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勠力同心推进高质量发展开启新时代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新篇章
——在2018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会议暨中国电力设备 管理协会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2018-05-04 07:10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斯颉
电力设备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电力设备机组设备

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斯颉

(2018年3月28日)

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斯颉作大会 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本次大会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两会”刚刚闭幕、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产生、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成的背景下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开启新时代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新理念、新方式、新动能、新气象,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总体决策部署,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职能部委年度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17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经验、成绩,表彰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优秀成果,研究2018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思路,推进电力设备管理工作为电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支撑与保障。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和总体决策部署,按照国家职能部委局安排要求,在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条件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勇于担当,开拓创新,攻关克难,负压精进,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诸多亮点。

(一)电力设备工程 建设助力调结构惠民生

2017年,为适应能源电力工业结构调整、绿色低碳发展,全国电力行业兴建投运了一批清洁能源、新能源工程和电网设备工程项目。

据统计,2017年全国电力设备工程建设投资累计完成8014亿元(同比下降9.3%)。其中,电网设备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315亿元(同比下降2.2%),占全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总投入66%;电源设备工程建设投资2700亿元(同比下降20.8%),占全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总投资34%。在电源设备工程建设中,其中,火电740亿元,占比9%,同比下降33.9%;水电618亿元,占比8%,同比增长0.1%;核电395亿元,占比5%,同比下降21.6%;风电643亿元,占比8%,同比增长10.5%;光伏等其他电源投资304亿元,占比4%。

2017年,五大发电集团设备工程建设投资情况分别是:华能集团公司380.46亿元,其中,水电102.89亿元,火电104.22亿元,风电97.31亿元,光伏发电59.76亿元,其他16.28亿元;大唐集团公司313.92亿元,其中,水电62.63亿元,火电148.79亿元,风电92.7亿元,光伏发电9.8亿元;华电集团公司332.53亿元,其中,水电92.96亿元,火电160.31亿元,风电45.59亿元,光伏发电33.66亿元;国家能源集团公司电源投资占总投资68%,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投资占主业投资31%;国家电投集团公司778.76亿元,其中,水电26.16亿元,火电225.71亿元,风电177.4亿元,光伏发电265.42亿元,其他63.87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国发电设备装机总容量达177703万千瓦,同比增长7.6%。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6.9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8.7%,同比提高2.1%,创历年新高。其中,火电110604万千瓦(其中燃煤(含煤矸石)98028万千瓦、同比增长3.6%、占比55%;气电7629万千瓦、同比增长8.8%),占全部装机容量的62.2%,同比增长4.3%;水电34119万千瓦(含抽水蓄能2869万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19.2%,同比增长2.7%;核电3582万千瓦,占全部总装机容量的2.0%,同比增长6.5%;并网风电总装机容量16367万千瓦,占全部总装机容量的9.2%,同比增长15.8%;并网光伏发电13025万千瓦,占全部总装机容量的7.3%,同比增长68.7%;生物质发电1488万千瓦,同比增长22.6%。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65600万千瓦,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6.6%,同比上升2.1%,新增装机规模占全球增量40%左右。截至2017年底,各大发电集团公司发电装机总容量分别是:华能集团公司17181.917万千瓦,同比增长3.79%,其中,水电2226.08万千瓦,火电12927.648万千瓦,风电1785.104万千瓦,光伏发电243.085万千瓦;大唐集团公司13775.814万千瓦,同比增长6.23%,其中,水电2685.099万千瓦,火电9470.48万千瓦,风电1519.665万千瓦,光伏发电100.57万千瓦;华电集团公司14827.27万千瓦,同比增长3.82%,其中,水电2700.426万千瓦,火电10537.429万千瓦,风电1308.8万千瓦,光伏发电280.614万千瓦;国家能源集团公司23000万千瓦;国家电投集团公司12612.51万千瓦,同比增长8.14%,其中,水电2203.003万千瓦,火电7423.394万千瓦,风电1372.71万千瓦,光伏发电1165.88万千瓦,其他447.516万千瓦;中国核能电力公司核电总装机容量1554万千瓦;中国广核集团公司核电总装机容量3580万千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水电总装机容量6097万千瓦;华润电力公司总装机容量4233.8万千瓦,其中火电565.82万千瓦,水电47万千瓦,风电565.82万千瓦,光伏27.82万千瓦;粤电集团公司总装机容量3009.04万千瓦,其中水电233.68万千瓦,火电2694.3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不含生物质81.01万千瓦。其他能源电力公司发电装机容量是:浙能集团公司3343万千瓦,国投电力公司3162万千瓦,京能集团公司2039万千瓦,江苏国信集团公司1362万千瓦,河北省建投公司1135万千瓦,深能集团公司976万千瓦,申能股份公司904万千瓦。截至2017年底,全国十大电力装机省份分别是:山东12556万千瓦、内蒙古11826万千瓦、江苏11469万千瓦、广东10903万千瓦、四川9721万千瓦、云南8905万千瓦、浙江8899万千瓦、新疆8503万千瓦、山西8073万千瓦、河南7993万千瓦。

2017年,全国电网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4263万千伏安,同比降低0.5%;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9千米,同比增长18.5%。截至2017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总长度687786千米,其中直流线路37147千 米(±800千 伏20634千 米、±660千伏1334千 米、±500千 伏13539千 米、±400千 伏1640千米),同比增加28.9%;交流线路650639千米(1000千伏9409千米、750千伏19369千米、500千伏172368千米、330千伏30857千米、220千伏418636千米),同比增加5.5%;全国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总容量373331万千伏安,其中直流部分26330万千伏安(其中±800千伏8524万千伏安,±500千伏17806万千伏安),同比增加17.3%;交流部分347001万千伏安(其中1000千伏12300万千伏安,750千伏15110万千伏安,500千伏123532万千伏安,330千伏10549万千伏安,220千伏185509万千伏安),同比增加7.3%。全国电网共建成投产跨区输电通道19条,新增输电能力1.18亿千瓦,基本建成投运了12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线路通道,从而提高了电网配置资源能力,缓解了“三弃”紧张形势,并可满足2020年前全国主要用电地区的电力需求。

纵观全年,全国电力行业一大批具有世界重要影响的标志性、里程碑式的电源、电网设备工程相继建成投运或开工建设,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提升了我国电力设备工程建设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其代表作有:

电网设备工程:2017年4月,世界上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的电网工程——藏中联网工程开工。该工程由西藏藏中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组成,总投资约162亿元。工程新建、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6座,新建110千伏及以上线路2738千米。2017年12月19日,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苏州南部电网500千伏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科技示范工程投运,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500千伏电网电能流向的灵活、精准控制。

火电设备工程:2017年2月25日,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五期工程10号国产66万千瓦超临界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至此该公司总装机容量达到672万千瓦,其中包括8台60万千瓦机组、2台66万千瓦机组、2台30万千瓦机组,成为目前世界上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

水电设备工程:2017年8月3日,经国务院核准,由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在建规模全球第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将首次采用国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该电站装机总容量1600万千瓦(16台×1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624.43亿千瓦时。这是继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建成投产和乌东德水电站核准建设以来,中国乃至世界水电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水电工程。加上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将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第一水电大国和水电强国。糯扎渡水电站堆石坝最大坝高261.5米,在已建土石坝中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开敞式溢洪道规模居亚洲第一,泄流量、泄洪功率居岸边溢洪道世界第一。2017年10月26日,目前世界上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完成填筑封顶,随之转序进入大坝混凝土面板施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共安装12台单机30万千瓦、共计装机36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机和发电电动机组,总投资192.37亿元,计划于2021年首台机组发电,2023年12台机组将全部投产运行。2017年12月22日,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河北易县、内蒙古芝瑞、浙江宁海、浙江缙云、河南洛宁、湖南平江6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时宣布开工,总装机规模将达到840万千瓦。这批工程建成投运后,将显著增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和提高电网消纳新能源能力,有效缓解弃风弃光现象。截至2017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在运规模2849万千瓦,在建规模达3871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一。

核电设备工程:2017年5月25日,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公司联合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推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提前15天顺利实现穹顶吊装。李克强总理于5月26日即对“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号机组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对工程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同年11月8日,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首台蒸汽发生器顺利吊装到位,标志着福清核电5号机组核岛主回路设备安装正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国家电投集团公司AP1000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三门核电1号机组、海阳核电1号核电机组均通过首次装料综合核安全检查,机组具备了装料条件,拉开了AP1000三代核电机组建设序幕。

新能源设备工程:2017年8月31日,国家电投集团公司黄河公司青海海南州光伏生态发电产业园区100兆瓦地面光伏电站并网,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水光互补技术最先进的百兆瓦国家级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并进入了“千万千瓦”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在世界上具有先进示范效应。2017年9月27日,由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福能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规划安装5兆瓦∽6.7兆瓦大功率风电机组,装机规模77.4兆瓦,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个国际化大功率海上风电实验风场。中国电建集团公司建设的山西芮城100兆瓦“领跑者”光伏发电项目于2017年9月6日并网风电,总装机102兆瓦,项目总投资88亿元,年上网电量可达5916万千瓦时,年均发电量11亿千瓦,平均发电销售收入8.8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2017年7月开工建设的安徽淮南装机150兆瓦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后发电量1.5亿千瓦时,是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2017年9月30日,华能集团公司江苏如东八仙角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完成240小时试运行,全面进入商业运营阶段。该风电场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共有70台风机,包括4兆瓦、4.2兆瓦和5兆瓦三种风机选型,其中5兆瓦海上风机为国内首次批量应用,这是迄今为止亚洲已建成的装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

工程建设管理:2017年,电力设备工程建设着力推进规范化管理、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标准技术、标准工艺、标准流程,广泛采用施工新模式、新技术、新工艺,严控工程质量,倾力打造精品工程。2017年,全国电力行业共有9项国内电力工程和6项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海外电力工程获“鲁班奖”,全国22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获奖名单中有12项电力工程,展现出了我国电力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在基建工程建设领域深化推进标准化建设,在35∽110千伏变电站模块化建设通用设计基础上,编制了220千伏变电站模块建设通用设计,基于“标准化设计、智能化技术、工业化生产、装配式建设机械化施工”模式,全公司形成了21个通用设计典型方案和70个典型施工图方案,丰富和优化了公司系统“三通一标”工程建设体系。同时,加强通用设备全过程应用管理,严格规范设备选型和设备验收管理流程,严格审查设备技术规范、技术条件,从而确保了工程建设本质安全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率效益。华能集团公司以设备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设备监造、工程创优为着力点,严把电力设备制造质量关,全面开展入网设备质量监检工作,全年完成了73个工程项目共计230次重点监检,发现和治理入网设备质量问题11597项,使公司系统121个在建项目全年未发生设备事故,实现了工程建设人身、设备“零事故”目标。大唐集团公司依靠科技引领,全面优化工程设计工作,打造了一批工期短、造价低、质量优、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和创新引领工程。其中长河坝成功实现一年四投,临清、八〇三、楼兰项目造价水平达到同期同类型行业最低。中电建集团公司推行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96%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纳入PRP项目管理系统运行,全方位打造中电建工程建设品牌竞争力。2017年公司新签国内外工程项目合同额2860亿元,成功中标承建了辽宁清源抽水蓄能电站、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机电设备安装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启了我国抽水蓄能水电站建设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履约新模式,提升了工程建设综合管理水平。该公司2017年在ENR全球工程设计150强企业中排名第2位,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强中排名第5位。中能建集团公司秉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念,2017年着力加强工程施工设备的优化管理,提升了施工设备管理效率。2017年该公司系统设备新度系数达48.07%,主要设备平均完好率达92.91%,同比增长0.48%,平均利用率达72.36%,外租设备1523台次,租赁全额达25611.24万元,并对1071台应检特种设备进行了检验取证工作,取证率100%,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设备管理的坚强支撑保障,助力提升中能建品牌价值。该公司2017年新签工程建设合同额4457.52亿元,同比增长7.13%,预计实现营收2401.96亿元,预计实现利润109.28亿元,同比增长18.32%。目前该公司在世界众多排名中均排名前列,获得国际机构良好信用评级。粤电集团公司在电力工程建设决策上贯穿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从项目运维长期性、可靠性上综合考量,追求工程建设最佳综合效应。

此外,为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按照国家“优化存量、严控增量、淘汰落后”的要求,2017年全国电力行业顾大局、识大体,做好相关缓、停建工作。全年共淘汰、停建、缓建、煤电机组5000万千瓦以上,圆满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煤电产能调控目标。

(二)电力设备运维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2017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运维管理工作在面对诸多不利条件的形势下,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创新管理,运用现代设备运维检修管理新理念、新方式、新技术,集约优化设备运维检修管理方式,设备运行经济技术指标保持了持续提升,探索出了众多电力设备运维检修新模式、新手段、新亮点,为电力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用电量:2017年,全国总计发电量64179亿千瓦时,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达186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占比接近30%;全年火电发电量455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占全国发电量的70.9%。其中,燃煤发电38803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60.5%,占比较上一年降低5.0%;核电发电量62758.2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发电量的3.94%;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2474.69亿千瓦时,同比年上升17.55%;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6.4%,同比上升0.7%。其中,水电11945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8.6%,同比增长1.7%;风电3057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4.8%,同比增长26.3%,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同比提高0.7%;光伏发电11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4%,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同比提高0.7%;生物质发电7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7%。2017年各大发电集团发电量分别是:华能集团公司年发电量66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6.3%;大唐集团公司年发电量51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1%;华电集团公司年发电量51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年发电量8880亿千瓦时,其中原国电集团年发电量5229亿千瓦时,原神华集团年发电量3656亿千瓦时;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年发电量4226.09亿千瓦时;中核集团公司核电机组年发电量1027亿千瓦时;中广核集团公司核电机组年发电量1777亿千瓦时;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年发电量2465亿千瓦时;华润电力公司年发电量1859亿千瓦时;粤电集团公司年发电量1123.27亿千瓦时。

设备利用小时:2017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786小时,同比减少11小时。全年的火电利用小时数为420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44小时,已有企稳迹象,其中煤电设备利用小时4278小时,同比略有提高。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579小时,同比下降40小时,全年弃水电量515亿千瓦时,水能利用率达到96%左右,弃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108.05小时,同比增加48小时,设备平均利用率为81.14%。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连续第五年下降。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1948小时,同比增加203小时,2017年,各大发电集团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分别是:华能集团公司为3933小时,其中水电4139小时,火电4192小时,风电1999小时,光伏发电1434小时;大唐集团公司为3899小时,其中水电3563小时,火电4315小时,风电1938小时,光伏发电1472小时;华电集团公司为3534小时,其中水电3077小时,火电3909小时,风电1865小时,光伏发电1327小时;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原国电集团)为3726小时,其中水电3455小时,火电4234小时,风电2049小时,光伏发电1557小时;国家电投集团公司为3532小时,其中水电3127小时,火电4060小时,风电1943小时,光伏发电1473小时。

设备运行指标:2017年,全国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4.12%,主设备非停率0.266次/台年,主设备完好率99.82%,主设备一类率100%,辅助设备一类率100%,设备故障率0.096次/台年,主设备消缺完成率99.98%,辅助设备消缺完成率99.96%,机组大修全优率92%,充油设备渗漏率0.04%,全国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09克/千瓦时,同比下降3克/千瓦时。2017年,各大发电集团平均供电煤耗分别是:华能集团公司300.11克/千瓦时,同比下降2.24克/千瓦时;大唐集团公司305.28克/千瓦时,同比下降4.34克/千瓦时;华电集团公司300.82克/千瓦时,同比下降2.23克/千瓦时;国家能源集团公司304.3克/千瓦时,同比下降2.26克/千瓦时(其中原国电集团306.8克/千瓦时、同比下降1.7克/千瓦时,国华电力301.8克/千瓦时,同比下降2.8克/千瓦时);国家电投集团公司302.65克/千瓦时,同比下降2.25克/千瓦时;华润电力公司303.15克/千瓦时,同比下降2.33克/千瓦时。2017年,全国电网城市供电可靠率99.948%,城市年户均停电时间4.529小时/户,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99.994%,农村供电可靠率99.784%,农村年户均停电时间18.944小时/户,农村综合电压合格率99.650%。全国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6.4%,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行业亮点:2017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运维管理适应新形势,在管理机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大批值得在全国电力行业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先进管理成果。

设备智能运检模式。为响应国家大力推进大数据、“互联网+”战略,各电力企业方式各异、程度不同地运用“大云物移智”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运维检修管理深度融合,促进了传统运维检修方式的集约优化,有力地提升了电力企业设备运维检修效率效益。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按照公司“大力推进设备运维检修信息化、智能化、精益化管理”要求,近年来对推进电网设备智能运检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公司运检部成功开发的电网设备运检智能化分析管理系统已于2017年1月正式上线。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公司大数据平台,首次采用开放式可扩展设计思路,实现了二维、三维GIS的深度融合应用,引进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实现电网设备环境精细化预警,融合接入雷、冰、风、火等专业系统数据实现分层预警,初步实现了生产管理信息汇集、过程管控、预警研判和指挥协调四类核心功能,实现了设备状态全景化、数据分析智能化、生产指挥集约化、运检管理精益化,实现了“互联网+”运检业务深度融合,汇集现场信息、智能预判、主动预警,全面提升设备状态管控力和运检管理穿透力。2017年来,该系统已在公司系统广泛应用,成为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领域的一大亮点。

设备管理提升“结对攻坚”模式。南方电网公司针对公司系统设备运维管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公司生技部组织开展了设备管理提升“结对攻坚”专项活动。2017年8月,公司最先举行广东电网公司与海南电网公司设备技术管理领域“结对攻坚”启动仪式,广东电网公司按照“三方两省一团队”的要求,全面落实结对攻坚“1+4”方案,共选派技术管理专家骨干32人,分专业完成海南电网“结对攻坚”兄弟单位设备管理现状诊断分析,出具诊断报告22份,选派12名业务骨干到海南电网进行驻点指导。通过跟班现场学习观摩等方式,为海南电网培训了50名业务骨干,共同打造了大英山变电站运行示范基地。南方电网公司还从广东电网公司选派30名专家,对海南电网18家供电局开展了信息化建设“结对攻坚”,有效地提升了海南电网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设备技术监督“三化”模式。2017年华能集团公司推行了设备技术监督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三化”管理模式。公司将所属发电企业设备技术监督由过去的各自实施,改为将发电企业设备技术监督管理和设备节能技术集成应用等14项专项技术工作,委托第三方西安热工院在广州、济南、苏州、太原、昆明等区域设立5个设备技术监督服务中心,统一开展公司所属发电企业所有的设备技术监督。新模式实行后效果良好,既充分调动整合了西安热工院全部专业力量和仪器、仪具原有资源,又加强了对发电企业现有技术监督共性难点问题的集中攻关,充分发挥了公司科技产业对发电主业的产业集约协同效应。

“手册式”隐患排查治理模式。大唐集团公司老旧煤电机组占比体量比较多。几年来,该公司着力发电设备缺陷故障隐患的排查治理,探索总结了“手册式”煤电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模式,即集团编制了《火力发电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手册》,内容涵盖汽机、锅炉、电气、热控、金属、化学等各个专业,分门别类地列出了各专业可能存在的缺陷隐患,并明确了隐患排查项目、排查方法、排查标准、排查依据来源以及同类设备存在的隐患案例。依托集团科研院技术支撑和专业监督,运用现代诊断分析技术,深化设备劣化趋势分析,加强设备参数偏差和异常原因的技术分析,及时排查和消除设备隐患。2017年集团系统未发生设备损坏事故,缺陷量同比下降了2条/台月。

设备优化检修管理模式。华电集团公司基于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电设备运行条件、运行时间以及企业成本竞争等诸方面因素,在保证设备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水平的前提下,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设备优化检修模式,其内涵是设备检修不再实行年限控制,主要依据发电设备状态评估和检修策划结果,适当延长设备检修间隔,实行“运行小时控制”,力推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燃煤发电机组“四万小时”检修周期和检修后评价模式。同时,在集团系统已全面完成精密点检与远程诊断布局的基础上,发挥设备点检和精密诊断的作用,开展设备劣化趋势分析和设备状态评估。

检修质量督导模式。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原国电集团)为确保设备检修质量,专门成立机组大修督导组,由具有检修经验丰富的督导组专家全程参与监督、指导机组检修,关注关键环节和工艺质量细节,有效地促进了发电设备大修质量。国华电力公司坚持“检修维护精细化、安全质量标准化”,狠抓修前策划准备、施工资源组织、安全质量见证和设备试运验收。2017年公司共完成35台机组检修技改,有33台机组休后无强停。

设备远程监控诊断模式。国家电投集团公司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设备运营管理、能耗管理、可靠性管理等项目细化分解为若干领域,制订各领域评价导则,对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系统及设备相关数据进行集成、存储挖掘,实现设备运营信息、数据和人力资源共享。同时,建立设备故障诊断模型,通过对设备参数的监视与比对,采用专家远程诊断公式,对各类设备故障及异常进行预警和诊断,并指导设备的运维检修,有效提高了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

“ERDB”系统管理模式。核电设备属于高危特种设备,对设备运维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更严要求。中国核能电力公司吸收转化国外设备可靠性管理研究成果,经多年来的探索和经验积累,自主开发出一套设备信息集成、设备可靠性分析、设备性能趋势监测与评价、预防性维修优化、设备历史数据共享的可靠性管理“ERDB”系统管理模式。经过四年来的应用完善,目前“ERDB”系统已初步实现了所有运行机组可靠性信息化,各机组的系统监督、设备性能监测与健康评价、预防性维修优化、可靠性指标监测(ERI)、机组热力性能、绝缘监督、资料模块等模块已上线。由于“ERDB”系统整合了设备各项运维信息和标准流程,为该公司各电厂可靠性管理提供了规范高效的管理工具和平台,有效地提升了核电机组设备可靠性水平。

群厂关键敏感设备管理(CCM)模式。中国广核集团核电运营股份公司通过总结多年来设备可靠性管理应用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关键敏感设备运维管理(CCM)模式。公司以CCM设备缺陷管理为核心,编制发布了关键敏感设备标准规范清单,开展了群厂关键敏感设备状态监测参数清单的对标活动,以及扩领域、对标准、查缺陷、抓反馈、重预防等敏感设备管理专项活动,制订了《关键敏感设备管理导则》等标准规范,从管理组织、人员资质、维修技术关键点、状态监测、维修见证、备件保养等方面规范关键敏感设备的管理,有效预防了电厂因CCM设备缺陷重发而导致的非计划停机停堆。

“三级”检修管理模式。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结合新能源电站单体规模小、分布广、数量多和地理位置分散偏远等特点,选取相应区域风电、光伏电站进行了二年多的试点探索,在公司新能源企业推行了“区域调控、自检为主”的电站设备检修管理体系,按集中区域力量、资源共享方式组建设备检修队伍,自检为主、外包为辅,提高新能与设备维护检修效率。

设备健康寻优系统EHO模式。华润电力公司以提高设备可靠性和降低设备维护检修成本为目标,运用大数据、专利算法和移动通讯等技术,开发应用了设备健康寻优系统EHO,实现了设备状态预警(故障预警准确率达80%)、故障诊断和设备可靠性评价,设备管理人员在手机终端就能掌握每台设备健康状态,并对有缺陷故障的设备适时给出维修方案。

上述设备管理模式,只是对全国电力行业的初步归纳总结,还需要做进一步挖掘提炼。各发电企业适应电力设备运维工作所处的新形势,多维度优化设备运检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有序推进各省电力检修公司智能管控中心建设,设备运检智能化分析管控系统在总部、省公司两级部署,实现14个运检业务相关系统数据融合,变压器状态评估等25项大数据开展分析建模。该公司推行“三跨”可视化管理,385套“三跨”视频监控及2540套分布式故障诊断装置接入管控系统。公司还建成台风、山火、地质灾害等六个监测预警中心,以及建成54个新一代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35%。公司系统开展配网不停电作业72.3万次,不停电作业化率达76.3%。公司应用新型配电台区智能管理软硬件平台,完成北京亦庄等6个智能电表数据资产支撑配网运维试点项目。南方电网公司生技部着力实施电网设备差异化运维策略,组织公司系统各电网企业综合设备健康度和重要度,对90个关键、82个重点输变电设备制订特巡特维方案,全年累计完成61081条次重要输电线路、144373台(组)变电设备特巡特维,使年度计划完成率分别达112.42%、117.51%。

为使火电机组具有更快的变负荷速率、更高的负荷调节精度和更好的一次调频性能,以及确保锅炉配烧不同燃料下具有良好的负荷调节性能,各发电企业积极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华能集团公司安全部在公司系统全面开展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临河电厂在国内首创供热间切断汽轮机低压缸进汽技术,通过关闭汽轮机低压缸进气阀,以极小的投资和灵活控制方式实现了热电解耦,明显提升了机组供热能力,供电煤耗降至160克/千瓦时。华能营山电厂在机组深度调峰实现了干湿态一键转换。大唐集团公司安全部组织召开了3次火电机组灵活性调峰、4次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技术研讨会,交流推广了长山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采用大型正压硫化床气化技术、哈尔滨一热电厂采用单机最大的50兆瓦大型电极直热锅炉灵活调峰技术以及发电废水“零”排放试点改造等新模式、新技术。华电集团公司深入开展发电机组多种形式的能效提升重大专项行动,如开展高效亚临界技术改造研究试点,有计划地开展60万千瓦等级汽轮机通流改造,积极探索推进机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再利用,并都呈现出良好的机组能效提升前景。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原国电集团公司)生产部去年对大连庄河、吉林江南等4家电厂实施了机组灵活性改造,其中吉林江南电厂机组经灵活性改造后调峰能力增加35%,庄河发电厂实现了18万千瓦深度调峰的目标。庄河发电厂作为国家能源局首批火电灵活性改造试点单位,通过机组灵活性改造后,将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调峰到18万千瓦,深度调峰能力居东北地区前列,调峰获补偿收益占原国电集团净收入80%,为全国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凸显示范效应。国家电投集团公司火电部积极有序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和深度调峰改造,去年完成了多个电厂基于机组深度调峰的灵活性改造,其中大连发电公司深度调峰技术研究已成功实现了30%和20%负荷连续运行的阶段目标。公司设备可靠性指标是与设备管理相关的运行、维修、工作控制、变更、设备监督、系统监督等各项指标的集合,能以数值和状态色反映机组设备可靠性状态和设备管理的综合水平,为公司的设备管理改进和提升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017年,中国核电公司运行部在成员公司全面开展设备可靠性指标评分工作,对成员电厂设备可靠性指标评分工作开展专项评估,找出评分工作存在的改进项,推动评分规范客观公正,促进成员电厂不断提高机组设备可靠性。2017年中广核集团公司运营部20台在运核电机组、240项WANO指标中,有177项达到世界前四分之一的先进值,比例稳步提升至73.8%。其中,岭澳1号机组无非计划停堆运行天数在全球同类机组中排名第一,目前已超过4300天。在建核电项目现场安质环标杆综合评级全部达到国际标杆7级及以上的先进水平。大亚湾核电基地2017年六台机组72项WANO指标中,有61项达到世界前四分之一的先进水平,先进率达84.7%,其中53项达到世界前十分之一的卓越水平,卓越率达73.6%,以上指标均创大亚湾六台机组投产以来的“历史最佳”。中广核集团苏州热工院基于集团智能核电发展战略,构建发布群厂设备管理和运维反馈信息系统两大管理平台,实现了运维业务流程标准化和内外部数据互联互通,同时,首次实现核电运营领域与设备工程建设领域经验反馈数据互联和关联利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长江电力公司秉承“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全面组织辨识设备设施、作业环节和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印发了四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先后组织开展了机组流道、机组各轴承油冷却器内水管材质普查、机组用涡轮机油运行情况专项检查、厂站故障录波器及保信子站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隐患专项排查、继电保护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专项整改等系列工作;全年组织开展了四轮次专项巡查工作,设备安全运行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华润电力公司持续推广运行操作寻优系统(简称OOS系统)应用。该操作寻优系统寻找最佳工况对应的运行操作模式,进而建立标杆值数据库,固化运行优化成果,实现度电煤耗最低。粤电集团公司安全部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整治。认真扎实开展三防工作,成功应对“天鸽、帕卡、玛娃”等密集台风袭击,同时加强在建工程、航运、天然气管网安全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确保集团全产业链安全。

(三)电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017年各电力企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总体部署安排,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加快推进调结构、转方式、提速扩围,圆满完成国家“十三五”节能减排计划安排目标。

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17年底,在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177703万千瓦中,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38.7%,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6.56亿千瓦,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6.6%,同比上升2.1%。截至2017年底,五大发电集团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分别是:华能集团公司占30.99%,大唐集团公司占33.92%,华电集团公司占38.63%,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占24%,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占45.14%。华能集团公司去年新建发电项目全部为低碳清洁能源项目,目前集团公司系统90%以上的煤电机组累计有1亿千瓦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超前完成国家进度计划要求,并在燃煤电站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关键技术等10余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唐集团公司全年投产发电容量844.5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5.31%;华电集团公司水电总装机2675万千瓦,天然气发电装机1432万千瓦(居全国之首),风光电1589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总装机比重的38.63%。公司全年核准的1049万千瓦全部为清洁能源,新投产项目清洁能源占70%。该集团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同类型企业中的天然气发电装机最多、水电装机最多、分布式发电装机最多的运营商。目前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领跑全球,新增电力装机规模占全球增量的四成,累计也已占到我国总装机近四成(38.1%),比2012年提高9.6%,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6.56亿千瓦,新增装机规模占全球增量40%左右,风电和光伏发电建设成本分别下降20%和60%。

煤电机组技术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全国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低排放煤电机组比例继续大幅提升。2017年华能集团公司热电联产和3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纯凝煤电装机占煤电比重达81%,比2012年底提高11个百分点;大唐集团公司煤电机组全部为60万千瓦级以上等级清洁高效机组或热电联产机组、超低排放机组已达到202台,占煤机总容量的87.5%;华电集团公司实现超低排放机组累计达170台共7328.4万千瓦,容量占比达77%;国家能源集团公司1.35亿千瓦机组实现超低排放,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59.2%,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占比53.4%,百万千瓦机组27台,占全国25.9%。其脱硫、脱硝机组比重均已达到100%;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全年改造机组31台,容量1270万千瓦,累计完成改造99台,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的69.35%。

电网配置清洁能源平台作用增强。清洁能源消纳难题得到明显缓解。2017年全国水能利用率达到96%,弃风率、弃光率同比分别下降6.7%和4.3%。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面对清洁能源消纳的严峻形势,千方百计破解上网消纳难题。通过加强跨区电网建设、全网优化调度、深挖电网调峰潜力、组织省间交易等有力措施,有效缓解了清洁能源消纳矛盾。国家电网公司是目前世界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量最大的电网,在并网装机增长30%的情况下,弃风、弃光电量下降11%、弃风弃光率降低5.3%,为世界电网消纳清洁能源提供了“中国示范”。

电能替代成效显著。国家电网公司着眼清洁能源发展和电能替代,积极推进自身产业和社会绿色发展,首提推进全网“再电气化”。该公司累计投资258亿元,实施津京冀重点区域“煤改电”工程,共拓展电能替代项目10万余个,替代电量1150亿千瓦时,累计推广北方地区清洁取暖5亿平方米,津京冀及周边地区完成199万户居民“煤改电”,将终端用电能效提高了近一半,实现了津京冀重点地区全部无煤化。公司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累计建成充换电站5526座,充电桩4.4万个。该公司“六纵六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高速公路1.6万公里、16个省的121个城市,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16.7万个,累计充电量28.6亿千瓦时。2017年6月17~23日,国家电网公司全部以光伏、风能及水力发电供应青海省全省用电,完成连续168小时100%清洁能源供电,创全球新纪录。南网电网公司以推进电网设备工程建设和电网平台为依托,致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17年西电东送电量达2001.85亿千瓦时,全网首次突破2000亿千瓦时大关,超额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目标。通过消纳清洁能源和电能替代,全年折合减少标准煤消耗176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98万吨,二氧化硫34.6万吨。中广核集团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核电运营企业,2017年全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21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相当于替代标准煤66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亿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各32万吨。长江三峡集团长江电力公司三峡电站(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葛洲坝电站(装机容量273.5万千瓦)、溪洛渡水电站(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向家坝水电站(装机容量640万千瓦),通过对发电设备“精心运行、精心维护、精心调度”,2017年全年累计发电量2108.9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00.52万吨,充分发挥了水电清洁能源减排优势。该公司在建白鹤滩水电站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96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160万吨、二氧化硫17万吨、氮氧化物约15万吨。

推进煤电“超低排放”清洁高效利用。2017年,各煤电企业按照国家煤电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统一部署要求,加快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技改。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实施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6.4亿千瓦,节能改造约5.3亿千瓦,煤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世界最高效的清洁煤电机组。华能集团公司已有260台计1亿千瓦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改造目标,机组容量占比达90%以上,其中位于东部地区的煤电机组已完成改造任务的105%,中部地区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煤电机组达95%,西部地区完成超低改造的煤电机组达68%,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任务;大唐集团公司2017年完成年度超低排放改造机组累计达202台计容量8441万千瓦,容量占比达87.5%;华电集团公司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机组170台计容量6818万千瓦,容量占比达77%,其中东部地区煤电机组已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原国电集团)已有177台计容量7466万千瓦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占比76%,东北地区、京津冀周边核心区所属煤电厂已全面实现超低排放,超低排放合格率达99%,104家煤电企业全面实现持证排放。在国家能源集团国华电力公司2017年下半年12台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后,全公司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已宣告全面完美收官,煤电机组烟尘、二氧化硫、氢氧化碳排放绩效较改造实施前,分别下降86%、63%和81%。国家电投集团公司2017年全年实施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31台,容量1270万千瓦,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电机组99台,占总容量69.35%,提前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目标;华润电力公司2017年全年完成12台计容量385万千瓦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累计65台计容量3140万千瓦机组,机组数量占比83.3%,容量占比87.6%,提前实现了超低排放目标。2017年公司全年氮氧化物排放量28740吨,减排10.4%,二氧化硫排放量17312吨,减排14.8%,提前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目标;粤电集团公司到2017年底已累计完成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39台计容量2057万千瓦,占机组总容量89.32%。

(四)电力装备技术水平迈上世界前列

电力装备是支持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引领和相继出台的一系列自主化、国产化政策推动下,我国电力装备技术不断跨越式转型升级,研发制造实力快速提升,在火电清洁高效超超临界机组、二次再热机组、700摄氏度发电技术、燃气轮机修造、“华龙一号”和AP1000三代核电技术、百万千瓦级水电设备、1100千伏特高压设备、柔性直流输电、智能电网设备、5兆瓦级风机、兆瓦级光伏电站设备、大容量储能设备、分布式能源设备等新一代电力设备技术引领世界科技潮流。

火电设备技术领域。目前,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成为我国主力火电机组。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已突破100台,其中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电力负荷大省就占51台,包括华能玉环4台100万,国华粤电4台100万。2017年,由上海电气集团公司制造、中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承建的河北省首个百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华润曹妃甸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机组工程(总投资70亿元人民币),该机组在国内首次采用五缸六排气汽轮机新技术,设计供电煤耗每千瓦时263克,污染排放达到超洁净世界领先标准。包括采用了全天候高效脱硝、高效电除尘及石灰石——石膏湿式超净脱硫技术,届时将实现“超低排放”一键式提运。上海电气集团公司研制成功世界首台500兆瓦级水氢冷燃机发电机,这也是其在2017年研制成功的第四个重大新产品。这款产品采用第三代发电机技术,涵盖了燃机“电气岛”,主要包括发电机本体、氢油水系统、电气系统等多个部分,可适用于F级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H级多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及燃煤机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公司“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研制与工程示范”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水电设备技术领域。2017年8月3日,全球在建水电设备工程第一大、发电量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水轮机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白鹤滩转轮加工厂(这个厂就设在电站工地现场)率先开焊。这台世界首台巨无霸水轮机转轮直径8.62米,高度3.92米,重量超过了50吨,转轮的15片叶片每片重达11吨。这是中国水电设备技术的巨大飞跃。与此同时,由哈电集团公司电机厂承担的水电站右岸电站的研发制造,成功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其中水轮机所有结构组件中,单体重量最大的水轮机座环(长17.2米,宽14.5米,高约4米)总重量超过500吨,已于2017年10月17日验收达到精品标准,并与当月启运白鹤滩水电站施工现场。

核电设备技术领域。2017年,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化、国产化捷报频传,在众多关键核电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1月5日,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在京宣布,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反应堆保护系统平台(NuPAC平台),通过了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和美国核管理委员会的许可,成为全球首个通过中美政府核安全监管机构行政许可的核电站反应堆保护系统平台。这意味着该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国内,同时可以用于美国的核电站项目,是我国重大装备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2017年9月8日,由国核自仪公司牵头实施的重大专项“CAP1400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制”课题在上海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正式验收,标志着我国首个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市场准入资质的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DCS)研制成功。2017年,中广核集团防城港核电二期“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项目安全、高效推进,近九成主要设备为中国制造。中广核集团研究院依托国家能源核电站核级设备研发中心,围绕核电现场设备检测、维修、故障处理等需求,研发了一系列服务于核电站现场的特种机器人。目前,中广核研究院已完成了20余种核电机器人的研制,产品涵盖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及堆内构件检修、核燃料组件操作及检测修复、蒸发器视频检查及堵板操作、高危区域探查与作业、取水隧洞海生物监测及清理、核应急救灾等多个领域。EPR是我国自主化三代核电技术三种不同技术路线之一。中广核集团公司台山核电站一期两台单机175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EPR三代核电技术,是中法核电合作项目。2018年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与正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为广东台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为EPR全球首堆工程揭牌。

新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新能源设备技术厚积薄发,取得了飞跃发展。2017年12月27日,世界首个具备虚拟同步机功能的新能源电站在张家口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的建成投运,标志着新能源友好并网这一世界关键技术最先被中国攻克,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接入电网不稳定的问题,使得原本不可控的新能源机组变得“协调统一”,能够主动支撑电网频率和电压波动,很好地满足新一代电力系统所需的智能、可控、灵活等要求。2017年,我国光伏骨干企业多晶硅生产能耗继续下降,综合成本已降至6万元/吨,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70Q千克/千瓦时以下。光伏组件封装及抗光致衰减技术不断改进,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也在加速,领先企业组件生产成本降至2元/瓦以下,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5元/瓦左右,度电成本降至0.5~0.7元/千瓦时。2017年5月,国家电投集团公司滨海北二期4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布置100台单机容量4.0兆瓦风电设备,同时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目前亚洲最大容量的海上升压站,也是我国首座完全采用欧洲标准设计的海上升压站。该项目在二期、三期建成后,将超过英国伦敦阵列海上风电场而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大海上风电场,标志着国家电投掌握了大功率、大规模、深海海上风电建设的世界领先技术。随着国家要求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协鑫集团公司2017年联手华为开展了全智能、全生态、全场景的光伏发电技术合作,包括智能跟踪支架融合、智能IV诊断、离散率分析等,全面适应各种场景。随着无线网络、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将使其生产成本逐步降低,助力光伏发电产业生产成本下降。

电网设备技术领域。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联合科研、高校、设备制造厂家等160多家单位协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攻克了特高电压、特大电流下的绝缘特性、电磁环境、设备研制、试验技术等世界级难题,每回输送容量可达500~1000万千瓦,输电距离超过2000千米,技术经济优势十分突出。该项特高压技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第二次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殊荣。2017年12月27日,世界首个具备虚拟同步机功能的新能源电站在国家风光储输示范电站建成投运。这项技术自1997年国际电力界提出以来,英国、美国、德国、荷兰等新能源领域都在努力攻关,但最终虚拟同步机大规模实际应用的首创还是被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攻下。目前,我国800万千瓦级特高压直流设备已具备全部国产化的能力。这批项目的成功研发并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电工装备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现已成为电工装备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2017年9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上海220千伏蕴藻浜变电站UPFC2258线启动,标志着上海首套统一潮流控制装置(UPFC)示范工程正式建成。2017年11月24日,世界首台特高压直流输电全空冷300兆乏调相机,在哈电集团公司电机厂完成全部制造及试验过程,其各种参数指标均满足电网设计方案要求,暂态运行指标和过载能力表现卓越,成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安全卫士”。2017年12月29日,世界首台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在南方电网±160kV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成功投运。这台由南方电网公司推进完成联合攻关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断路器首创的先进拓扑,攻克了高压储能、快速触发、系统控制等世界技术难题,实现了机械直流断路器3.5毫秒的快速开断,精确切除线路故障,显著提高了输电系统可靠性。中国西电集团西安西电变压器公司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研制的换流变压器,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或优于国家标准和技术协议的要求,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促进了国产直流设备制造的技术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换流变压器国产化批量生产。2017年南瑞集团公司为世界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苏州南部电网500千伏UPFC示范项目提供包含控制保护系统、换流阀、水冷却系统和直流测量等全套设备,成为全球首个可以提供500千伏电网UPFC成套设备的供应商。南京南瑞继保电气公司在“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中,成功完成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技术攻关与装备研发,掌握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核心技术。

(五)电力设备物资管理优化高效

电力设备物资管理工作是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前沿阵地”环节。2017年电力行业设备物资管理工作呈现诸多亮点。

优化设备物资库存。华能集团公司采购管理部根据各电厂上年度实际完成情况,分产业板块制定了2017年度各单位库存管控指标,编制了集团公司数字化仓库标准和集团公司整体存量物资管控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了公司系统各单位在2016年库存基础上继续有效压缩库存金额,使各单位库存指标进一步优化,2017年公司全年总体库存金额同比下降了1.64亿元,为发电企业降本增效作出了物资管理工作的贡献。

老旧闲置设备物资再利用。在经济发达的东部电网企业,之前库存的一些电力设备物资已不适用当前电网建设需要。为深挖闲置设备资源再利用价值,实现存量资产优化配置,盘活了库存,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部2017年启动了库存闲置设备物资跨省调配工作,共开展两批次库存闲置设备物资跨省调配工作,其中国网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11家调出单位,向国网新疆、蒙东、甘肃、黑龙江电力公司等10家调入单位累计调配10千伏配变3180台,架空绝缘导线1470千米以及箱变、交流避雷器、柱上断路器等设备物资。通过公司搭建的这个库存闲置设备物资调配平台,使这些原本躺在仓库里闲置设备物资,像“宝贝”似的在异地电力企业重放异彩光芒,促进了电网企业降本增效和实现东部与西部地区电网企业的平衡发展。

逆向物资管理。多年来,由于电网建设的种种原因,电力企业不同程度地库存一批工程结余物资、工程余料、废旧物资,占用一定资本。南方电网公司物资部2017年在公司系统全面开展了志在盘活库存设备物资新利用的物资管理行动。公司制定印发了逆向物资管理办法,对逆向物资的范围、清理、鉴定、调拨、处置等作了统一规范要求,形成了闲置物资管理规范和工作机制。公司通过开展逆向物资管理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逆向物流管理效能,严控了电网企业库存闲置物资产生,提高了闲置物资再利用率,促进了电网企业降本增效和厉行节约、艰苦奋斗风尚的形成。

设备物资采购平台化。国家能源集团(原国电集团)物资采购部按照国家大力推行电子化招标采购的要求,编制了设备物资集中采购和长协采购目录清单等17项制度规范,完成了229项电子招标文件范本的修编,建成了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电子招投标平台,实现了集团公司全部设备物资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发布、网上招标、在线开评标、招投材料电子归档、招标业务监督等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运行,做到了“百分之百公开、百分之百集中、百分之百网上”的设备物资招投标操作目标,从而严格管控了设备物资招投标风险,提升了设备物资管理综合效益。2017年集团完成采购金额497.45亿元,其中电子化招标物品金额达342.45亿元,满足了集团系统电力工程建设与生产运维的需求,并防控了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设备物资仓储自动化。自动化仓储是一种全新的仓储管理模式。各电力集团公司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仓储模式升级换代,全面提升设备物资仓储管理效率。2017年12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首个自动化物资仓库在广西电网贵港供电局如期投运。该仓库建成了一套包括自动化传输、自动化仓储以及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在内的智能化仓储系统,仓库集物流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实现了仓库设备物资出入库的自动化、智能化等功能,以最优方式配置物资存储位置,实现了自动化仓库控制系统与公司资产信息系统数据对接交换,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传统物资仓储管理模式,为保障电网设备物资快速、精准高效供应和应急物资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规范设备供应商履约守信。国家电投集团物资与采购部在规范设备供应商管理上,注重对设备供应商资格和诚信管理,把设备物资品类、设备供应商、采购策略等管理有机结合,建立设备供应商信用绩效管理办法、设备供应商履约守信评价系统和“红名单”、“黑名单”制度,形成从潜在设备供应商、供应商准入、合格供应商、招标及供应商投标(寻源)、评标、合同执行、售后服务、年度评价、“一单一评”履约评价、重点品类“专项评价”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管理体系,从而严格把好设备供应商“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口,使设备供应商信用绩效与投标订单直接挂钩,改变了以往供需间的“零和博弈”关系,促进了设备物资招标采购环节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

设备物资“三新”管理模式。针对近年来新建设备工程采用自主创新设备技术出现的新设计、新设备、新厂家这种“三新”设备状况,中国核能电力公司生产和工程物资部门在“三新”设备管理方面,依据“华龙一号”示范项目福清核电站5、6号机组进行“三新”设备管理探索,从设备招标采购、合同签订、设备制造、入厂验收、经验反馈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三新”设备招标采购管理方式,设备运维部门提前介入、分级管控,包括:成立“三新”设备沙盘推演先锋队,对上百项“三新”设备制定沙盘推演,提前识别风险、管控风险,并将其他造成投运核电机组在采购、调试、运行、检修中的经验教训反馈到新建工程的设备管理中,尽可能地把“三新”设备已出现过的问题解决在设备设计、制造阶段,以追求设备本质安全。

(六)协会平台纽带作用明显增强

2017年,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和各大电力集团公司、各会员单位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紧紧围绕电力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本质安全这一主线,协同推进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标准化、专业化、精益化、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纽带作用。

健全完善电力设备管理标准规范。为适应推进能源生产革命的要求和国家关于大力培育和发展行业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协会对现行涉及电力设备管理的标准规范全面进行梳理界定、并制定出修编、修订计划。对一些尚处空白地带的电力设备管理标准规范,协会统筹策划,组织力量分头进行编制。一年来,协会主持或参与编制、修编电力设备管理标准规范7个,经报国家标准委审核通过,已发布行业团体标准3个,正在审核的2个。在进行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过程中,协会注重集聚全行业的智慧与力量,充分发挥各大电力公司和行业组织的专业作用。《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简称“838”导则)已颁布施行13年,曾经对指导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电源结构调整、技术长足进步和设备检修理念模式的转变,原有的这个“838”导则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发电企业设备检修管理的要求。同时,鉴于这个导则对发电设备界定笼统、包揽过宽、规范不细等问题,协会经听取各方意见,确定对各类发电设备检修标准分别进行制定,包括《燃煤发电设备检修管理导则》《燃气发电设备检修管理导则》《水电设备检修管理导则》《核电设备检修管理导则》《风电设备检修管理导则》《光伏发电设备检修管理导则》。《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的修订集中了五大发电集团、国华电力、华润电力、粤电集团、中能建集团等十几家单位的智慧和专业力量,先后历经多次反复讨论修改,以其在电力行业首次提出推行4万小时机组大修周期、检修后评价等检修理念模式而受到发电企业的青睐。《燃煤发电设备检修管理导则》编制完毕后,并经国家标准委审核备案,已于2017年3月以行业团体标准颁布实施。协会组织编制的《光伏发电设备检修管理导则》已初步编制完成即将征求意见。其他检修导则亦将统筹进行编制,从而为电力行业各类发电设备检修管理提供行业遵循和依据。对电网设备的相关运维检修标准规范,目前正在调研、策划编制中。

弘扬和彰显设备管理创新精神与成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广泛开展,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挖掘与培育创新成果,展示和交流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经验成果,2017年协会在全国电力行业组织开展了第六届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推选表彰活动。经由各大电力集团公司组织推荐申报的创新成果项目共计389项,经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奖评审专家委员会进行了两轮评审,并经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成员单位(各大电力集团公司生产部门)最终审议通过,共授予230项成果为本届创新成果奖获奖项目,其中管理类获奖成果项目110项,(特等奖7项,一等奖34项,二等奖36项,优秀奖33项);技术类获奖成果120项,(特等奖7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43项,优秀奖35项)。这批创新成果奖获奖项目涵盖面广泛,富有理论与应用的创新价值,充分体现了近两年来全国电力企业开展设备管理方式创新和设备技术创新水平,是对近两年来各电力企业广泛扎实开展设备管理创新工作的集中检阅,也是对创新成果获奖单位和主创人员进行设备管理创新所付心血、汗水的肯定。本协会通过多种方式,协力做好本届获奖成果项目的宣传与推广应用,以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创新成果对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示范、驱动、引领作用。

组织开展专业交流培训。近年来,电力行业新业态、新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学习新知、扩宽视野,2017年协会先后组织举办了12个专业交流研讨会、3个标准宣贯培训班、5个专业管理培训班及开展各类优秀专业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先后有320多篇专业论文获奖。通过开展这些专业交流、培训与学术探讨活动,让电力企业设备管理人员活跃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分享了经验、掌握了新知、增长了本领,协会还对在设备管理上成绩突出、有专业特色的发供电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授予了相关专业示范中心称号。

加强协会专业分支机构建设。为适应电力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目前,协会已设立汽轮机专业委员会、锅炉专业委员会、电机设备检修委员会、燃机设备专业委员会、电网设备运维检修工作委员会、设备采购管理专业委员会、新能源设备专业委员会(筹)等9个专业委员会。2017年协会严格按照国家对行业协会分支机构管理规范,重点健全完善了协会分支机构管理制度,推行“从严治会”,探索专委会开展专业活动的有效方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效应,从而提高专委会在各专业领域的凝聚力、公信力、影响力,发挥专委会在各专业领域的支撑引领作用。燃煤发电专委会与协会共同筹划编制了《燃煤发电设备检修管理导则》,在正式发布后举办了有五大发电集团系统参加的《导则》宣贯培训班,并邀请国家能源局标准化管理部门领导、参加起草制定《导则》的各发电集团生产部门代表及来自生产一线经验丰富的检修专家,从不同层面对《导则》丰富内涵和主要亮点进行了解析,增进了参训学员对《导则》的认知、认同感,不少参训企业按照《导则》规范重新调整了燃煤机组检修周期和检修管理机制。防雷专委会依托挂靠实体单位除组织举办电力防雷专业活动外,还编制了IEEE国际标准《输电走廊地质稳定性评价导则》和国家标准《基于雷电定位系统落雷密度总则》《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同时还编写了《年度雷电活动白皮书》《年度架空输电线路防雷专项工作分析报告》《雷电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等电力防雷文件材料。2017年该专委会共制订或承担10余项国家电网公司及行业以上级别防雷标准,其中“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闪路的预警方法”获2017年中国专利金奖,“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闪路预警系统” 获2017年德国纽伦堡第69届国际发明金奖。

做好政府部门业务参谋助手。发挥行业协会专业优势,积极配合国家部委业务工作开展,尽心尽力地做好政府职能部门业务工作的参谋助手。2017年,协会受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环保部等职能部门的委托,先后开展了电力产业发展规划、输配电价改革、电力装备“走出去”战略、增配电量市场发育、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新能源消纳、煤电联营、电力防雷、电力存量资产折旧管理、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环保电价补贴等政策性调研,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电力行业的相关情况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既为政府职能部门制订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将电力企业的意见、诉求反映给政府决策部门。2017年协会先后牵头或参与起草制订了《推进电力装备“走出去”发展指导意见》《电力装备海外样板工程评选管理办法》《电力行业防雷管理办法》《电力防雷技术标准》《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管理办法》等标准规范和文件。低价中标是困扰电力设备管理的一大顽症。协会参与调研修订后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让多年设备低价中标的这块坚冰得以打破,被戏称为“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的低价中标怪圈或将渐行渐远。

实施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和统一部署安排,2017年协会承担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工作。对此协会深感使命之荣,责任之大。为规范、有序、适时地开展好这项工作,协会在原有开展电力设备信用评价基础上,按照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统一规范要求,组织两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等15大电力央企和上海电气集团制订了《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标准》(试行),该《评价标准》几经讨论修改定稿,报经国家能源局核定。这个评价标准是对参评电力设备供应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相关合约的能力及意愿的综合评价,为能源行业开展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提供了统一评价标准。协会还开发建设了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信息系统,实现了公正、透明、便捷、高效的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网上申报。目前,这个评价申报系统已正式上线,并开始受理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等级评价。

依托协会智库优势服务电力企业。为贯彻中央建设中国特色智库的战略决策部署,协会2017年着力构建“电力行业设备管理智库”。目前拥有覆盖设备规划设计、设备工程建设、设备运维抢修、设备物资管理各专业领域的行业专家已超过1000人。这批智库专家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多年工作的丰富经验,在各自领域均有建树。协会充分发挥智库专家作用,针对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出现的难点问题,组织智库专家深入电力企业一线把脉问诊,出实招、献良策。2017年,协会组织智库专家共为电力企业现场解决设备调试、运行检修疑难杂症23起。2017年协会还在电力行业开展了以“出谋献力电力设备管理”为主题的“退休老同志快乐公益行”活动,组织退休老同志到全国重大电力工程、或有特色的发供电企业“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国家近年来电力企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经验,为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献计献策。经各大集团人事、生产、工程部门推荐,电力行业共有230多名退休老同志踊跃报名参加协会组织的“老同志快乐公益行”活动,其中还有两位退休的集团公司部级干部踊跃报名参加。目前,协会已周密策划2018年首批“退休老同志快乐公益行”行程,让退休老同志在公益行中分享快乐,献力公益。

促进业界沟通交流与合作。协会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平台优势,以多种方式为电力企业沟通交流、学习借鉴、业务协作牵线搭桥。一是促进电力企业间的参观学习。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工作面对诸多新问题、新课题。与此同时,电力行业一些企业也创造出诸多设备管理新模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往往一些电力企业想去兄弟单位学习取经,可又碍于企业间不熟悉而不便联系。协会就为这些企业牵线搭桥。2017年,协会先后为协会会员单位的7家发电企业、2家电网企业、2家工程施工企业联系了去兄弟单位现场观摩学习取经。二是促进电力行业与兄弟行业的交流学习。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全国不少行业在设备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特色。2017年,协会组织有意向的电力企业分两批共22人到民航、化工行业企业现场参观学习。通过去兄弟行业企业现场参观学习,交流了情况、开阔了眼界、借鉴了经验。三是促进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行业协会作为一个上情下传、下情上达的政企联系纽带桥梁,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对国家职能部门出台的相关能源电力法规政策,协会通过会议、《电力设备管理》杂志等方式,请政府职能部门或相关专家为电力企业进行解读或撰写政策解读文章在协会会刊《电力设备管理》刊发。协会举办会议时,也尽量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到会上现场听取电力企业工作情况,并介绍宏观形势和有针对性地解答业界相关问题,大家对此反映良好。去年有媒体反映某些电力企业设备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中央领导对此作了批示,政府职能部门急需了解相关情况。对此,协会及时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解与调研,并将电力企业设备折旧管理的相关情况以数据分析的形式作了客观公正的汇报,为政府职能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意见。同时,也为电力行业企业挽回了负面影响。

协力推进电力装备国产化和质量提升。大力推进装备制造自主化、国产化,既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电力行业设备管理的内在要求。2017年,协会积极参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推进重大电力装备自主化创新、国产化应用的相关研究,以及相关首台套电力设备依托项目的衔接落地。协会还将开展电力设备投运质量调研的情况,反馈给相关设备制造行业。2017年协会组织召开了有电力生技、基建工程、物资管理部门和设备制造行业组织、设备制造厂家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让电力企业把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改进意见,直接与设备制造行业组织和厂家进行沟通交流,以促进电力设备性能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协会还开展新设备、新技术的鉴定评价,做好先进电力设备技术成果转化和在电力行业企业的推广应用。

“刊网微”助力行业信息传播交流。做好行业信息传递交流,是行业协会发挥平台作用的重要体现和要求。2017年,协会利用一刊(《电力设备管理》杂志)、一网(中国电力设备管理网)、一微(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微信公众号),加强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建运管理信息的交流传递。探索新老媒体融合运营,形成信息传播交流合力。2017年《电力设备管理》杂志出刊12期,共刊发各类设备管理经验介绍、专业论文等文稿510多篇、图片1100多幅;中国电力设备管理网传发文稿5400多篇,图片3200多幅;协会微信公众号上传文稿1400多篇,有力地促进了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的分享交流,营造了电力设备管理学术理论探索研究氛围。

以党建助力队伍建设。协会自第三批与政府部门脱钩管理后,党建工作归口中央国家机关工委。2017年,协会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党建方针,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协会工作全过程、全方位。按照上级党建主管部门的部署安排,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夯牢党建工作根基,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和创新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提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绝对权威和统一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党员在工作中的先锋示范作用,从而以党员素质提升带动全员素质提升;坚持把纪律规矩提在前面,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八项规定,正风肃纪,有效防范了党员违犯政治纪律和八项规定的现象发生,从而以抓党建促进协会服务功能的拓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央、国家机关各职能部委及社会各方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国各级电力企业和广大干部员工创新开拓、精进奋斗的结果。在此,让我代表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向全国电力行业各级企业和广大干部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电力工业设备管理事业发展的中央、国家机关各职能部委表示衷心的谢意!在这里,还要向为推进我国电力行业设备自主化创新、为电力行业提供精良设备、精湛技术服务的电力设备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以及科研院校、行业社会组织表示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革命”发展战略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总纲领、总任务、总目标的要求,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从行业层面看,一是传统思想观念桎梏还没有彻底破除,电力设备管理思维、管理机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仍没有全方位深层次地转变到新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上来,电力设备管理改革创新的活力生机还没有充分地释放出来;二是“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电力设备管理工作还不平衡、不充分,推进电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设备管理工作新动能尚未发育形成;三是推行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还缺乏强有力的常态机制,工程建设与生产运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在不少单位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四是随着配网规模大、设备种类多、型号杂,大量老旧设备在运,基层运维检修、抢修服务队伍力量不足,配网现场作业和设备运行安全风险大。特别是电动汽车、储能、和电能替代衍生的用电终端设施大量使用,以及分布式光伏、小风电等分散电源大量接入,配网由单向向多源、灵活的综合能源网络转变,对设备运检作业安全、运行安全、用电安全提出新挑战,加大了配网设备安全运行风险。此外,风光电场、内燃机分布式企业设备运维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设备异常缺陷时有发生,而相关研究起步晚、相关技术薄弱。五是行业协会在推进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共享经济”、“分享经济”、“平台经济”发展理念中的平台纽带作用不力,对电力行业一些同质化、通用性强的设备技术、标准规范缺乏统筹设计和协同共建共享,以致行业企业“各自为战”,重复建设,重复浪费,无谓的增加了电力生产成本;六是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交流、传递机制尚未建立,信息壁垒尚未打破,在信息交流上“只想看别人的,不想让别人看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使得一些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技术成果、先进工艺在行业得不到及时推广、分享。一些本该可以避免的事故也因行业信息不对称而时有重复发生,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七是发电设备、电网设备投运规模快速增长与电力设备运维检修人员配置不同步的矛盾日益突出,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十分普遍。为应对设备运维力量不足而采用外包方式,存在着影响设备本质安全以及核心技术数据资料外流的隐患风险;八是因电力市场不旺、电力产能过剩、电力生产资料成本高企,造成火电企业亏损面大,以致电力设备管理费用的投入受到挤压。九是风光设备运检管理标准规范版本多,宽严不统一,且检修队伍良莠不齐;十是行业协会服务平台作用和服务功能与服务水平有待加强、完善、提升。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从政策层面看,一是受设计和制造工艺、原材料等因素影响,部分自主化、国产化首台套设备质量缺陷、故障时有发生。特别是大型100万级超超临界火电设备、特高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性能需要改进、完善,部分日渐老化的核电设备状态仍未做到可知可控。在电力设备设计研发制造环节,体现智能、绿色和低耗高效理念的设备技术性能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要求。建议政府职能部门从优化电力行业存量资产管理上予以综合施策协同解决,确保电力存量资产安全运行、保值增值;二是根据2016年1月1日煤电联动政策,目前燃煤标杆上网电价应该适时上调。以江苏省为例,截至2017年12月底电煤指数584元/吨,较最近一次电价上调基数2015年电煤指数上涨185元/吨,按煤电联动政策计算应上调上网电价4.5262分/千瓦时。建议煤电联动机制应按原定政策方案及时启动。三是煤电机组环保改造后,直接厂用电率呈上升趋势,叠加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同时,碳排放权交易呼之欲出,煤电机组调峰矛盾日益突出,为满足可再生能源消纳及供热调峰的需要,煤电机组将不可避免地处于调峰调频的地位。而机组深度调峰与满足排放考核存在矛盾,机组越来越多的参与电网深度调峰。建议国家对机组启停及深度调峰期间环保排放考核应予以免除,否则煤电企业生产经营难以承受。

二、新时代电力工业特征及工作总体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也随之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特征:在组织架构形态上,由单一电力生产企业转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在电源结构形态上,由化石能源主导转向清洁能源主导过渡;在电网系统形态上,由大电网主导转向互联主干电网与区域配电网、分布式多能互补微网混合形式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在经济增长形态上,由追求电力资产发展规模转向追求电力资产发展质量;在发展方式形态上,由注重生产要素驱动转向设备技术与管理方式集成创新驱动;在生产运维方式形态上,由人工化转向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互联化;在创效增值形态上,由粗放型转向精益型;在资源利用形态上,由立足自有资源、独享资源转向共建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世界能源电力发展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电力工业领域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创新时期。我国已进入了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的智能电力系统为特征的新一代电力系统。这对于作为电力设备管理工作理念、模式、方式、手段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做好电力设备管理工作的总逻辑、总思路、总目标、总要求,加快制定形成一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电力设备管理指标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专业管理体系、精益管理体系、绩效评价体系、信息化支撑体系、资源共享体系,确保电力设备资产保值增值,为加快推进电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在能源电力转型、变革的大趋势面前,我们要积极顺应大趋势。网上有一句话:“企业有千百种死法,其中必有一种死法是与趋势为敌。”还有一句话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两句话内涵逻辑都是一样的:不要与趋势为敌。只有让我们的思想观念、思维逻辑合乎时代潮流,顺应电力转型变革大趋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我们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领有利先机,占据工作主动,实现“弯道超车”。否则,就要陷入“弯道停车”甚至“弯道翻车”的被动境地。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按照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部署以及国家职能部门的安排要求,今年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总逻辑,以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树立新发展理念为先导,以改造提升旧动能、培育新动能为着力点,以强化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为模式,以深化电力设备管理“四化”建设为抓手,以“化风险”、“降成本”、“保蓝天”为三大攻坚战,以探索“大云物移智”与设备管理深度融合为助推器,积极推进电力企业设备管理效益探索性、创造性、引领性增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启新时代电力工业由世界第一“电力大国”迈上世界第一“电力强国”的新征程。

2018年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主要目标:

发电设备运维指标:1、燃煤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4.65%,主设备非停率0.08次/台年,主设备等效强迫停运率0.12%,计划停运系数6.72%,非计划停运系数0.08%,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02克/千瓦时。其中100万千瓦机组供电煤耗295克/千瓦时,60万千瓦机组供电煤耗313克/千瓦时,30万千瓦机组供电煤耗315克/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5.7%,单位发电油耗40克/千瓦时,机组脱硫设备装备率100%,机组脱硝设备装备率100%。2、水电机组:机组启动电功率100%,机组等效强迫停运率0.01%,机组等效可用系数95.22%,主设备非计划停运率0.024次/台年,主设备完好率100%,主设备消缺率100%,机组大修全优率100%,发电厂用电率0.097%。3、核电机组:负荷因子84.97%,能力因子90.01%,发电厂用电率6.67%。

电网设备运维指标:33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断路器、输电线路故障停运率分别为0.075次/百台·年、0.0076次/百台·年、0.056次/百台·年,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98.820%,综合供电可靠率99.90%,输电线损率6.48%。农村供电可靠率99.784%,农村综合电压合格率99.65%。

设备工程指标:工程质量全优率99.80%,工程零缺陷投运率99.8%,工程质量“零缺陷”,工程安全“零死亡”。

物资管理指标:设备采购计划率90%,集中招标采购率90%,公开招标采购率95%,网上电子招标采购率90%,配品配件保障率98%,设备供应商信用采证率100%。

设备制造指标:主辅设备质量合格率98%以上,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A级以上。

同志们:新思想开启新时代,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召唤新作为。我们要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以新定位、新理念、新境界、新思维、新视野,推动电力设备管理工作实现新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推进电力设备管理工作变革,破除一切不合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创新引领、主动作为,让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十九大擘画的能源电力发展战略思想在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中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三、2018年工作要点

围绕推动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建议做好五个方面。

(一)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电力发展转型,首先是思想上转型。转变思想观念,当前首位的是深学笃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观、推进能源革命、供给侧改革、生态文明、大数据互联网建设等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丰富深厚内涵,真正做到用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地转变一切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总思维逻辑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解放思想,洞开窗户,敞开心扉,放开手脚,破除有悖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和管理壁垒,为推动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出改革开放、变革创新、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浓厚氛围。当前电力行业在转变思想观念上,一是要从追求电力资产规模向追求电力资产质量方面转变。过去大家习惯把扩张资产规模作为企业发展、增长的目标,觉得规模大在行业有面,试图规模上去了,企业运营利润也就上去了。在思维上习惯于“跑马地”快速发展,对新常态下出现的经济增长放缓、电力市场需求放缓显得不适应,甚至锐气不振。当下电力产能过剩形势十分严峻,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已成为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从电力企业层面讲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观念,着力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改造提升企业增长的旧动力,着力培育企业增长新动力。二是要从煤电充当发电“主角”向甘当发电“配角”转变。长期以来,以煤电为主导的电力结构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性的环保约束日趋严苛,我国为调整电力结构,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减少煤电排放对大气的影响。特别是近两年来,受电力需求市场放缓的影响,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电要给可再生能源让路,不少燃煤电厂机组处于半停状态,即使部分运行的机组也负荷不满。为应对煤电产能过剩,国家停建、缓建和取消一批煤电项目,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化解煤电风险的举措。包括推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改造。现今煤电企业不仅要承受电煤价格持续上涨和环保的巨大经营压力,还要给风光发电让路,昔日的发电老大从“主角”变成了深度调峰、调频的辅助性发电的“配角”,机组利用小时数每况愈下。在这种情形下,几十年来一路高歌猛进、一路光芒四射的发电老大煤电企业,自然显得有些百感交集。在生产经营、节能减排压力和昔日“主角”成今日“配角”的强烈反差面前表现出一种苦不堪言且心有不甘。对此,我们作为占全国总装机55%、发电量60.5%的煤电企业,对煤电低碳绿色转型的世界性大趋势要有充分的认识,强化甘当发电“配角”思想,以甘当发电“配角”的新姿态,在构建我国清洁低碳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新征程中,不断探索煤电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的新途径、新优势、新功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煤电企业的新贡献,续写煤电发展的新篇章。三是要从“独享经济”观念向“共享经济”观念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共享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一个热词。习总书记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包括“共享”,李克强总理在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行“共享经济”,打造“共享经济”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可以说“共享经济”不仅中央领导在极力倡导,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体会了“共享经济”带来的巨大便利。共享单车就是“共享经济”的佐证。我们不难看出并且完全相信,“共享经济”是新常态下求解“新矛盾”的一把钥匙,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优化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从这种意义上说,“共享经济”在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必将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要运用好“共享经济”这把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电力行业是一个同质生产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推行“共享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电力部那个时期,“共享经济”这个词虽然没有,可对“共享经济”这个理念运用的挺好。比如某个电厂、某个供电局有什么好经验、好做法、好技术,部里及时用工作简报推广;某个电厂、某个供电局发生了什么设备隐患、设备事故,马上全行业通报。若行业要制定一个什么规章制度、标准规程,也都是集中全行业的专家高手来研究制定。所以说,电力部时期制定的一些标准规范虽然时过境迁,但现在不少标准规范架构仍然沿用至今,仍然是我们制定标准规范的范本。这就是“共享经济”赐予的效应。反观电力体制改革后,虽然在推进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资源有效优化配置上确实出现了一些与“共享经济”理念相悖的现象。比如一些好经验、好技术、好工艺没能向过去那样在行业共享,发生的一些设备缺陷、故障乃至设备事故也在行业得不到借鉴。像一些家族式设备事故往往是此起彼伏,重复发生。再比如修订、制订设备管理标准规范,也都是独自为战,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无谓的重复浪费。我对应“共享经济”这个词把“独自为战”现象叫做“独享经济”。这种“独享经济”意识往往是自己努力,不会借力。而借力有时候比努力更有效。“独享经济”还有其表现的另一面即本位主义。比如好经验、好技术或反面的经验教训只想看别人的,不愿让别人看自己的。如果大家都这样,行业信息就封闭了,行业信息就不对称了。信息流断了,势必影响行业的进步。所以大家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共享行业资源的富矿。希望我们在进入新时代后,电力行业在推进“共享经济”上要有新气象,多些协同作战,少些单打独斗,共同把“共享经济”这本经用好。当然,我们还应该有一套推动“共享经济”形成的机制。比如说某企业投入人力、物力新创造了一项管理模式或一项技术成果拿出来大家共享,这种共享应该是一种有偿的共享,不然这种“共享经济”就会失去生命力。值得要特别一提的是,过去咱们生产经营效益好,什么都好说,用不用好“共享经济”理念也无妨。而在现今降本扭亏任务这么艰巨严峻的形势下,如果我们还是老观念,还是按老套路,眼睁睁地放着能提质增效、能降本扭亏的“共享经济”路子不走,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企业都不愿选择的,相信每个企业都愿意由“独享经济”走向“共享经济”,在“共享经济”发展理念下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阳光大道来。

(二)把降本增效作为电力设备管理工作重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及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降成本”,为我们从更高层次、更宏观视角给“降成本”指明了方向。“降成本”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目标任务,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我们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面对新常态下电力生产运营诸多不利条件的严峻形势,电力设备管理工作要坚持“效益为先”,强化成本意识,把“降成本”作为设备管理供给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抓手。

强化“降成本”意识。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力倡“降成本”对于推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自觉强化“降成本”意识,广拓“降成本”空间,深挖“降成本”潜力,培育“降成本”新动力。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做到凡是有利于“降成本”的就积极采纳,凡是不利于“降成本”的就坚决摒弃。选择成本最优的工作方式和解决方案,实现设备管理业务最大限度地“降成本”。

建立“降成本”机制。企业设备管理成本既有实物交易性上的硬成本,又有制度性供给上的软成本,要全方位制订设备管理工作“降成本”工作方案,对设备工程建设、设备运维检修与改造、设备物资管理中的各类业务成本进行梳理,列出成本优化清单,制订“降成本”措施,建立成本管理比对系统,加强成本管理监督,形成“降成本”的协同合力。

共建“降成本”平台。“降成本”是多方面的,而重复性建设造成的重复浪费是当前电力企业“降成本”的重要抓手。鉴于电力行业是一个业务同质化程度极高的行业,按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效益为先”、“更加注重集约高效”、“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制度性成本”、推动“共享经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要求,我们应尽量减少设备管理工作领域同质化的重复建设而造成的生产成本无谓浪费,对一些同质化、通用性的事项可以搭建一个行业协同协作、集约集成、共建共享的行业平台,在电力企业设备管理“三大”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等各类设备管理标准规范、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集约集成、共建共享,从而实现设备管理工作尽最大限度“降成本”的目标。

共建“降成本”平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解决目前电力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据统计分析,目前电力行业家族式设备缺陷、事故占比均达到70%以上,所以,在解决设备管理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以贯彻中央、国务院 “降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政治站位,以改革开放的胸怀,以“共享经济”的理念来重新认识,协同形成设备管理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和平台,切实协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协会年前已编制了基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方案,希望各电力企业同心协力把这个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好、应用好。

(三)夯实优化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基础与方式

电力设备是电力企业核心资产,无论电力安全生产还是提质增效,都要通过一台台电力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来实现。在资产增量没有发展空间的条件下,电力企业推进电力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就是优化电力设备这个核心存量资产。因此,夯实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基础,优化电力设备管理方式,是实现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原动力。

构建现代化电力企业设备管理体系。要基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全面构建现代化电力企业设备管理体系。一是构建电力企业设备管理经济技术指标体系,让电力企业干有目标、比有标杆;二是构建电力企业设备管理“三大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做到标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专业、全方位、全岗位覆盖;三是构建电力管理设备创新体系,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国家、行业、集团、基层企业“四位一体”创新体系;四是构建电力设备管理大数据应用体系,以打造“共享经济”,推动行业设备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五是构建电力设备技术状态诊断分析评价体系,以掌控设备健康状态,为推进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六是构建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体系,以规范设备市场信用秩序,形成“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促进电力设备供应商、技术服务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七是构建电力设备管理智库支撑体系,以集聚全行业的设备管理智慧、力量,为电力企业设备管理提供高水准的专业咨询服务;八是构建电力设备管理攻关协作体系,推进电力设备技术协同功关;九是构建电力设备制造质量提升体系,以完善提升电力设备性能、质量,满足电力用户要求,推进电力设备自主化创新、国产化运用;十是构建电力设备管理国际交流合作体系,以促进“走出去”、“引进来”,紧跟国际趋势,开扩国际视野,利用国际资源。十一是构建电力设备管理信息传播体系,依托协会会刊《电力设备管理》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10-1454/TM)、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网站、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微信公众号等电力多媒体,向国内外传播我国电力设备管理先进经验、先进典型、先进人物、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等行业信息,讲好中国电力设备管理故事,传播中国电力设备管理理念、模式、标准,彰显中国电力设备管理成就,提升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在国际电力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进我国由世界第一“电力大国”走向世界第一“电力强国”。

加强和优化设备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管理。设备台账、技术资料档案是对设备进行运行操作、维护检修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是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建立全齐完整的设备台账和技术资料档案,对设备台账、技术资料档案要做到分类归档、内容完整、修订及时、管理规范。随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随机技术资料越来越少。因此,电力企业要注重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完善、存档。通过对设备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阶段性查阅分析,这将有利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有利于掌握设备运行和故障发生规律,有利于连贯性的总结设备管理的经验和不足。目前,一些电力企业忽视设备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管理,特别是一些后续的设备台账资料装在员工个人口袋里,随着人员岗位变动、调动而中断、失散。因此,高度重视设备台账管理,利用电子版具有的长久保存性、共享性、多样性、环保性、原件性、传输性等优势,将纸质设备台账资料电子化、网络化,以适应电力设备管理数字化、智能化、互联化需要。

全面创新优化设备管理方式。要适应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创新优化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努力提升设备管理工作效率效益。

创新优化发电设备运维检修方式。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互联网+”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推进“大云物移智”与发电设备运维检修工作的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电厂、智慧电厂;全面推行精益管理,丰富精益管理内容,完善精益机制,建立精益管理知识库;建设集多种综合管理与辅助决策分析功能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探索总结机组低负荷条件优化运行方式,深度挖掘机组调峰能动;积极开展现役煤电机组的热电联产改造,拓展煤电机组生存与发展空间;全面总结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经验,适时推进中小型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智能诊断分析系统,开展设备在线点检,加强设备重复性缺陷隐患的治理;探索发电设备安全运维可控管理新手段、新技术,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设备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开展机组实时负荷与计划负荷在线监测,对机组启停、非停、降出力、短期停备等状态进行全面监管,确保发电设备安全可靠运维;强化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健全技术监督管理信息平台,探索创新技术监督模式,推进设备状态远程技术诊断平台建设;推行基建、生产一体化,实行生产与基建无缝连接,打好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基础;开展同类机组运行指标竞赛交流和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持续提升机组运行安全性、经济性;积极跟踪和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推进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重点优化机组一次调频、深度调峰等调节性能,研究分析降低机组能耗的措施,确保机组安全、排放、能耗、整体优化;优化机组检修管理机制,推行发电设备等级划分管理模式,优化检修周期,加快实现发电设备状态检修;开展设备检修后评价,强化提升设备检修质量水平;开展风电机组效能优化研究,完善深化设备精密诊断管理,辅助优化检修策略制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广泛开展行业对标、专业比武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全面提升电力设备运检队伍素质。

创新优化电网设备运维管理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电网已成为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社会发展高度依赖、须臾不离的重要支撑。特别是特高压电网带来的强电气连接和智能电网带来的智能化交互,使电网结构、运行特性和物理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经济社会高度依赖和电网设备运行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创新优化电网设备运检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要实施电网运行综合优化管理,健全电网运行综合优化方案,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优化电网运行调度协调方式,构建安全、高效、友好的电网运行方式,全方位、全时段提高电网配置电力资源现代化水平;要以“大云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保障电网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提高电网设备运检效率效益为目标,适应电网发展及电力市场变革的要求,运用“大云物移智”先进信息技术,加快构建电网设备智能运检体系,实现设备本体及运行环境感知、主动预测预警、辅助诊断分析决策及集约运检管控功能,全方位、全天候实现电网设备运检业务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要以设备、通道、运维、检修、生产管理智能化为重点,全面建设电网设备智能运检体系,构建全过程运检业务智能管控机制,提高运检管控力;强化对设备运维数据追溯和实时采集,开展设备状态趋势智能预测;构建电网设备运检全过程标准体系,不断提升设备运检在管理流程、管理标准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标准引领水平;加强配网自动化设备管理,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推进电网设备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提升电网资产管理质量效益水平;做好电网设备差异化运检,确保通道和关键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深化输电线路“机巡+人巡”协同巡检模式,提高巡检质量与效率;全面深化电网设备运检精益化管理,着力提升班组和生产项目精益化管理水平;加强电网运维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做好病毒查杀和加固加密工作;加强电动汽车充电桩和电能替代项目设备的管理,推定“再电气化”进程。

创新优化设备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电力工程建设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龙头。要深入推进设备工程标准化建设,完善和固化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工艺标准化成果,扎实推进施工标准、工艺、典型工法的应用,实现企业电力优质工程标准与行业、国家标准有效衔接,推动各类电力工程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要通过标准建设,统一主要设备参数、外形及安装尺寸;加强通用设备全过程应用管控,强化从工程设计、招标采购、出厂验收、设备开箱验收等环节的质量管控;强化设备安装工艺质量,完善标准工艺成果,不断提升标准工艺成果的适用性、先进性;以工程全寿命周期最优为目标,不断探索完善电力工程造价分析工作机制,优化工程建设设计方案,强化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结算监督等关键环节的管控,构建先进、适用的工程造价定额标准体系,以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减少电力工程占地,压缩工程线路走廊宽度,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工程质量“零缺陷”,落实设备工程质量主体责任终身追究制;加强工程建设队伍管理变革,强化外包、分包队伍管理,强化“安全发展,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切实防范和杜绝工程建设重大事故;要提高项目计划进度,坚持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合理工期,力避盲目压缩工期;建立行业设备工程建设对标机制,营造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氛围。

创新优化设备物资管理方式。设备物资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电力企业成本控制的利器。要推进设备物资管理在计划、采购、物流、储备等环节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设备物资供应给电力工程建设、生产运维的可靠保障,提高设备物资管理综合效率效益;要全面运用现代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合理组织设备物资各流通环节中的经济活动,推行设备物资招标管理新体制,大力发展电子化招标采购,促进招标采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高招标采购效率和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培育招标采购市场发展新动能,更好地发挥招标、投标制度在市场体系中的作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质量效率;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和充分运用招投标采购数据,为电力企业设备物资管理决策提供支撑;要发挥集中统一招标管理的优势和降本增效的作用,积极创新集采策略和评标方法,优化立体施工和主机招标流程;强化对闲置设备物资有效管理,推进闲置物资调剂。开展行业设备物资采购对标工作,提升设备物资采购对标指标;强化设备物资库存信息管理,优化设备物资编码体系,深化设备物资编码应用,推进仓储条码的应用;积极参与国家能源信用体系建设,优先应用国家能源行业信用评价平台发布的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结果;加强评标专家管理,提升自律和业务能力;推进自动化智能化仓库建设,提升仓储管理质量效益,推进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深度挖掘数据资产价值,为电力企业优化资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不断完善品控管理体系,以追求入网物资零缺陷为目标,加强对入网设备物资的品质控制,强化设备监造,明确设备制造关键材料及部件、关键程序、关键工艺的质量把关,规范要求,提高设备监造质量。

健全完善电力企业设备管理标准规范。要坚持标准引领,对现有标准规范进行分类梳理,对不合适宜的标准重新进行修订,对尚处于空白地带的标准规范抓紧统筹编制。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标准委关于大力培育发展行业团体标准的精神,着力提高电力设备管理标准体系有效供给。为适应电力企业提质增效对标准的引领要求,2018年协会将首先组织新编制各类发电设备管理标准体系。包括:《燃煤发电企业系统设备划分导则》《水电企业系统设备划分导则》《核电企业系统设备划分导则》《风电企业系统设备划分导则》《光伏发电企业系统设备划分导则》《燃煤发电企业重要系统性能导则》《燃煤发电企业关键设备状态监测导则》《燃煤发电机组A级检修标准项目导则》《燃煤发电设备预防性维修导则》《燃煤发电设备状态评价导则》《燃煤发电旋转设备振动评价导则》《燃煤发电设备计划管理导则》《燃煤发电设备检修6S管理导则》。上述标准编制方式将由行业协会采取共建共享模式,协同编制完成。

(四)开展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国家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出了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建设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体系,是国家能源局建设能源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于建立电力设备供应商守信激励和失信制约机制,促进其提高电力设备质量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信用评价标准。为贯彻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受国家能源局委托,由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负责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工作。按照国家能源局统一部署安排,协会牵头组织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等15个电力央企集团公司物资部门编制了《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标准》。目前,该信用评价标准已报经国家能源局审定。协会确定从2018年3月起,全面开展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工作。

2、申报范围。全国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申报范围为:全国能源行业各类电力设备供应商,包括发电、输变电、供电、配电、热电、检修与改造、环保、信息化、燃料、科研、试验、物资、交通等设备、工器具、软件及相关材料等企业。

3、申报办法。(1)由各电力设备供应商按照《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领域信用评价规范》申报条件、申报等级自主申报。协会将组织有关专家为电力设备供应商提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评价方面的指导、咨询和培训等服务,以促进企业提高综合信用水平。(2)各省(市)能源电力社会团体(协会、分会、专委会、产业联盟)可分别推荐本区域电力设备供应商参评。(3)建立“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信息系统”,打造规范、透明、便捷、高效的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平台。(4) 申报单位提交的信用评价申报材料,上传至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信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4、评价内容。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由综合素质、财务实力、管理能力、经营与竞争力、社会信用记录等五个一级指标及其若干个二、三级指标组成,秉持“公平、公正、公开”评价原则,采用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的科学评价分析方法,全面综合考评企业诚信建设和信用管理能力水平。

5、评价结果应用。根据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领域信用评价规范》,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的作用主要有:(1)国家能源局在项目核准(备案)、市场准入、日常监管、政府采购、专项资金补贴、享受财税优惠政策、评优评奖表彰等业务工作中,应加强对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2)国家能源局将建立健全与其他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结果的互联共享,建立信用管理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发挥协同效应;(3)国家能源局鼓励能源行业社会组织加强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对守信的电力设备供应商采取重点推荐、重点服务、业内表彰、列入“红名单”、招投标优先、提升会员级别等激励措施。对失信的电力设备供应商采取业内警告、通报批评、列入“黑名单”、制约市场交易、降低会员级别、取消会员资格等惩戒措施;(4)国家能源局鼓励电力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交易谈判、招标采购等经济活动中使用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评价信息和信用评价结果,依据其信用程度进行相应的激励和制约。对信用级别高的电力设备供应商应采取优惠便利、增加交易机会、适当降低或免缴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等激励措施。对信用程度低的电力设备供应商,应采取取消优惠、提高保证金、增加交易成本等惩戒措施。对严重失信的电力设备供应商或在国家“能源信用”平台系统无信用记录者可制约其市场交易;(5)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等级证书、标牌由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统一制作颁发,并报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备案。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获得的“能源行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等级证书”(分为AAA级、AA级、A级),可作为全国能源行业电力设备招标采购信用资质。(6)凡获得AAA级信用等级的电力设备供应商,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推送至国家能源局与40余家部际联席信用综合平台“信用能源”官网上进行公示互联。

(五)加强协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作为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部委业务工作支撑单位,虽然在发挥桥梁纽带、平台作用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与国家赋予行协的职责和电力行业广大会员单位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进入新时代,协会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加强协会自身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上有新作为。

一是坚持行协定位,创新优化服务。坚持“立足行业、服务会员、联结政府、沟通社会、交往国际”的功能定位,努力做好服务于行业、服务于政府、服务于社会。在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政府之间、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平台作用。2018年要在如下三个方面发挥服务型作用。参谋助手作用:作为国家一级行业协会,首先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的行业协会。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行业协会、实行与政府部门脱钩管理后,国家部委职能部门把一部分适合行业协会承担的政府行政服务事项交由行业协会承担。由此,行业协会既要发挥政府联接企业、企业联接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又要发挥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业务工作支撑单位的参谋助手作用。在这方面协会近年来已有了一些基础。2018年,我们要利用参与国家部委相关政策法规调研、制订的契机,客观地介绍电力行业的情况,反映电力企业的正当诉求。同时,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认认真真地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政府职能部门委托的服务事项,让政府放心,让企业满意,并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力量优势,为政府开展能源电力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如今所处的大变革时期,新旧体制转换交替,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业态纷至沓来。在这种情形下,电力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交互联系、彼此交流学习借鉴的机会增多,这就要求协会更好地发挥促进行业沟通、交流、协调、协作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后,电力企业之间、电力企业与政府之间有什么需要协会牵线搭桥的业务,协会义不容辞,一定积极配合。行业平台作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分享经济”具有诸多优势。2018年,协会将在标准规范编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经验交流研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专利技术转让,技术攻关协作、设备管理运维和设备工程、物资管理信息传递、备品配件余缺调剂、专业技术培训、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平台作用。目前,基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正在筹建,愿大家同心协力,共建共享,助力全国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二是加强协会分支机构建设。专委会(工作委员会)、标委会等协会分支机构是协会履职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只有专委会工作活跃了,协会工作才会活跃;只有专委会工作有效开展好了,协会工作服务政府、服务电力企业的水平才会提高。要适应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和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完善设立协会相关专委会、标委会等专业分支机构,健全完善各专业分支机构专业工作体系,规范专业分支机构管理,提升专业分支机构服务水平,充分支持专业分支机构广泛联系会员、服务会员、汇智聚力的“传感器”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创新工作与服务方式,努力把各自专业领域的工作活跃起来,让电力企业、让会员单位实实在在地受益。

三是开展专业专项定制化服务。协会将利用承接政府部门相关服务和行业协会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协会专家智库的优势和行业平台作用,面向电力企业及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开展相关专业专项定制化服务。包括发电设备检修资质评价认证、电力防雷资质评价认定、电力工程监理资质评价认定、电力设备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电力设备供应商信用等级评价、电力科技成果鉴定评价、电力企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发电设备检修后评价、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电力设备诊断咨询、电力设备制造质量及性能完善提升等专业专项定制化服务。

四是以抓党建促进服务提升。协会作为中央国家工委直接领导下的党建单位,要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核心领导地位,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改进服务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协会工作人员要廉洁奉公、洁身自好、勤勉尽职;要健全党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升党性修养,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行事。凡是涉及电力行业和会员利益的事项,都要事先听取各方意见,包括批评意见,使协会每件事、每项工作都能得到行业认同,能体现行业意愿;加强新知识、新技术、新业态业务提升学习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服务本领。协会专职领导班子成员中,今年一人参加中央党校学习,三人参加相关培训学习;严格遵守国家对社会组织财务制度要求,规范会费开支,自觉接受上级审计和会员单位监督。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迟日江山丽,春至万物芳。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具有“人民电业为人民”光荣传统的电力人,一定能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创新,实干当头,用我们奋斗的智慧和汗水,在奋力推动电力行业设备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谱写新时代“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电力设备机组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双馈式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运行控制
660MW亚临界机组清洁疏水系统节能改造
我国首台采用四支路技术抽水蓄能机组投入试运行
加强电力设备运维云平台安全性管理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及安全运行探析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基于压缩感知的电力设备视频图像去噪方法研究
基于改进Canny算子的电力设备图像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