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移动医疗平台的发展方向与未来展望

2018-05-08 12:44郑静晨孟晓东李明徐冬郭文铭赵喆郝昱文李晓雪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4期
关键词:方舱灾害救援

郑静晨,孟晓东,李明,徐冬,郭文铭,赵喆,郝昱文,李晓雪

1.武警总医院,北京 100039;2.南阳二机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河南 南阳 473006

引言

灾害医学救援是世界防灾减灾领域共同面对的重大困难问题。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世界安全。近30年来,全球自然灾害达一万多次,导致超过300万人死亡,每年平均经济损失1106.56亿美元。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灾害防控形势更加严峻。而灾害救援的关键是争分夺秒、快速抢救危重伤员,尤其是在灾害发生后的前24 h,若能提供有效的救援,能大大降低灾害造成的死亡率[1]。为提高救治效率,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后送救治”模式,基本普及了直升飞机救援,依赖于空中转运伤员的快捷和便利,将伤病员尽快后送[2-3];而日本采用的是灾害医疗指定医院的模式,与其拥有的急救医疗信息系统、广域搬运体系相结合,可将重伤者搬运到灾区以外的灾害医疗指定医院,以减轻灾区的医疗负担[4]。

但是在我国,由于人口密度大、自然环境复杂、重大灾害多、伤亡数量大、低空运输限制和航空应急医学实践起步晚,无法采用“后送救治”的模式。我国目前主要的救援形式还是需要依托“帐篷医院”和“野战方舱”等移动医疗平台在救援现场展开救治的“现场救治”模式。然而国内现有的移动诊疗手段还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标准化程度不高、装备运输适应性差、运程投送能力不足、模块组合水平低、灵活抽组能力不强等缺点[5],尚无法满足重大灾害救援的实际需要。因此急需针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等应急医学救援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

1 国内外现有移动医院现状

1.1 国外移动医院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美军为了适应越南战争的需要,率先将自给式可运输的野战医院(或称轻便野战医院)投入战场使用,为野战卫生装备提供了新的应用手段[6]。70年代,英、德、法等国相继研制出类型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医用方舱。80年代,美、英、德、法、意等国研制、装备了类型各异、规模不同的方舱式野战医院。90年代,法国研制出技术互联方舱医院,进入21世纪后,方舱医院信息化作业能力提高,机动形式增多,向系统化、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发展,环境适应能力不断提升[7-9](图1)。

图1 不同国家不同的方舱式野战医院

1.2 国内野战医院的发展现状

我军从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第一台手术方舱起步,1995年研制出第一代方舱医院系统装备,“十五”后期,我军在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基础上,研发了第二代方舱医院系统装备,即现今使用的战役卫勤快速支援保障系统[10](图2),第三代卫勤保障系统也在研发当中。国内其他单位也研制出各自的移动医院[11-12](图3~4)。武警部队在帐篷医院的基础上也研制出第一代武警移动方舱医院,主要是以移动方舱和帐篷的组合形式[13](图5)。

图2 我军第二代战役卫勤快速支援保障系统

图3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

图4 中集全科模块化箱房医院

图5 武警方舱医院平面布局

2 新型移动医疗平台的发展方向

2.1 国外现有移动医院的特点分析

在面对各类灾害困境时,移动医院是快速有效救援,减少生命伤害和财产损害,把损失降到最低的有力方式。许多发达国家组建各式各样的移动医院,并将其视为灾害应急卫生救援中的主体力量。借鉴发达国家现有的移动医院组成模式及其装备,对我国新型移动医疗平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4]。

2.1.1 重视方舱装备的全面发展

目前国外已经将医用方舱作为卫生装备的骨干装备之一列为发展重点[15],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开发了多种结构形式的方舱医院。与此同时国外非常重视技术法规的建设,制订了许多军用规范[16],做到了装备与技术法规基础建设的全面发展。

2.1.2 多种结构形式以适应不同需求

国外将医用方舱以结构形式的角度分为非扩展式方舱和扩展式方舱[7]。其中非扩展式方舱多数用集装箱改装而成,主要用于制液、储血或水电系统使用。扩展式方舱可根据展收方式分为折叠式、抽拉式、风箱式3种,主要用于设置手术、检验、检查、化验、急救等科室、以满足不同医疗任务的工作需要。

2.1.3 模块化设计实现多种组合形式

国外方舱医院采用了模块化集成化的思路,将方舱安装功能模块进行有效集成,既可将不同的功能模块组合在一起,配合相应的配套设施后即可组成完整的方舱医院,也可将单独模块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医疗方舱进行使用[17],在战时与平时皆可使用,可以满足不同任务需求下不同规模方舱医院的建立。

2.1.4 防护能力足以应对各种恶劣环境

方舱医院在执行平时或战时的医疗任务时,可能会面临非常复杂外部环境,高温、低温、高原、海洋等各种环境都有可能涉及其中。这些都要求方舱具有更高的环境适应性。除了方舱自身的环境适应性外,大多还配备有比较配套的保障模块[18],可以满足在恶劣环境下实施救援和自我保障的需要。

2.2 新型移动医疗平台的发展趋势

2.2.1 提高信息化水平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卫勤保障乃至卫勤装备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面对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方舱医院作为移动医疗平台的代表,也加入了信息化的浪潮。然而目前我国应急救援装备仍停留以机械化为主要特点,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19]。高效、协同的紧急医学救援信息系统的实现,将为国家对应急事件的处置提供有力支撑[20]。具体到方舱医院来说,通过网络就可以进行医院内部乃至与外界的联通,可以进行远程会诊、手术指导等操作,从而实现优良医疗资源的调用。

2.2.2 进行模块化编组

救援任务对使用的物质装备提出了模块化的需求[21],不同任务环境下配备的物资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由于卫勤保障任务的多样性,要求医护救援人员的编配同样做到模块化[22]。将应急救援所需要的医疗设备、药材、后勤保障物资通过模块化编配,依托医疗方舱建立多种人员编配功能模块,根据任务特点选取需求的功能模块,可以形成机动性能强、集成化程度高、医疗救治范围广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23],提高移动医疗平台的应急能力、适应能力和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医学救援能力。

2.2.3 完善功能单元

灾后伤员成批出现,数量多,伤情复杂,伤病员大多为混合性伤病,救治复杂,同时受救援条件环境、气候、人力、物资、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影响。再者派出的救援人员有限既要满足救援需要又要完成应急特殊条件下的医疗救治任务,因此对移动医疗平台的功能单元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4]。

在未来,移动医疗平台不仅需要具备各种急救手术和诊疗功能[25],还要在现有构成装备体系的基础上,设置手术单元、急救单元、检验单元、影像单元、医用垃圾废弃物处理单元、卫生防疫单元和各专科治疗单元等[26],实现能够在应急情况下短时间承担起所辖地域医院的全部急救功能。整体能够具备二级甲等医院规模,部分技术指标达到三甲医院标准。

2.2.4 增加机动性水平

近年来,移动医疗平台的任务重心主要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保障,更多的用于自然灾害的救援。然而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现有的方舱医院往往面临各种原因造成的交通不畅,无法通过公路铁路进入目标区域,难以完成医疗救援任务[27]。因此,移动医疗平台应当增加机动形式从而满足保障需求。部分现有的野战卫生车辆速度慢、爬坡能力差,无法跟随其他军用车辆一同行军,容易掉队[28]。因此移动医疗平台应当增加野战卫生车辆的机动性能,使其更快更好提供医疗保障能力。

2.2.5 加强环境适应性

移动医疗平台在执行平时或战时的医疗任务时,可能会面临非常复杂外部环境,因此其自身的设计需要满足环境下工作,除去方舱自身防护外,通过供电供水方舱与医疗方舱进行编组配置的方式,可以为移动医院提供水电,使方舱医院具有独立作业的能力;储物方舱和供药方舱提供基本作业所需的药材、血液,所以方舱医院的作业和所需药材供应不会受到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29],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提升医疗救援的效率。

3 小结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以方舱医院为代表的移动医疗平台,来应对各种灾害、事故、疫病、突发状况下的紧急救援工作。通过加强对移动医疗平台的建设,可以对各种突发事件中的伤病员进行紧急有效的救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目前急需研发出一种能够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型移动医疗平台,以达到满足现代先进救治手段的能力。近年来以方舱医院为代表的移动医疗平台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发展速度很快,保障效益日益明显,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现有移动医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归纳现有发达国家移动医院的特点,展望未来移动医院的发展趋势,从而明确新型移动医疗平台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移动医疗平台的未来发展有所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蓉蓉,秦银河,周林.地震灾害早期伤病谱分析及医疗救援适宜技术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9):1125.

[2] 王旭,肖刚,于洋,等.国际维和医疗救援中立体后送的做法[J].人民军医,2015,(6):599-600.

[3] 王旭,肖刚,刘巍,等.国际维和空运医疗后送任务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4):612-613.

[4] 郝志梅,田炜,芮茜,等.日本灾害医疗救援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5):467-470.

[5] 陶学强,伍瑞昌,张晓峰,等.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装备建设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8):811-813.

[6] 吴乐山,孙建中.现代军事医学战略研究[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

[7] 王永清.开展方舱“三化”研究建立方舱标准体系[J].航天标准化,2003,(4):23-30.

[8] 郑后磊,田飞龙,范海东,等.部队方舱医院全方域到达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17):225.

[9] 陈千,马玉琴.突发重大灾害应急医学救援的野战医院建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1):1055.

[10] 刘磊汉,王村河,王苓,等.以第二代医疗方舱为依托的野战医院快速展开[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6):525.

[11] 张洋.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昨日正式移交[EB/OL].[2012-4-13].www.scol.com.cn.

[12] 陈文.中科院与中集集团向地震灾区捐献“全科箱房医院”[EB/OL].[2013-4-22].www.chinanews.com.

[13] 孙亮,于宝国,樊毫军,等.武警方舱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10):936-937.

[14] 冯琼,许建阳.国外国家救援队组成及其装备要览[J].中国医学装备,2017,(6):171-175.

[15] 彭碧波,郑静晨.城市搜救队与外国医疗队的差异及展望[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1):1-5.

[16] 郑静晨.美国国家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4,(1):119-123.

[17] 范斌,樊毫军,侯世科,等.国内外野战医院的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5):28.

[18] 晁勇,帅万钧,苏卫华,等.CT方舱CT选型及舱内布局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5):17-19.

[19] 范斌,樊毫军,侯世科.我国应急救援机动医疗装备发展现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11).

[20] 张刚庆,赵国香,洪文松,等.构建高效协同的紧急医学救援信息系统[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12):1119-1121.

[21] 刘立,刘东会.国际医疗救援行动风险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4):357-358.

[22] 吕宏迪,俞平,宋书杰.野战方舱医院在抗震救灾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8):66-68.

[23] 郝占国,白斌,卢明,等.武警部队国家级医疗救援队模块化编组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1):21-23.

[24] 张永青,齐伟玲,李燕宁,等.从灾害救援实践分析中国国际医疗队的特点[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7):627-630.

[25] 吴紫薇,黄坚,张合清,等.国家级医疗救援队的组成与组室展开[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12):1121-1123.

[26] 张伟,王学义,马维宁.可视单元及在装备保障管理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08,29(6):118-120.

[27] 肖振忠.突发灾害应急医学救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8] 张蕉蕉,孙家根,薛金红,等.一种新型减速带装置的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4,(3):32-34.

[29] 刘冬妍,葛海生,刘元瑞.野战方舱医院麻醉精神类药品的管理与使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12):1036-1038.

猜你喜欢
方舱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3D打印大救援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救援行动
一种整体式垂直扩展方舱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