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云胶片”服务平台构建

2018-05-08 12:45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周曙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4期
关键词:图文胶片我院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 周曙明

我院目前放射科有DR、CT、MRI等大型放射设备十余台,均已经接入PACS系统,实现了DICOM上传。但此前每年打印的胶片数量持续上升,2017年已经突破20万人次,总金额超过500万元。目前医院超声、心电图、病理等图文报告也实时上传至院内的数据集成平台,统一以图文报告费的形式收费。为响应国家医改政策,切实为病人减轻负担、减少浪费等情况,医院设备科、信息科与厂商合作开展云胶片服务,项目于2017年11月上线试运行,并引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医院影像存储问题,放射科医生可以通过影像工作站进行无胶片影像阅读和报告书写,临床科室医生也可以通过PACS进行病人影像的调阅。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更早实现了无胶片化,但是在我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医用塑料胶片的用量仍在高速增长,病人仍需要等候胶片打印完毕后再前往分发处领取。整理胶片和报告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如果已打印出的胶片和报告未被人领取,则成为废片,造成大量胶片、纸张、墨盒等原材料的浪费,管理这些废片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空间。一般胶片都会在几周到几个月后被丢弃,产生大量不可回收的垃圾,影响环境。

我院最近上线的“云胶片”项目试图尝试解决这一痛点。病人可以通过短信链接,扫描报告上的二维码或从微信公众号上访问自己的电子胶片信息,这对病人来说是一大福音。如果病人确有需要,也可以要求打印医用塑料胶片。这正是国家提倡鼓励的互联网+项目的一个实践。

对于超声、心电图等电生理数据,获取其动态图像所需的带宽资源、存储资源非常庞大;病人更关心超声科医生诊断的图文报告数据。虽然目前医院收取的图文报告费价格并不高,但是如果能在移动端访问、查询报告,无疑更加便捷,也更节省资源。将病人关心的所有诊断数据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是响应医改政策的一项便民工程。该项目在我院试验、实践成熟之后,可尝试推广至其他医院,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

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医院在试运行“云胶片”项目。但欧美发达国家的医院自从PACS系统成熟后就实现了无胶 片 化。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是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国际标准(ISO 12052),大大简化了医学图像在不同医疗机构交换的技术问题,不同放射设备产生的影像都以DICOM标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就宁波市而言,应用Web service技术,各大医院已经在医院端实现了诊断数据的互通,即各医院已经可以方便调用其他医院的各类检查数据,但医学影像尚未实现共享调阅。由于病人的个人电脑不能浏览医院内部的诊疗数据,因此病人关心的一些诊断报告,仍然只能通过纸质报告单形式获得。我院也在宁波市医学会医学信息分会的年会上呼吁建设共享平台,利用平台共享相关医院的云端影像报告,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授权、就可以浏览患者的全部影像检查信息,快速灵活,更加适合当代医学诊断需求。也就是说要实现医生和患者可以在影像平台上直接查看、下载 “原始的、全息的、 标准DICOM数字”影像资料和就诊报告。即便如此,也难以实现全省,甚至全国范围的共享调阅。而云胶片实现了影像的云存储,只要通过病人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全省、全国范围医疗机构的共享调阅。

我院实施该云胶片项目以来,我们以同期的胶片使用量和费用进行对比(2016-11-01~2017-01-16)和 (2017-11-01~2018-01-16),结果是普通胶片使用量只有16年同期的7%。据统计,2016年中国内地消耗医用塑料胶片总额超过200亿元,还有医院为了传统胶片打印所配置的医院用房、影像科专业人员人工、以及存贮胶片所需要的空间等等耗费,这些资源都可以大幅度节减,并有利于改善病人就医体验。该项目对医院、病人、对社会来说都是一个绝对有利的事情。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云胶片使用实例

猜你喜欢
图文胶片我院
画与理
20世纪的摄影胶片如何拍出了美国的偏见 精读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胶片复兴?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图文配
图文配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