逐渐加深了对中苏谈判的介入。而美国的介入主要围绕大连问题,其目的是让苏联承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以维护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权益,防止苏联独占东北。

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缔结的8月14日,苏联原本要与中国起草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谅解文件,但就在当天,莫洛托夫称,这一点已经反映在条约之中没有必要另行起草声明。*The Ambassador in the Soviet Union(Harriman) to President Truman and Secretary of State, (Moscow), August 14, 1945, FRUS, pp.973-974.条约缔结后,虽然美国继续要求苏联与中国起草该文件,但是没有实现。*详细过程参见:The China White Paper, 1949.

后来,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各国向苏联提出抗议,苏联还是继续拒绝了第三国对大连港的使用。可以说,在《雅尔塔协定》基础上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已经蕴涵着围绕中国的美苏冷战的起源。

猜你喜欢
波茨坦中苏宋子文
波茨坦公告旧址感吟
抗战时期乌苏里江边的中苏情报站
装疯卖傻的宋子文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蒋宋孔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
蒋宋孔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
日本遭原子弹袭击,都是翻译惹的祸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情报界对中苏分歧的评估
宋子文的葬礼宋氏三姐妹为何都没出席?
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中苏关系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