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NM胃癌分期相关性的研究

2018-05-10 22:48李武良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1期
关键词:骨桥蛋白螺杆菌幽门

李 鑫 李武良 李 萍

胃癌是国际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十大癌症之一。Chen等[1]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新增429.2万癌症病例,281.4万人因癌症死亡,其中胃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为消化道常见菌群,我国H.pylori感染率为47%~66%[2]。研究表明,70%左右的胃癌病患由H.pylori引起,另外研究表明近90%的胃癌患者被确认与H.pylori感染相关[3-4]。目前,常用的H.pylori检测手段主要有组织活检、细菌培养、PCR基因诊断、13C或14C-尿素呼气检验(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5-8]。 由于14C-UBT 简单快捷且准确度及敏感度较高,被广泛应用。同时,14C-UBT可对胃黏膜H.pylori密度进行定量评估,有效减少因H.pylori在胃内病灶非均匀性分布所致的取样误差[9]。P53抑癌基因是机体内一种抑制细胞癌变的基因,正常情况下,细胞或器官中P53蛋白含量极低,较难检测。当细胞DNA受到损伤并无法修复时P53蛋白大量表达,抑制癌变细胞[15-17]。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广泛存在于细胞、组织、器官中,参与组织修复,与细胞黏附、迁移及信号转导相关[18]。本研究通过14C-UBT检测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H.pylori感染状况及OPN的表达,旨在揭示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H.pylori的感染情况与胃癌进展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至2017年5月在我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105例,其中男60例,女45例;通过14C-UBT检测[10]确诊,其中H.pylori阳性74例,H.pylori阴性31例。根据TNM分期Ⅰ期25例,其中男 15例,女 10例,平均年龄(48.26±11.37)岁;Ⅱ期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7.82±10.96)岁;Ⅲ期 30例,其中男 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67±11.96)岁;Ⅳ期 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 (47.82±10.96岁)。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见表1。

表1 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 (n)

二、方法

1.14C-UBT

所有患者检测前4周禁止使用抗生素及H.pylori敏感药物,患者空腹服用1粒14C胶囊,静坐25 min后引导患者向CO2吸收瓶匀速吹气1~4 min,使瓶内CO2吸收剂由紫红色变为无色,H.pylori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3~5 min,DPM≥100视为阳性,DPM<100为阴性(根据测定仪器说明书)。

2.OPN及P53的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SP检测患者胃癌组织中OPN和P53的表达,OPN及P5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胃癌患者H.pylori检测结果

结果显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感染率分别为52.0%(13/25),68.0%(17/25)、76.7%(23/30)、84.0%(21/25);随着胃癌患者病情的发展H.pylori的感染率显著升高(χ2=27.450,P=0.000)。

二、H.pylori感染与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P53表达的关系

Ⅰ期、Ⅱ期、Ⅲ期、Ⅳ期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的P53表达率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 (P<0.05),且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患者H.pylori阳性率与P53表达率呈正相关,Ⅳ期胃癌患者H.pylori阳性与P53表达率相关系数为0.752,见表2。

表2 不同TNM分期胃癌组织中P53表达分析 [n(%)]

三、H.pylori感染与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OPN表达的关系

Ⅰ期、Ⅱ期、Ⅲ期、Ⅳ期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的OPN表达率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 (P<0.05),且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患者H.pylori阳性与OPN表达率呈正相关,且随着胃癌病情加重相关性明显,见表3。

表3 不同TNM分期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分析 [n(%)]

讨 论

目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已经将H.pylori列为Ⅰ类致癌因子[11]。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研究表明胃癌病死率占癌症病死率的24%左右,为癌症死亡率首要因素。H.pylori通过感染损伤胃黏膜,促使胃细胞更新速度加快,增加了细胞更新时DNA复制错误机率,最终导致DNA损伤[12]。H.pylori可导致机体释放过多的超氧自由基导致胃细胞过氧化损伤,引发癌症[13]。H.pylori感染的检测手段主要有组织活检、细菌培养、血清及非血清H.pylori检测、13C-UBT或14C-UBT[5-8]。本研究采用14C-UBT检测不同TNM胃癌分期患者H.pylori的感染状态,发现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感染率分别为52.0%,68.0%、76.7%、84.0%,与石玲[15]在 H.pylori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相似,提示H.pylori感染率随着癌症病情的发展显著升高,这一观点在胃癌、肝癌等癌症研究中得到支持。

P53抑癌基因是机体内一种抑制细胞癌变的基因,正常情况下,细胞或器官中P53蛋白含量极低,较难检测。当细胞DNA受到损伤并无法修复时P53蛋白大量表达,抑制癌变细胞[16-18]。骨桥蛋白广泛存在于细胞、组织、器官中,参与组织修复,与细胞黏附、迁移及信号转导相关[19]。研究表明,骨桥蛋白在肺癌、胃癌、肝癌等原发性肿瘤及其淋巴转移瘤组织中过量表达,可能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20-22]。本研究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的P53和OPN表达率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 < 0.05),且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患者 H.pylori阳性与P53和OPN表达率呈正相关,并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胃癌患者H.pylori阳性与P53和OPN表达率的相关性越密切。提示P53和OPN可能参与H.pylori通过感染引发癌症的机制。

综上所述,胃癌晚期即Ⅲ期、Ⅳ期胃癌患者H.pylori感染率显著升高,且H.pylori感染与OPN表达率和P53表达率呈正相关,并随着胃癌病情的加深相关越紧密。

[1]Chen W,Zheng R,Baade P D,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Ca A Cancer J Clin,2016,66(2):115-132.

[2]Nagy P,Johansson S,Molloybland M.Systematic review of tim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na and the USA[J].Gut Pathog,2016,8(1):8.

[3]Azami M,Nasirkandy MP,Mansouri A,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udy[J].Int J Med Sci,2017,5(1):30-36.

[4]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5]杨才明,陈玉忠.13C-UBT和14C-UBT等七种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技术比较与评价[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2):126-128.

[6]Zullo A,Hassan C,Trapani S,et al.Rapid urease test for H.pylori,diagnosis:pros and cons[J].Int Emer Med,2010,5(3):257-258.

[7]Cosgun Y,Yildirim A,Yucel M,et al.Evaluation of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Asian Pac J Cancer Preve,2016,17(12):6165.

[8]Pourakbari B,Ghazi M,Mahmoudi S,et al.Diagno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by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tests[J].Braz J Microbiol,2013,44(3):795-798.

[9]Sahni H,Palshetkar K,Shaikh T,et al.Comparison between rapid urease test and carbon 14 urea breath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Int J Med Sci,2015:2362-2365.

[10]张万岱,姚永莉.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评价与诊断标准[A].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C],2013.

[11]田雨,王蔚虹,胡伏莲.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意见[J].中国医药导刊,2007,9(2):104-105.

[12]杨舒,张雷.幽门螺旋杆菌致病与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7(3):283-285.

[13]王盖昊,戴飞,赵红珍,等.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4):3609-3613.

[14]林东红,张庆,肖佛义.13C/14C-尿素呼气试验在筛查232例早期胃癌中的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7):124-124.

[15]石玲.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

[16]林海鹏,卢晓明,王莉霞,等.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和p5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7,34(5):850-852.

[17]樊林,陈锐,赵伟,等.Sirt1、P53及P-g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5):642-646.

[18]秦娟,晏伟,王三喜,等.Ki67、p53及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1):37-39.

[19]胡雪,马静静,董卫国.骨桥蛋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癌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6):851-853.

[20]周蕾,俞岚,魏军,等.胃癌组织中H.pylori-L型感染及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J].中国老年学,2014,34(2):311-313.

[21]李政言,祥蔚,王晓东,等.乙肝病毒X蛋白上调骨桥蛋白增强肝癌细胞干性和复发转移[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6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

[22]董文华,吴晓梅.骨桥蛋白与肺癌的最新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6,2(3):549-551.

猜你喜欢
骨桥蛋白螺杆菌幽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骨桥蛋白检测在子宫颈鳞癌放疗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布地奈德对哮喘气道重塑大鼠骨桥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骨桥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大鼠骨桥蛋白表达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的研究