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市博物馆馆藏吉州窑釉下白地彩绘瓷赏析

2018-04-23 07:37涂飞
南方文物 2018年3期
关键词:彩绘口径纹饰

涂飞

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宋时与定、磁、钧、耀、建窑齐名,极负盛誉,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在历史上曾经辉煌灿烂,一度使永和成为与汉口和佛山齐名的“天下三镇之一”。

吉州窑窑址分布在赣江两岸数十公里范围内,主窑场有彭家窑、永和窑、临江窑、吴家窑等。其中,永和窑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在这里出土了被称为黑釉奇葩的剪纸贴花、木叶天目瓷和江西最早的彩绘瓷。考古成果证明,吉州窑彩绘瓷器最迟始烧于北宋晚期,终烧于元代后期。吉州窑彩绘瓷器从形式上看,有素胎彩绘,釉上彩绘和釉下彩绘。

吉州窑利用窑变技术,研制刨烧了个性独特的釉下白地彩绘和色彩缤纷、璀灿夺目的黑釉地木叶纹、虎斑纹、玳瑁斑、鹧鸪斑、鳝皮黄等黑釉窑变瓷,给人以自然、清新、亮丽的美感,不少国家均有收藏,甚至奉为国宝。釉下白地彩繪技术对景德镇青花瓷产生了一定影响,更是直接促进了青花瓷的成熟,开辟了制瓷装饰工艺的新天地,对我国陶瓷生产影响深远。

吉州窑釉下白地彩绘始于南宋,元代有较大发展。坯胎制成后,用铁质彩料直接在胎体上绘画,然后施一层淡薄透明釉,烧成后彩绘呈酱褐或红褐色。器形有瓶、炉、盆、罐、枕、壶、盒、盂等,主要纹饰有波涛、回纹、折枝梅、双鱼、蝴蝶、奔鹿、锦地、莲瓣、蕉叶纹等,且多用“开光”手法突出主题纹饰。

北方有很多的黑色彩绘瓷器,大部分是釉上彩绘。磁州窑的釉下彩绘装饰工艺是先在坯胎上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然后加彩绘制再施透明釉烧成。吉州窑的釉下白地彩绘在工艺上是直接彩绘在坯胎上施釉烧成,使釉下彩绘瓷的工艺得到了提高。吉州窑的釉下白地彩绘在装饰表现形式上比较独特,比较直接地把绘画特点搬上陶瓷装饰。其以料为墨,以胎为纸的装饰手法近似于绘画。吉州窑的工匠们在进行釉下白地彩绘装饰中对于描绘对象既做到了反映客观真实,又巧妙地进行了艺术加工,使要表现的物体以简练的图案形式出现在瓷器上,具有极浓的装饰意味。

吉州窑的釉下白地彩绘瓷图案丰富多彩,主要以生活和自然景观为创造源泉,画风朴素、简练、单纯,富有民间生活情趣。作品粗中有细,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题材主要以植物花草、飞禽走兽为主,再辅以回纹、如意纹、缠枝卷草和粗细边线等组成。

1、花草图案。有芦草、牡丹、灵芝、莲花、月梅、石榴、茶花、梅竹等,它们以各种形态出现,鲜活可爱,真切传神。

宋吉州窑白地褐彩牡丹纹花瓶颈(图一):残长22.5厘米。喇叭口,长竖颈,黄白釉地饰褐彩牡丹纹。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五代越窑始见刻划牡丹纹制品,宋磁州窑出现白地黑花品种,吉州窑又发展出釉下白地彩绘的牡丹纹制品。

宋吉州窑褐彩地白菊纹瓶(图二):高16.2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5.8厘米。口沿至颈部残缺,仅剩斜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圈足,釉不及底。该瓶通体以褐彩为地,器身绘数朵盛开的白菊,明暗对比鲜明。褐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彩料绘于瓷器表面而呈现褐色花纹,褐彩的源头可追溯到青釉与酱褐釉合烧的汉代,而目前所见成熟的褐彩瓷出现于三国。总体而言,褐彩瓷绝大部分属釉上彩,吉州窑则以釉下彩闻名于世。

宋吉州窑自地褐彩锦地开光花卉纹罐(图三):高5.7厘米,口径6.1厘米,腹径9厘米。浅口,丰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矮圈足,足内底浅露胎。米黄色胎,胎质坚密,器型规整,线条流畅,造型丰满。器身满铺褐彩六菱锦地纹,排列规整,采用吉州窑常用的对称开光形式突出主题纹饰,锦地与开光疏密适宜。肩部饰有一道宽褐彩弦纹和两道细褐彩弦纹,腹部饰褐彩六菱锦地纹,对称描内细外粗褐彩如意纹勾画开光,开光内饰一丛枝繁叶茂的褐彩花卉,腹下部饰有一道宽褐彩弦纹和多道细褐彩弦纹,足底无釉。纹饰内容简单而突出,表现形式丰满而多彩,画工规整而细腻,严谨而活泼,特别是其纤细的线条,犹如工笔画一般,充分体现出精湛的艺术功力,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不乏为吉州窑的精品代表之作。

宋吉州窑白地彩绘开光罐(图四):高16.2厘米、口径10.8厘米、足径7.8厘米。芒口,竖颈,折肩,直腹以下渐收,圈足。颈至肩部饰数道褐彩弦纹,腹部对称开光花卉纹和对称弦纹,底足无釉。锦地开光是指在繁密规整的织锦样地纹中空出数量不等、形状各异的白地。开光用作绘制主要纹饰,与锦地形成主次、疏密、虚实的对比变化,使整个装饰显得较为活泼。宋代吉州窑的这类品种,对明清景德镇窑的制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吉州窑褐彩荷叶回纹罐盖(图五):高5.5厘米、口径10.2厘米、底径7.8厘米。平顶,圆盖,顶上饰褐彩荷叶纹,腹部饰一周凹形纹,上下几道褐釉纹,盖内无釉。

宋吉州窑白地彩绘粉盒(图六):通高3.6厘米、口径8.7厘米底径4厘米。子口,斜壁,假圈足。器盖饰彩绘花草纹和三道褐彩弦纹,器外壁无釉。

2、鹊梅图案。梅花是吉州窑瓷器中常见纹式,鹊梅结合在一起则只有彩绘瓷器有。梅花寓意美丽高洁,鹊寓意有喜事来到,二者结合在一起,则有双喜临门的含意。

元吉州窑白地褐彩喜鹊闹春纹瓶(图七):通高12,7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4.4厘米。侈口,长颈,鼓腹下收,圈足。通体黄白釉地饰褐彩,底足无釉。颈部饰数道粗细弦纹,近底处饰一圈粗弦纹。瓶身正面绘折枝梅一朵,枝上立一喜鹊,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前程似锦的喜庆景象。此器主题纹饰醒目突出,喜鹊欢跃枝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羽翼和尾羽纹路清晰可见。

喜鹊象征喜庆,喜鹊闹春是吉州窑装饰纹样常见题材,古人以喜鹊象征喜庆,梅谐音“眉”,画喜鹊站在梅花枝梢,即组成了“喜上眉梢”的吉祥图案。

3、海涛纹、锦地纹、冰凌纹图案。海涛纹器广泛流行于宋代,而以吉州窑釉下白地彩绘瓷最具代表性。锦纹一般装饰在瓶、罐的肩部或碗、盘的口沿,或作为衬托主纹的地纹。

宋吉州窑自地褐彩锦地纹琮式瓶(图八):残高16.5厘米,口径2.9厘米,足径5.7厘米。琮式,直腹壁,高圈足微外撇。底露胎,黄胎褐釉。顶部外围饰一道宽褐彩线条纹,内饰一道细褐彩线条纹,细线条纹四个角上均饰有卷草纹,腹壁纹饰主要分三层,琮顶饰卷草纹,肩部饰一道粗线条纹和三道细粗线条纹,两条细线条内饰有变体覆莲纹,腹部布满六菱锦地纹。腹下部为与肩部相呼应的倒置变体覆莲瓣纹和粗细线条纹。圈足饰三道粗线弦纹,足内底无釉。胎质白皙,釉色细腻光亮,又采用了琮式瓶的器型,纹饰繁密规整,华丽精致,主题纹饰突出,在吉州窑产品中不多见,为吉州窑的精品力作。

宋吉州窑彩绘长颈波涛纹扁腹瓶(图九):高15.1厘米、口径3.9厘米、底径5.7厘米。圆唇外撇,长竖颈,鼓腹,圈足。通体颈部多道弦纹,腹部饰波涛纹。该瓶通体主题纹样为汹涌澎湃的海水波涛纹,用笔简练,苍劲有力,纹饰素雅古朴,动态磅礴。此瓶造型秀丽,描绘精致,堪称精品。

宋吉州窑彩绘口盂(图一〇):高12.3厘米、口径5.8厘米、足径5.1厘米。圆唇,粗竖颈,鼓腹,圈足。口至颈部饰两道褐彩旋纹,数道细旋纹,腹部饰褐彩波涛纹,底部饰三道褐彩旋纹,釉不及底。

宋吉州窑彩绘波涛兰草纹三足炉(图一一):高9.4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8.5厘米。平口,内折沿,直腹,下承三足。炉平沿及腹上下部饰彩绘粗弦纹,腹中部主题纹样为正反面作海棠式开光,内绘兰草纹,两侧面绘波涛纹。通体白地褐彩,色彩对比柔和、鲜明。全器施薄白釉,底部露胎,为宋代吉州窑的典型炉式。

元吉州窑褐彩冰菱花纹三足炉(图一二):通高16厘米、口径20.3厘米、底径9厘米。平口,翻唇,束颈,鼓腹,平底,三沓足。颈部饰多道弦纹,腹部饰满冰菱花纹,三沓足分别饰心形开光卷草纹。器内无釉,弦纹明显,器外施黄白釉地饰褐彩花纹。

4、蝴蝶图案。吉州窑彩绘瓷器中常见图,有在花间翻飞的蝴蝶,有作为填补空白的蝴蝶,一般都是成双成对、一上一倒的画,寓双宿双归、“福到”之意。

宋吉州窑自地褐彩蝶纹杯(图一三):高5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3.3厘米。圆唇,筒状形腹下微收,假圈足。口沿下和下胫部各饰两道褐色圈纹,器腹部饰褐彩蝶纹。以随处可见的蝴蝶为纹饰,体现了吉州窑显著的民间特色。

宋吉州窑自地褐彩执壶(图一四):高6.3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4厘米。平口,短竖颈,丰肩,直腹,假圈足,颈至肩部对称塑一执一流,腹部饰褐彩蝴蝶花草纹。吉州窑匠师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信手拈来,皆成图画。

宋吉州窑白地褐彩蝶纹罐(图一五):高7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3.5厘米。瓮形,圆唇,丰肩,底内凹。肩部饰三道褐彩弦纹,器身施黄白釉地褐彩蝴蝶纹,胫部饰两道褐彩弦纹,釉不及底。该罐腹中部彩绘数只蝴蝶翩翩起舞,画面简洁明快,疏朗有致,不事雕琢,情态毕现。

宋吉州窑自地褐彩蝶恋花纹瓶(图一六):残高12.5厘米、底径5.7厘米。鼓腹,圈足。腹部饰彩绘蝶恋花纹,底部饰一圈褐彩弦纹。该瓶以米黄釉为地,腹外壁绘两只蝴蝶徜徉于花间,清新简洁,别有情趣。蝶恋花是中国民间工艺中常见题材,它常常象征着青年男女自由自在的爱情。

5、奔鹿图案。吉州窑彩绘瓷器中常见图案,腾跃的奔鹿,口衔灵芝草,含吉祥之意,十分惹人喜爱。鹿在我国古代被视为“仁兽”,以表示太平无事,且因“鹿”与“禄”同音,故又被作为官禄的象征。

宋吉州窑白地褐彩开光奔鹿纹罐(图一七):高14.3厘米、底径6.1厘米。敞口,短颈,折肩,直筒腹,圈足。口沿和肩部饰多道褐彩弦纹,腹部勾绘弧形开光,内绘一只自由活泼的奔鹿,小草点缀其下,外饰褐彩波涛纹。鹿纹在唐代即已出现,宋代吉州窑瓷器上多有小鹿衔灵芝纹,生动活泼。

宋吉州窑白地褐彩开光奔鹿纹炉(图一八):高8.8厘米、口径13.1厘米、底径8.9厘米。平口,斜直壁,圈足。器内旋纹明显,器外饰彩绘开光奔鹿纹。该炉使用粗细线条在腹部勾绘弧形开光,在开光里突出主题画,在开光外绘以缠枝卷草纹,以使图案达到整体华丽。

6、文字装饰图案。词的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并影响到瓷器的制造。以曲子、诗词来装饰瓷器,在宋元时期民窑中颇为流行。

宋吉州窑白地褐彩诗文枕(图一九):高12.8厘米、残长35厘米、宽12厘米。长软腰立方体,黄白釉地饰褐彩。枕面对称两面各饰三个锦地开光,开光中各饰一朵花草纹,另两面饰有文字,两边饰有回纹。枕侧面绘花草纹,四角有垫饼四个,每个边框均饰褐彩宽条纹。此枕前后两面尽有词,词作者已不可考,词牌一为《踏莎行》,另一词牌由于词文残缺而无法确定,词作内容清新晓畅。

吉州窑民窑特色鲜明,它博采众长,集南北各窑制瓷技术之大成,不仅黑釉瓷独树一帜,彩绘瓷也名闻世界。它的彩绘瓷图像丰富多彩、变化多端,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致为创作源泉,依照民间的风俗,概括提炼成人民群众所喜聞乐见的艺术形象。

(责任编辑:刘慧中)

猜你喜欢
彩绘口径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口径的选择 What Is the Proper Caliber?
快门风景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鲁格公司新型6.5mm口径高精度狙击步枪
冲锋枪流行大口径
彩绘生活
彩绘是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