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全堂狮灯特征与发展对策

2018-04-23 07:37黄平
南方文物 2018年3期
关键词:舞狮井冈山文化

黄平

在江西省井冈山市流行着一种独特的民俗体育活动——井冈山全堂狮灯,又称井冈山全堂狮子,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快有200余年的历史。它既有赤手空拳的武术套路,又有千奇百怪的武术器械,表演步法、手法和队形,纷繁奇异,变幻无穷,至今仍遗存着古朴原始的民间武术风貌,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目前井冈山市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进行全堂狮灯表演的民俗活动主要盛行于井冈山市虎爪坪村、东山、河桥、石州、大陇及东源村寨,依靠一代代村民继承与发展,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并于2010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被评为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前,随着传统乡村向现代城镇化的转型.以全堂狮灯为代表的传统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一、井冈山全堂狮灯的形态特征简介

全堂狮灯表演项目有龙灯(俗称“三节龙”)、舞狮(又称“顶狮头”)、拳术套路表演、棍术套路表演、对练项目、器械项目及盾牌舞(俗称“藤牌舞”或日“破牌”)七大类,其中拳术套路、棍术套路、器械项目均由10人表演。每年正月十五,井冈山全堂狮灯必备全套人马,手持器械,浩浩荡荡集结出灯,在师傅的带领下,表演队伍敲起锣鼓,吹起唢呐,燃烛放炮,舞龙耍狮,一一向村中族老与长辈,拜年祝寿,然后在村民们的簇拥下,进入祠堂,祭拜祖后进行表演。

1.井冈山全堂狮灯的表演形式

表演的第一个项目是从舞龙开始的.全堂狮灯的龙只有三节,竹面扎制,彩布连接,故称三节龍。开始锣鼓过后,三位表演者,双手插腰,迈着八字步入场,先向师傅示意作揖,然后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依次表演,或跳,或翻,或滚,或盘,上蹿下跳,活灵活现,展现龙的精气神韵。

舞狮是井冈山全堂狮灯第二个表演项目,通常由一个人表演,表演时,耍狮者手擒狮头,运用各种步形步法,模仿狮子腾、扑、挪、闪、蹿,跳、滚的动作习性,以表现狮子威猛、刚劲的性格特点。其主要环节有《狮子下山》、《争抢龙门》、《一团和气》及《照古井》,动作则有《吃蛇》、《捉虱》、《狮睡》、《擦痒》、《现爪》等。

器械表演是井冈山全堂狮灯里使用兵器最多的,它包括关刀、双刀、铁尺、铁鞭、勾链,以及钒头等,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表演起来,轮番上阵,挥舞兵器,呼呼生风,虎虎生威,往往引来全场村民的叫好声。

反映古战场,两军对垒,互攻互守的盾牌舞,是井冈山全堂狮灯中最为紧张激烈而又最为扣人心弦的最后表演项目,该项目由十人,分二组对峙表演,共完成《莲花阵》、《长蛇阵》、《一字阵》、《二字阵》、《万字阵》、《龙门阵》、《围困阵》、《收后回朝》和《两国统一》等十个布阵回合,表演者沿八字形穿梭过场,变换阵式,边舞动边发出阵阵呐喊声,威武雄魂,强悍粗广,气势咄咄逼人。

2.井冈山全堂狮灯音乐特点

全堂狮灯的伴奏以打击乐为主,常用的伴奏乐器有大锣、小锣、大鼓等,走街串户和过场表演时多用打击乐器配以唢呐等吹管乐器,能烘托出热闹喜庆的场面。表演时的曲牌有《开唱锣》、《狐狸排街》、《高山滴水》、《急急风》、《闲路锣》、《狮子调》、《拳棍锣》等。音乐依照舞蹈情节和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一个项目更换一种曲牌。音乐元素对舞蹈作了恰当的烘托,将武术与艺术相融合。

3.井冈山全堂狮灯武术特点

全堂狮灯的武术属南拳中的洪拳一派。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杂,其风格特点是: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运劲。南派要求形、意、气、力、声的高度统一,主张以力服人、以威取胜、硬打直上、劲透过身。全堂狮灯包含诸多套路和器械动作:拳术,舒展灵活,猛劈硬挂,翻滚跌扑,变幻莫测;棍术,左挡右推,上劈下戳,左旋右转,防不胜防。从而佐证了全堂狮灯的武术是以南拳武术门派洪拳为基础的。

二、井冈山全堂狮灯的现实溯源

1.井冈山全堂狮灯的现实溯源

井冈山全堂狮灯目前主要存在于井冈山东上乡的虎爪坪村。位于井冈山西南边睡的虎爪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4”05”~114°1638”,北纬26°3839”~26°4003”,位于南岭山脉北伸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东侧。东面与龙市镇毗邻,南与睦村乡相连,西与湖南省茶陵县交界,北与坳里乡及永新三湾乡接壤,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庄,村子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四面环山,森林茂密,交通多有不便,古时属林区山寨,人口稀少,与外界交流甚少,村民们过着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自然生活。经常会有野猪、虎、狼出现,时常危害人畜,破坏农作物,由于生产力低下,村民们只有具备一定的搏击技能,才能在这恶劣的生活环境中生存下来。为此相传当地村民遍访名师,不惜重金,请来少林弟子卢能昌大师前来教武授艺,经过长时间实践的验证,这套功夫能够达到战胜对手,保护自我的作用,更加激发起村民们的练武热情,从此虎爪坪村习武之风日益高涨,长盛不衰(图一)。

2,井冈山全堂狮灯的民俗溯源

井冈山全堂狮灯表演时间为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是元宵节。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夜。是汉代汉明帝为弘扬佛法,在正月十五“燃灯表佛”而成为民间一种祈福求愿的仪式活动。全堂狮灯中的龙与狮代表着是原始社会,人们对强大而神秘自然界的敬畏,元宵节进行舞龙、舞狮表演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会风俗与全堂狮灯结合,逐渐在虎爪坪村沿袭和固化下来。

三、井冈山全堂狮灯的文化特征

1宗教性

全堂狮灯做为一种习俗,它自然有一定的戒规和忌讳,在进入祠堂进行表演时,耍狮者要在祠堂大门外,一个劲的踩着八卦,并且等待族长摆完两对石狮灯后,方可进入祠堂。这个传统据传是由祖先传承下来的规矩,祠堂是供奉祖先的地方,里面有邪气,耍狮者不断踩“八卦”可以镇妖驱邪,四季平安。

2传承性

井冈山所属的庐陵文化,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全堂狮灯的舞狮表演之前,耍狮者都会在舞台一侧,上三退四,退四上三的踩出一个“少”字,既而又踩出一个“洪”字。这种仪式据《宁冈县志》记载,是清道光三年(1824年),少林俗家弟子卢能昌落难流落在井冈山地区,虎爪坪村的村民们请他讲授传艺,舞狮表演之所以踩出这个“少”字,就是纪念这位少林武师卢能昌;而踩出一个“洪”字的缘由也跟一位少林武师洪师傅有关系,当年,少林寺遭受一次灾难,得以逃脱的其中五位高僧中,有一位洪姓师傅,这位洪姓师傅是舞狮的首创者,所以后代人凡是舞狮表演,都会踩出一个“洪”字,以纪念这位洪姓的少林武师。

四、井冈山全堂狮灯的发展现状

1,主体功能转变

农业生产时代,由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每年春节时期,通过开展全堂狮灯的表演,祈福来年丰收,是人们心理的崇拜。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传统农村也开始向新农村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工业化耕作,全堂狮灯所根植的文化土壤已不复存在,人的价值观也发生改变,全堂狮灯也从祈福性的民俗活动向娱乐性的群众文化活动转变,为达到更好的演出表演效果,在进行特定表演时,全堂狮灯会改变传统的演出仪式,而将拳术、棍术、刀术,穿插融合在盾牌舞当中,让舞龙与舞狮同时登台表演互动,压缩表演时间,使其更具观赏性。另一方面,全堂狮灯不再仅限于特定节日的娱乐,也先后参加过全省民间艺术会演、全国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升全堂狮灯的现代化价值。

2.傳承产生危机

历经两百多年风雨变幻的井冈山全堂狮灯之所以在历史进程中,依旧存续下来,并维系着民间武术的原始风范,这与它历来所严格遵循的收徒授艺遗规是分不开。全堂狮灯的传承通常是以一个家族村落的父传子的形式存在,以防技艺外传。师傅在传艺过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对徒弟的武德教育,其次,对徒弟的身体素质要求十分严格,在学习套路之前要对身体进行锻炼,不循序渐进的完成基础过程,以后的学习都将很难完成。学习全堂狮灯的传承人往往在七至八岁就开始进行学艺.如:第二代传承人.林贵祥八岁就开始习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父母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吃苦,更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好文化,造成全堂狮灯师傅找不到徒弟,使得练习人群出现断层现象,全堂狮灯产生传承危机(图二)。

五、全堂狮灯的发展策略

1.构建多渠道的传承方式

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包括自在传承和自觉传承,自在传承是内在动力,自觉传承是流变,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自在传承方式已经很难维系其稳定性时,自觉传承方式必将被建立。也就是说全堂狮灯的传承与发展,关键的是传承人对传承项目的创新力与选择能力,如何实现全堂狮灯的健康生态多元化发展,进校园是其走出困境的新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就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学校体育教育作为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文化传承场域,可以开设全堂狮灯的校本课程,聘请“全堂狮灯”传承人担任学校龙狮队的教练,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直观认识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与条件,从而以优秀民俗文化促进素质教育,才能将“全堂狮灯”发挥光大,才能长期地传承下去。

2促进传统文化的良性变异

当前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学术界有诸多争议,有学者认为保持传统文化的原生态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但随着社会环境发生变化,静态的保护只会使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陷入困境。以全堂狮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活态的体育文化遗产,要不被边缘化,就要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创新发展。不能局限于祭祀与祝福,更要注意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实现产业化,从而扩大其生存空间。2016年习近平同志第三次上井冈山时,曾指出“井冈山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全堂狮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曾在红军教导队学员中广为传授,当下,可依托革命圣地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在游客中开设全堂狮灯的体验项目,在给自身创造诸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猜你喜欢
舞狮井冈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迷宫弯弯绕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水下舞狮
谁远谁近?
舞龙舞狮进校园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井冈山十里杜鹃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热闹的舞狮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